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0-玉机微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则 
痛久矣 寒气客于小肠募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腹痛后泄矣 
谨按篇中具寒气客于诸脉及相引腹股等为痛甚 
详宜玩本文为积 
又详见积聚门 

卷十四寒门
论寒为瘕坚痞厥逆诸证
属性:原病式曰诸病上下所出水液澄彻清冷下痢清白吐痢腥秽食已不饥坚痞腹满急痛 瘕 疝 
屈伸不便厥逆禁固皆属于寒 

卷十四寒门
论寒为滞下泄泻咳嗽诸证
属性:详见滞下等门 
按以上诸论病机多属内中于寒口食生冷所致皆非外感证也因兹所类但以伤寒外感分例然 
以上病机亦有标本不同故不复参附详见各门 

卷十四寒门
脉法
属性:难经曰伤寒之脉阴阳俱盛而紧涩 
伤寒论曰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寸口脉浮而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 浮涩而紧为伤寒 
谨按伤寒脉及六经传变本论已详兹不备录惟许学士百证歌第一篇甚得旨要但其中二句讹 
舛如 
脉浮而缓风伤荣浮紧兼涩寒伤卫正与仲景脉理差别此非许学士之不精盖亦后人传写之误也 
许学士云仲景言脉大浮数动滑此名阳也沉涩弱弦微此名阴也脉诀以动脉为阴弦为阳何也 
大抵 
此兼众脉而合言之也唯伤寒如此杂病各见一脉仲景之意若曰浮大者阳也兼之以动滑数之类安 
得不为阳沉细者阴也兼之以涩弦数之类安得不为阴故仲景论动脉则曰阳动则汗出阴动则发热 
数脉见于关上上下无头尾如豆大厥厥动摇名曰动也又结胸证云脉浮而动浮则为风动则为痛故 
兼数与浮而言动脉则阳脉阳病也宜矣仲景论弦者状如弓弦按之不移弦则为减又曰支饮急弦又 
少阴证云手足寒脉弦迟故此兼迟而言弦则为阴证脉也宜矣故仲景伤寒脉不可与杂病脉同日而 
语也今阳证往往浮大而厥厥厥动摇其沉细而弦者必阴证也何疑之有哉故知治伤寒当以仲景脉 
法为本 
脉经曰迟紧为寒 寒则紧弦 涩迟沉细为寒 脉小实而紧者病在内冷 脉沉而细下焦有 
寒 
脉累累而贯珠不前至有风寒在大肠 脉细小紧急病速进在中寒为疝瘕 寸口脉迟上焦有寒脉 
紧寒之实也关脉迟胃中寒尺脉迟涩寒在下焦 弦小者寒癖迟而缓微而紧皆有寒也 

卷十四寒门
论伤寒中寒受病不同
属性:丹溪曰仲景论伤寒矣而未及乎中寒先哲治胃大寒而昏用附子理中而安其议药则得之矣曰 
伤曰 
中未闻有议其异同之者因思伤寒有即病有不即病必大发热邪循经而入以渐而深中寒则仓卒感 
受其病即发而暴伤寒之人因其旧有郁热风寒外来肌腠自密郁发为热其初也用麻黄桂枝辈发表 
而安以病体不甚虚也中寒之人乘其肤腠疏豁一身受邪难分经络无热可发温补自解此胃气之大 
虚也伤寒热虽甚不死中寒若不急治去生甚远其虚实盖可见矣 
谨按仲景论伤寒至三阴病例可汗外感也韩祗和例温中即中寒也张洁古三阴可下王海藏例 
可补 
皆言内伤也但韩氏不直指中寒而就于阴证立便例例可温中之法与仲景三阴病论证不同乃别立 
方意指中寒而未甚莹故丹溪先生重明此意然皆宜详玩临证合宜处治也 

卷十四寒门
论阴阳虚盛恶寒与伤寒不同
属性:内经曰阳虚则外寒者阳受气于上焦以温皮肤分肉之间令寒气在外则上焦不通上焦不通则 
寒气 
独留于外故寒栗 阴盛则内寒者因厥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 
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按此言阴阳虚盛为寒本七情所动之致义见调经 

卷十四寒门
论篇皆与伤寒中寒受病不同者也
属性:东垣曰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血自旺于阴分也 
夜则恶寒昼则恶寒是重阴无阳也当亟泻其阴峻补其阳 夜则安静昼则恶寒是阴气上溢于 
阳中也 
按此亦阴盛所致之本病非感寒外因也伤寒外因三阳恶寒皆表邪未解太阴手足自温故不恶 
寒少阴厥阴手足厥逆而恶寒者阴盛然也与此稍异 

