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午,用竹子作了一个脸盆架。从早晨开始头脑沉重,心情不佳。当着觉察到这仍然是老毛病而照常劳动时,心情就又完全变好。这时,觉得即便这种心情不佳的情况多次反复也无所谓,越发想让它出来试试看。
晚上削牙签时,虽然很讨厌这种活,却意外干得很好。即使开始时讨厌它,只要坚持干下去,就能涌现出兴趣。夜晚,在二楼上从对面那起伏不平的屋顶上观看了两国桥燃放的闪闪烁烁的烟火。(日本东京隅田川每年初夏乘凉时,在两国桥下的河上举行焰火大会-译者注)此时,对追名逐利的现实婆娑世界不再觉得有什么留恋之处了。
第9日,今天早上,大脑情况稍觉欠佳,但却未使工作或活动受到什么影响。因此,在工作中反倒渐渐觉得大脑轻松起来。今天,感到即使不能根除麻痹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自己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坚定不移的“麻痹对我来讲无关紧要”的观念。实际上麻痹这种感受,较症状会更早地消失。
早上,用抹布搞卫生的时候,突然对“死而后已”的意思觉得似乎理解得很透彻。脑海中似乎浮现出一股十分微妙的灵感。
下午,劈木柴时,渡边君向我说明了劈木柴要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要劈的那个点上,而不要看别处的要领。听后觉得非常有趣。关于这些问题,更希望听到先生的讲解。
忽然被先生喊去,说是从今天开始允许我可以看书了。因为出乎意料,所以高兴得几乎要跳了起来。一面开始做饭,一面抓紧时间遵照嘱咐的要求开始看书。觉得真有一言难尽的愉快。而且是在恐怖感之中包含着的快乐。按照先生的说法,我的病程经历非常顺畅,但我自己却一点儿也没有这样的感觉。
根据先生这儿的教育方式,要求我们所做的工作,或有关日常起居等,并没有写成什么规则条文或注意事项之类的东西,全凭约定俗成,自然形成习惯。在这方面,似乎还具有很深的意义。例如,洗脸以后,要把水储存在另一个水桶里,以便再用它来洗抹布。最后还要拿它浇刚栽上的树。就这样一盆水要使用三遍。再如所有能燃烧的东西,全都不能扔掉,而要拿它们当木柴的代用品。这些,即便作为规则定下来,也不会在治疗上给病员造成什么虽的障碍。况且,在短时间内就有很多患者交替着住进这个地方,所以,我觉得规定下一些条文,倒可能更方便一些。但是,据说面对每个人直接地用口头来讲说,其中更具有很大的意义。再如,并未规定什么事情不准做之类的禁令,也没规定什么工具必须放在什么地方等,诸事听其自然地让大家整理就绪,这在实践在确实具有极大的教养价值(如果对这些事情也一一做出规定,反倒会抹杀了各个人不同的个性,不便于发展自发性的活动,从而形成一些机械呆板的思维模式,而不利于实现治疗的本旨。所以,也就达不到对于疾病的根治)。
读书时,仅只通读一遍,不去思考寻找其他什么意思。在这样的过程中,将书中的大意自然地刻印在脑海中,趣味倒是非常地深厚。
第10天,今天干的是洗衣服,加固庭院地面、劈柴、烧洗澡水、做饭等工作。从早晨洗抹布时开始,一面工作,一面考虑了关于价值的问题。在价值观念或某种打算之下进行工作时,工作永远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归结起来看,对工作本身充满乐趣那种纯真的精神,才算是超越了价值观念的东西。
上午,听了先生关于神经质的讲话。神经质因为是欲望过强,向上心过盛,一心只想回避痛苦,如果不能一心一意,则既不能将痛苦置之度外,也不能向欲望突进,而是在两者之间的锁链,也不会使它与其他的境遇进行比较或羡慕其他。因为它是一心一意,所以没有精神冲突常感到满足。然而,人不是猿人在痛苦和欲望之间一定有冲突,这种冲突越大,越是一个伟大的人。释尊由于彻底领悟了人生无常的痛苦,所以终于到达了解脱的境地。所谓痛苦和欲望,就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痛苦的大小经常与欲望的大小保持对应。它的意义就在于期求痛苦最小者成为猿猴,假如期望最大的痛苦,也能成为释尊。
