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0-玉机微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入胃良久复出名之曰膈亦曰反胃大便秘小若羊屎然名虽不同病出一体或曰千金治噎膈反胃 
未尝废姜桂等药何吾子之多言也予曰气之郁滞久留清道非借香热不足以行然悉有大黄石膏竹 
茹芒硝泽泻前胡朴硝茯苓黄芩芦根栝蒌等药为之佐使其始则同其终则异也病邪易伏其病自安 

卷二十五反胃门
论五噎五膈
属性:严氏云(三因同)五噎五膈者由喜怒不常七情伤于脾胃郁而生痰痰与气搏升而不降饮食不 
下盖 
气留于咽嗌者则成五噎结于胸膈者为五膈五噎之名忧思劳食气也五噎之名忧恚寒热气也其病 
令人胸膈痞闷呕逆噎塞妨碍饮食治法调顺阴阳化痰下气阴阳平匀气顺痰下则病无由而作矣 
按膈噎之证皆由气聚成积自积成痰痰积之久血液俱病以其为病在咽在膈故前人立膈噎二 
者之 
名三因方又分五噎五膈病状徒有其名为治则一而已故不叙焉又严氏为化痰下气之说夫气之不 
下痰之不化必有为病之因苟不治其本而专以香燥之药治其标痰气何由而自下也 

卷二十五反胃门
论三阳结为膈病
属性:子和云内经曰三阳结谓之膈三阳者大小肠膀胱也结谓热结也小肠热结则血脉燥大肠热结 
则不 
圊膀胱热结则津液涸三阳既结则前后闭涩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纵下而复出也此汤 
火不下推而上行也故经曰少阳所至为呕涌溢食不下此理明矣后世强分为十膈五噎其HT 既多其 
惑滋甚人之溢食初未遽然也或伤酒食或胃热欲吐或胃风欲吐医者不察本原投下香桂胡椒丁香 
之属设如伤酒伤食正可攻逐岂可言虚便将热补素热之人三阳必结食必上潮医氏犹云胃寒不纳 
燔针灼艾三阳转结岁月弥深遂成噎病世传五噎宽中散有姜有桂十膈散有附有乌其可用乎今代 
刘河间治膈气噎食承气三汤独超近代用药之时更详轻重假如闭久宜先润养小着汤丸累累加之 
关自透其或咽噎上阻痰涎微用酸苦涌出因而治下药势易行设或不行蜜盐下导结散阳消饮食 
自下莫将巴豆耗却天真 
按此论三阳结为膈病力关世俗言胃冷用热药之误可谓明矣但用药专指承气而言则失之太 
峻盖此药有实热者可用之其有脾胃衰虚并血液枯竭之人皆在所禁也 

卷二十五反胃门
论噎为诸气所致
属性:针经曰怒气所至食则气逆而不下劳气所至为咽噎病为喘促思气所至为中痞三焦闭塞为咽 
噎不利 

卷二十五反胃门
论噎塞由阴中伏阳所致
属性:发明曰噎者六腑之所生阳也气也塞者五脏之所生阴也血也二者皆由阴中伏阳而作也 
谨按噎为七情所发或因三焦传化失常所致此即主于气也或血液所亏胃脘干槁或血积所致 
即皆 
因于血也塞由填塞不通之义故发明有治幽门不通噎塞不便通幽汤例盖阳无阴不能施化阴之失 
位而阳伏其中传化不变而反上行矣然人有所击扑坠跌内致血瘀忽即吐而食不能纳此由气血俱 
伤所可见也大抵始由气致者初当从气治之由血致者当从血治之岂可类用香热之剂反耗气血耶 
但世俗拘泥不能究乎病情遂成危证也悲夫 

卷二十五反胃门
治吐分三焦法
属性:病机云治吐有三气积寒也皆从三焦论之上焦吐者皆从于气气者天之阳也其脉浮而洪其证 
食 
已暴吐渴于饮水大便燥结气上冲胸发痛其治当降气和中中焦吐者皆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 
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匿其证或先痛而后吐或先吐而后痛治法当以小毒药去其积槟榔木香行 
其气下焦吐者皆从于寒地道也其脉沉而迟其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 
以毒药通其闭塞温其寒气大便渐通复以中焦药和之不令大便秘结而自愈也 
按此分三法治吐以上焦为阳阳主热下焦为阴阴主寒中焦为寒热相半之分有阴而有阳此亦 
大略 
之法耳盖以其在上者则食已而暴吐在下者则食久而始吐久暴之间所以为寒热之别难专以上下 
为寒热之别也王冰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与此同意又原病式曰呕涌溢食不下 
火气炎上胃膈热甚则传化失常故也 

