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0-玉机微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也甚至带血血败则黑痰为关格异病患所不识又清白者气味淡日久者渐成恶味酸辣腥臊焦苦 
不一 
按此以痰之新久厘清浊可谓得病机之情矣 

卷四痰饮门
饮当去水温补转剧论
属性:子和云留饮一证也古人有四饮五饮之分皆观病之形状而定名也予论饮之所得其来有五有 
郁 
而得之者有因之而得之者有思虑而得之者有痛饮而得之者有热而伤冷得之者饮证虽多其因无 
出于此夫水阴物也但积水则生湿停酒则发燥久则成痰在左胁者同肥气在右胁者同息贲入肺则 
多嗽入大肠则为泻入肾则为涌水在太阳则为支饮皆由气逆而得之故在上则面浮在下则腑肿在 
中者支满痞膈痰逆在阳不去者久则化气在阴不去者久则成形今之用方者例以饮为寒积皆用温 
热之剂以补之燥之水湿未除反增心火况留饮无补法气方补则转增岂知内经所谓留者攻之也且 
白术参苓服之尚加闭塞况燔针艾火其痞可知前人处五饮丸用矾石巴豆乌附虽是下攻终同燥热 
今刘河间以十枣汤加大黄牵牛制三花神佑丸新得之疾服之气流饮去而愈昔有病数年不愈予诊 
之左手皆微小右手皆滑而大微小为寒滑大为燥以瓜蒂散涌其寒痰数升汗出如沃次以导水丸禹 
功散去肠中燥垢亦数升其人半愈然后以痰剂流湿降火开其胃口不逾月而瘥 
按此论饮乃水湿所为发为诸证不宜温补可谓详明但专以三花神佑丸为说则失之太峻也( 
详见总论中) 
论局方用热药治诸气痰饮呕吐膈噎之误 
丹溪曰夫气之初病也其端甚微或因饮食不谨或外触风雨寒暑或内感七情或食味过浓偏助 
阳气 
蕴为膈热或资禀充实表密无汗津液不行清浊相干气为之病或痞或痛或不思食或噫腐气或吞酸 
或嘈杂或膨满不求病原便认为寒遽以辛香燥热之剂投之数帖时暂得快以为神方浓味仍前不节 
七情又复相仍旧病被劫暂开浊液易于攒聚或半月或一月前证复作如此延曼自气成积自积成痰 
此为痰为饮为吞酸之由也良工未遇谬药又行痰挟瘀血遂成窠囊此为痞为痛为呕以为噎鬲反胃 
之次第也饮食汤液滞泥不行渗道蹇涩大便或秘或溏下失传化中焦愈停医者不察犹执为冷翻思 
前药随手得失至此宾主皆恨药欠燥热 俟久服可以温脾壮胃消积行气以异一旦豁然之效不思 
胃为水谷之海多血多气脾为消化之器气清和则健而营运不息今久得香热之味偏助气血沸腾其 
始也胃液凝聚其久也脾气耗散传化渐迟医者又曰虚而积寒非寻常草木可疗径以乌附助佐丹剂 
专意服之积而久也血液俱耗胃脘干槁遂成鬲噎亦曰反胃仲景论饮有六分别五脏诸证可表者汗 
之可下者利之滞者导之郁者扬之热者清之寒者温之偏热偏寒者反佐而行之挟湿者淡以渗之挟 
虚者补而养之治法至矣第恨医者不善处治病者不守禁忌遂使药助病邪展转深痼去生渐远深可 
哀悯 
按此论呕吐痞满噫腐吞酸噎鬲反胃致病之由皆以气之初病误服燥热结为痰饮所致故列于 
痰饮门中而于彼诸证内不详载宜于此通考焉 
谨按痰之为病仲景论四饮六证无择叙内外三因俱为切当盖四饮则叙因痰而显诸证者三因 
则论 
其因有所伤而生痰者也唯王隐君论人之诸疾者悉出于痰此发前人所未论可谓深识痰 
之情状 
而得其与者矣制衮痰丸一方总治斯疾固为简便较之仲景三因有表里内外而分汗下温利之法则 
疏阔 
矣况又有虚实寒热之不同者哉夫痰病之原有因热而生痰者亦有因痰而生热者有因风寒暑湿而 
得者有因惊而得者有因气而得者有因酒饮而得者有因食积而得者有脾虚不能运化而生者若热 
痰则多烦热风痰多成瘫痪奇证冷痰多成骨痹湿痰多倦怠软弱惊痰多成心痛癫疾饮痰多成胁痛 
臂痛食积痰多成癖块痞满其为病状种种难名王隐君论中颇为详尽学人但察其病形脉证则知所 
挟之邪随其表里上下虚实以治也若夫子和谓饮无补法必当去水故用吐汗下之三法治人常愈又 
论热药治痰之误固为精切亦有挟寒挟虚之证不可不论夫久痰凝结胶固不通状若寒凝不用温药 
引导必有拒格之患况有风寒外束痰气内郁者不用温散亦何以开郁行滞也又有血气亏乏之人痰 
客中焦闭塞清道以致四支百骸发为诸病理宜导去痰滞必当补接兼行又难拘于子和之三法也大 
凡病久淹延卒不便死者多因食积痰饮所致何以然盖胃气亦赖痰积所养饮食虽少胃气卒不便虚 
故也亦有治痰用峻利过多则脾气愈虚津液不运痰反又生而愈盛法当补脾胃清中气则痰自然运 
下此乃治本之法世谓医中之王道者正此类也 
论痰证有似邪祟(详见补虚门) 