对今天的讲话,理解得很好。过去虽说觉得也象是理解了,但是在心理终究还不太明确。
读书非常有趣。虽然并未觉得掌握了全部的意思,但有趣之处在于付出了为自然记忆所需要的努力。另外,在读书的同时,觉得对工作也真正付出了力量。也就是说:现在的一天,是在连续不断的紧张气氛中渡过的。过去觉得因某件事疲劳的时候,就可以随意放下工作,让身体休息。但是,现在却常常将这种时间正好用在读书上。正如先生所说的“要不断干点什么”这句话,现在才终于明白了。我们在一天的24小时中,必须不断地进行某种什么精神劳动,或注意些什么,或为了什么目的而必须让手中不断地活动。这是一种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这种精神,无论遇到怎样突发的事变,都可以间不容发地立即转换并指向新的事物。
第11天,今天的工作是收拾饭后的残局、凉晒书籍以防虫蛀、做饭、烧洗澡水、修理放劈柴的小棚子等。
今天,先生以××这位中学毕业生、神经质患者的来信为中心,作了各方面的讲话。但是,最后却提出了如下的问题。主要的意思是:
“我们对于过去的回想,可以在与苦难的经验相对应的同时,回想起愉快和喜悦。但是和未来的痛苦相对应的,却常常是恐怖的念头,这是为什么呢?而能够使将来的痛苦转化为喜悦的又是什么呢?”
曾经听先生讲过关于人生正因为有欲望才会恐怖,正因为有恐怖,所以才产生了哲学或艺术的讲话。今天××的来信,实际上就是很优美的艺术。在他的信中,认真地把他自身也写了出来。这才是从苦闷中获得的体会。其中将管公的诗才和楠公的忠节也在他本人遭遇不佳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只有在今天对自己产生的神经质有了感谢的心意。对于愉快地迎接苦难虽还没有切实实行,但却已经有了这样的思想准备。对我常有的苦闷,即我大脑麻痹感,通过一次一次地体会,也越来越加强了治愈的信心。
每当工作之后,都要利用点滴的空隙抓紧读书。这真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愉快。过去那种珍惜寸阴式的努力,只曾一味使自己不断受到一种重压感。如今读书,却全然处在一种毫无牵挂的境地。有时连早晨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时候读过的内容,也能很清晰地重现在脑海之中。再如,即使读书的当时未能立刻记住的地方,事后考虑起来,却觉得记忆很好。因此,感到非常高兴。(对于自己的这种情况,要听其自然、泰然相处。只要自己不作这样的自我评价,麻痹感也就会完全丧失。不能把理论硬乱加套用。)
第12天,今天干的工作有凉晒书籍,给书箱子糊纸,堵塞劈柴棚内的老鼠洞和加固庭院泥土地面等。但是心绪却无论如何也没用到工作上去。这是因为一面干着工作,一面考虑着关于“注意”的问题。在读书或者干事情的时候,如果出现其他想法该怎么办才好呢?是让其他想法照样进行下去好呢?还是在某种程度上让它自动消失好呢?圣德太子(574-622日本历史上有名的天皇之一。原名厩户,日本用明天皇之子,公元593年由推古天皇(女)册封为皇太子,摄政。为了豪族,革新政制,加强皇权,于公元603年,定冠位12阶之制,次年定宪法17条。公元607年(隋炀帝时代)派小野妹子为遣隋使,来学习中国的文物制度,是为大化革新之先声。继又发出兴隆佛教的诏书,派学生和僧人来中国学习佛事。还修建了法隆寺,四天王寺等。殁后被尊为上宫法皇、圣德太子-译者注)自己可以同时听取几个人的汇报,并能对此一一给予适当的裁决。象这样的事实,岂不是可以认为即使将注意力分成几路也能圆满地进行思考吗?由于考虑了有关这方面的一些问题,因此,工作效率丝毫没能提高。整个上午,不太愉快。结论是不管怎样,只要能多少干一点就算了。下午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并对若干地方给予了充分的注意。但是手中动作却不能做出与此相应的活动,而且与所做工作的特点基本上也不相吻合(这咱理论是十分有害而丝毫无益的理论。“睡梦中的有和无,有无相加等于无;迷惘中的是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