卷十四寒门
论阴毒
属性:王海藏云阴毒本因肾气虚寒因欲事或食生冷物而后傍风内既伏阴外又伤寒或先感外寒而 
后伏 
阴内外皆阴则阳气不守遂发阴毒身重眼睛疼身体倦怠而甚热四肢厥逆冷额上及手背冷汗不止 
或多烦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三二日间或可起行不甚觉重诊之则六脉沉细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 
无若服凉药则渴转甚躁转急有此证者急服还阳退阴之药则安惟补虚和气而已宜服正元散之类 
阴证不宜发汗如气正脉大身热未瘥用药发汗无妨 或寸口小而尺脉微大亦同积阴感于下则微 
阳消于上故其候沉重四肢逆冷腹痛转甚或喉不利或心下胀满结硬躁渴虚汗不止或时狂言爪 
甲 
面色青黑六脉沉细而一息七至以来有此证者速宜于气海关元二穴灸三二百壮以手足和暖为效 
仍服金液丹来复丹之类随证治之 
按此言阳气不守或积阴感于下微阳消于上遂为阴毒与活人书论阴毒为阴气独盛阳气暴绝 
者殊 
有发明矣但言不守与消之义而又不若赵氏释活人书云阴气极盛阳气极微为阴毒阳气极盛阴气 
极微为阳毒庶不为竭绝之证义尤明白阴盛格阳脉附见热门 

卷十四寒门
论诸证寒热似伤寒
属性:详见热门 
谨按世传以寒痰香港脚食积劳烦四证为似伤寒然以形证较之亦岂止四证而已故集证论 
详见热门 

卷十四寒门
论伤寒传变
属性:此事难知云足太阳为巨阳为老阳又为诸阳之首故多传变尔太阳传阳明谓之微邪是水传土 
也又 
谓之循经得度传太阳传少阳谓之越经传太阳传太阴谓之误下传太阳传少阴谓之表里传变之邪 
太阳 
为甚复传少阴水胜火火胜水此南北二方之变顷刻之间其害人也甚于太阳多矣若辨之不早必成 
不救之疾况乱投汤药者乎太阳传厥阴谓之首尾传厥阴与督脉上行与太阳相接又名巡经得度传 
灾变至重不为不多矣 
按此可谓发仲景之心法矣赵氏亦曰伤寒六经传变或虚或实或冷或热无非邪气之所为也有 
次第 
传经之阳邪有直入本经之阴邪有下后内陷之邪皆不可不辨也然成无己引华陀云伤寒一日在皮 
二日在肤三日在肌四日在胸五日在腹六日入胃即传里也与成所论七日不解为再经二七日不解 
为过经皆大约也故一无治例惟六经传变为的故太阳传变居多者因其初感邪气乘虚而入则传也 
有三五日止在本经或十数日不传者有之有传过一经而不再传者亦有之有误服药而致传变者多 
矣大抵邪在阳经则易治传入阴分则危殆盖阳微阴盛正虚邪实矣况误下内陷汗虚别经者则坏异 
倾危可立待也学人慎之 

卷十四寒门
论伤寒只传足经不传手经
属性:发明曰伤寒受病之由皆出热论一篇而已皆传足经不传手经何也盖伤寒病冬月得之足太阳 
膀胱 
经为首次至足厥阴肝经为尾此病惟伤北方与东方及戌土上有足阳明胃湿之专位兼丑上有足太 
阴脾土之专位盖足之六经皆在东北之方经云冬伤于寒即发者为伤寒春发为温病夏发为温疫为 
病最重此之谓也仲景云无奇经则无伤寒缘奇经皆附足六经不附手经寒邪只伤足经者为有奇经 
故 
也长夏为大热病者夏火既王火之方与秋之分皆手经居之水方与春之分皆足经不足及夏火王客 
邪助于手经则不足者愈不足矣故所用之药皆泄有余而非足经药何者泄有余则不足者补矣此伤 
寒只先足经而不言手经也大大意如此至于传手经者亦有之矣 

卷十四寒门
论伤寒传手经
属性:此事难知曰伤寒传至五六日间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句目赤唇焦舌干不饮水稀粥 
与之 
则咽终日不与则不思六脉细数而不洪大心下不痞腹中不满大小便如常或传至十日以来形貌如 
醉人虚见神昏不已多用承气汤下之则误矣盖不知此热传手少阴心经也然而又未知自何经而来 
答曰本太阳经伤风风为阳邪阳邪伤卫阴血自燥热蓄膀胱壬病逆传于丙丙丁兄妹由是传心心火 
自 
上迫而熏肺所以神昏也谓肺为清虚之藏内有火邪致令神昏宜栀子黄芩黄连汤若脉在丙者导赤 
散脉在丁者泻心汤若误用凉膈散乃气中之血药也在左手寸脉沉滑有力者则可用之或用犀角地 
黄 
汤近于是也本方所说若无犀角以升麻代之是阳明经药也此解阳明经血中热药若脉浮沉俱有力 
者是丙丁中俱有热也可以导赤泻心各半服之则宜矣此证膀胱传丙足传手经也下传上也丙传丁 
也表传里也壬传丁者艮传离也越经传也又谓腑传脏也活人云伤寒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