卷四痰饮治法
解表之剂
属性:仲景大青龙汤 
小青龙汤并治溢饮者当发其汗二方并见伤寒门 
按二方太阳经发散风寒之药辛温之剂也小青龙用干姜细辛半夏以治水气盖伤寒表未解心 
下有水饮水寒相搏乃为喘咳诸证故用此发汗散水金匮要略借为治饮之方也 
三因参苏饮治痰积停积胸膈中脘闭呕逆痰涎眩晕嘈烦或头痛发热状如伤寒(方见局方) 
按此出少阳柴胡例药治感冒异气挟痰饮之病本方云前胡葛根但能解肌枳壳橘红辈自能宽 
中快膈母以性凉为疑愚观药性非凉亦是辛平之剂局方金沸草散治风化痰除头项强寒热咳嗽 
旋复花 荆芥 麻黄(去节) 前胡(各一两) 甘草(炙) 赤芍 半夏(制各三钱) 
上咀姜枣煎 活人金沸草散去麻黄赤芍加茯苓细辛 
按此出阳明旋复花代赭石例解利治痰之药也局方气味辛平活人则辛温 

卷四痰饮治法
攻下之剂
属性:金匮十枣汤治悬饮内痛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上捣筛以水一升半煮大枣十枚至八合去渣纳药末强人一钱匕羸人半钱平旦服之不下更加 
半钱快下后以糜粥自养 
按此出少阴水气例药芫花之辛以散饮二物之苦以泄水甘遂直达水气所结之处乃泄水之圣 
药性有毒不可轻用下同 
三因控涎丹凡人忽患胸背手足颈项腰胯隐痛不忍筋骨牵引钓痛时时走易不定乃是痰涎在 
心鬲上下变为此疾或手足冷痹气脉不通误认瘫痪非也 
甘遂(去心) 紫大戟(去皮) 真白芥子(各等分) 
上为末糊丸桐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痰猛加丸数 
一方妙应丸亦只上三味 
惊痰加朱砂 痛者加全蝎 酒痰加雄黄全蝎 臂痹加木鳖子(去油壳) 惊气成块者加穿 
山甲鳖甲玄胡索蓬术 热痰加盆硝 寒痰加丁香胡椒桂 宣明三花神佑丸 
十枣汤加牵牛大黄轻粉(详见下剂) 
按以上二方仍十枣汤加减法也并出少阴水气例前方去芫花加白芥子本草主上气发汗胸膈 
痰冷盖胸有痰非此不达此方加牵牛大黄大泻血气之湿热而轻粉又去涎积也虚家不可轻用 
金匮浓朴大黄汤治支饮胁满者 
浓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上水五升煮二升温服 
按此即小承气汤阳明可下例药也 
王隐君衮痰丸 
括曰甑里翻身甲挂金于今头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硝 青礞倍若沉十七两中零半两水 
丸桐子意常斟千般怪证如神效水泻双身却不任 
按此以大黄黄芩为君大泻阳明湿热之药礞石以坠痰沉香则引诸气上而至天下而及泉为使 
也有实热者可用 
脾胃论蠲饮枳实丸逐饮消痰导滞清膈 
枳实 半夏 陈皮(去皮各二两) 黑牵牛(半斤取末二两) 
上末水煮面糊丸桐子大每五十丸姜汤下 
瑞竹堂方神仙坠痰丸 
皂角不蛀者(去皮弦酥炙黄色去子净一两六钱) 黑牵牛(一斤取头末四两) 生白矾(一 
两二钱) 
上为细末清水丸桐子大每五十丸空心温酒下宝鉴大利膈丸风痰实满喘嗽风气上攻 
黑牵牛(四两生用) 半夏 皂角 青皮(各二两) 槐角(一两炒) 木香(半两) 加槟榔 
大黄(各五钱) 
上为细末姜汁糊丸桐子大食后姜汤下五十丸 
涤痰丸治三焦气塞下痰饮酒食 
黑牵牛(二两炒取末) 木香 槟榔 青皮 陈皮 三棱 大黄(煨) 枳壳 半夏(各一 
两) 
上末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姜汤下 
按以上四方所用牵牛皂角木香槟榔者并出厥阴例药也牵牛以大黄引之则入血以诸气药引 
之则入气本泻气中湿热之药大能脱人元气用者戒之透罗丹治痰实咳嗽胸膈不利 
皂角(酥炙去皮弦一两) 黑牵牛(微炒一两) 杏仁(面炒黄去皮尖一钱) 巴豆(去油另 
研一钱) 半夏(一两) 大黄(一两纸裹水浸慢火焙干) 
上为细末生姜自然汁为丸桐子大食后姜汤下三十丸 
按此仲景备急丸加减法也破坚积结聚寒热兼用之药也 
三因破饮丸治五饮停蓄结为癖支满胸胁抢心疼痛 
荜茇 丁香 胡椒 砂仁 青皮 乌梅肉 巴豆(去皮) 木香 蝎梢(各等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