卷二十五反胃门
论治噎之法并治验
属性:丹溪曰或云胃脘干槁其治可得用乎予曰古方用人参以补肺御米以解毒竹沥以清痰干姜以 
养 
血粟米以实胃蜜以润燥正是此意张鸡峰亦曰噎当是神思间病惟内观自养可以治之此言深中病 
情治法亦为近理夫噎病生于血干夫血阴气也阴主静内外而静则脏腑之火不起而金水二气大胜 
阴血自生肠胃津润传化合宜何噎之有因触类而长之曾制一方治一中年妇人以四物汤加和白陈 
皮去皮留尖桃仁生甘草酒红花浓煎入驴尿饮以防其或生虫也与数十帖而安又台州一匠者年仅 
三十勤于任务而有艾妻且喜酒面白其脉涩重则大而无力令谢去任务卧于牛家取新温牛乳细细 
呷之每顿尽一杯一昼夜可五七次尽却食物以渐而至八九次半月大便润月余而安或口干盖酒毒 
未解间饮甘蔗汁少许或又曰古方治膈噎未有不言 
寒者何也予曰古人着方必为当时抱病设也其证实因于寒故用之得效非以为定式也但今人为染 
此病率因痰气久得医药传变而成其为无寒也明矣 
谨按反胃之证其始也或由饮食不节痰饮停滞或因七情过用脾胃内虚而作古方不察病因悉 
指为 
寒用香燥大热之药治之夫此药止能逐寒邪行滞气其于饮食痰积岂能祛逐七情之火反有所炽脾 
胃之阴反有所耗是以药助病邪日以深痼其中病情丹溪先生言之详矣夫治此疾也咽嗌闭塞胸膈 
痞闷似属气滞然有服耗气药过多中气不运而致者当补气而自运大便燥结而羊矢似属血热然服 
通利药过多致血液耗竭而愈结者当补血润血而自行有因火逆冲上食不得入其脉洪大有力而数 
者或痰饮阻滞而脉结涩者当清痰泄热其火自降有因脾胃阳火亦衰其脉沉细而微者当以辛香之 
药温其气仍以益阴养胃为之主非如局方之惟务燥烈也若夫不守戒忌浓味房劳之人及年高无 
血者皆不能疗也 

卷二十五反胃治法
和中利痰散气之剂
属性:金匮大半夏汤治胃反呕吐者千金云治反胃不受食食入即吐 
半夏(二升)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千金有白术生姜 
上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一升半温服一升后再服 
茯苓泽泻汤治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 桂枝(各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上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外台有小麦一升 
按以上二方兼出太阴呕吐哕例药也 
病机和中桔梗汤治上焦气热上冲食已暴吐脉浮而洪 
桔梗(一两半) 半夏曲(二两) 陈皮(去白) 枳实(炒) 白茯苓(各一两) 白术(一两 
半) 浓朴(一两姜制) 煮法如前 
上 咀每服一两取清温调木香散二钱隔夜空服三服之后气渐下吐渐止然后去木香等末每 
料中 
加芍药二两黄 一两半服之病愈即已如大便燥硬食不尽下以大承气汤去硝微下之少利为度再 
服前药补之 
木香散方槟榔木香各等分为末 
按此太阴阳明经药也 

卷二十五反胃治法
治风木之剂
属性:病机青镇丸治上焦吐头发痛有汗脉弦 
柴胡(二两) 黄芩(七钱半) 甘草(半两) 青黛(二钱半) 人参(半钱) 
上为细末姜汁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姜汤下食后服 
按此少阳经药也 
金花丸治吐食而脉弦者由肝乘于脾而吐宜治风安脾 
半夏(一两) 槟榔(二钱) 雄黄(二钱半) 
上细末如上法丸姜汤下从少至多渐次服之 
按此厥阴例药也青镇丸治肝火之药金花丸治风痰乘于脾胃之药故总入风木之剂 

卷二十五反胃治法
治热疏下之剂
属性:金匮大黄甘草汤治食已即吐者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上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按此出太阴呕吐哕例药也 
病机荆黄汤治暴吐者上焦热气所冲也脉浮而洪 
荆芥穗(一两) 人参(五钱) 甘草(二钱半) 大黄(三钱) 
上粗末都作一服水煎去滓调槟榔散二钱空心服槟榔散方槟榔二钱木香一钱半轻粉少许为 
丸亦可 
按此厥阴阳明太阳经药也 
发明人参利膈丸治胸中不利痰嗽喘满利脾胃壅滞治膈气圣药 
木香 槟榔(七钱半) 人参 当归 藿香(一两) 甘草 枳实(各一两) 大黄(酒浸) 
浓朴(制二两) 
上为末滴水丸桐子大温水送下 
按此太阴阳明经药也 

卷二十五反胃治法
治寒之剂
属性:病机紫沉丸治中焦吐食由食积与寒气相假故吐而痛 
半夏曲 代赭石 砂仁(各五钱) 杏仁 沉香 木香 白术(各一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