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0-玉机微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膝肿痛两胫或有肿满或枯细者方其发时亦有发热憎寒呕恶似伤寒证也 
难经曰发热恶寒脉来浮数者温病也身热头疼自汗多眠阳脉浮滑阴脉濡弱者风温也 

卷九热门(发热附)
伤寒论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
属性:东垣云四肢发热者或口干舌干咽干盖心生大小肠生热火热来乘主位乃湿热相合故烦躁闷 
乱也 
四肢者脾土也火乘之故四肢发热也 或身体沉重走注疼痛盖湿热相搏而风热郁而不得伸也 
谨按诸病表热有相类则脉气病本之不同也因类以上诸例是故仲景论伤寒卒病发热而恶寒 
者发 
于阳也其脉浮紧而涩为风寒客于荣卫之中也分六经传变脉证至二百余例有因坏误所致及温疟 
风温温疫等证皆冬伤于寒发为诸脉证之变此伤寒论之所以作也河间刘守真论热病因阳气怫郁 
而为热或郁结转甚而恶寒所谓亢则害承乃制阳拯反似阴与伤寒皆相类此原病式之所以作也东 
垣李明之论内伤脾胃之证始得之多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 
寒而生寒热与外感伤寒多相似此脾胃论之所以作也斯三君子之论本推明内经病机之旨条热证 
标本之不同勿视此以为彼也然学人不审其义而各为专门是以丹溪朱先生曰学先仲景书者以伤 
寒为主恐误内伤作外感先东垣书者以胃气为主恐误外感为内伤先河间书者以热为主恐误以寒 
为热不若先主于内经则自然活泼泼地盖内经之义则精而博者也然则微三君子之论又何由知经 
义之积隐乎但不审其义而各为专门者视此以为彼误人多矣吁丹溪之旨微哉切观仲景之法必凭 
脉验证施治变化无穷深合内经之旨如寒邪在表以辛温之药汗之在里以辛热之药温之传变在半 
表里者以甘寒之药和解之传变入里者以苦寒之药下之凉剂亦未尝委而不用也大抵固凭脉验证 
以自通变不可执论专方如此矧人身之病有水火征兆之微若王太仆曰热来复去昼见夜伏夜发昼 
见时节而动是无火也是例固河间论亢则害承乃制病式亦庶几矣丹溪更有论阴阳为恶寒非寒恶 
热非热者因人身之病水火征兆幽显莫测先哲推论亦且至矣然仲景论伤寒脉法亦未尝不引杂病 
河间论热证脉法而且未详学人能本仲景参叔和脉法自辨内伤外感之分殊如王海藏曰仲景言弦 
涩为阴叔和言弦涩为阳虽有阴阳之别则不离诸数为热诸迟为寒仲景叔和言本两途非相违背合 
而论之皆是也仲景所言伤寒自外从气而入以弦脉为阴邪从外入先太阳也叔和所言杂病自内从 
血而出以弦脉为阳病自内生先少阳也如此则形证有相类脉气病本之不同学人审是则自然通变 
不致视此以为彼拘于执论专方而已也 

卷九热证治法
发表之剂
属性:易简参苏饮治感冒发热头痛或因痰饮凝积为热状似伤寒者 
前胡 人参 紫苏 干葛 半夏 茯苓(各三分) 枳壳 陈皮 甘草 桔梗 木香(各 
半钱) 
上 咀生姜五片水煎服 
人参败毒散(方见咳门) 
按此二方足少阳柴胡例药 
参苏饮解见痰饮门 
局方柴胡升麻汤治发热头痛恶风体疼鼻寒咽干痰盛方见伤风门 
按此足少阳阳明手太阴药也 
葛根解肌汤治发热恶寒头痛项强伤寒温病 
葛根(四钱) 桂(一钱) 黄芩 甘草 白芍(各二钱) 麻黄(三钱) 
上 咀入姜枣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太阴药也 
知母葛根汤治身热头痛风温温毒证 
知母(一钱半) 葛根(四钱) 石膏(三钱) 甘草 木香 升麻 黄芩 南星 人参 防 
风杏仁 川芎 羌活(各一钱) 葳蕤(二钱半) 麻黄(二钱) 
上 咀作二服入姜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手太阴药也以上三方并足太阳例 
河间六神通解散治发热头痛发渴身疼脉洪无汗 
麻黄(二钱) 甘草(三钱) 石膏 滑石 黄芩(各四钱) 苍术(八钱) 
上 咀入姜葱煎 
按此足三阳手足太阴药也出太阳例 
易老九味羌活汤治发热恶寒无汗或自汗头痛项强或伤风见寒脉伤寒见风脉并宜服之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钱半)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 细辛(一钱)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太阳阳明三阴药也 
易老云经曰有汗不得服麻黄无汗不得服桂枝若瘥失则其变不可胜言故立此法使不犯三阳 
禁忌为解利神方非独活杂病药也 
谨按仲景论伤寒发表药分六经及解肌可刺诸法盖恐药致误变逆慎之至也今集以上诸方皆 
伤寒 
表药之变法宜详审脉证而择用之然易老九味河间通解意虽不同务在药证相对名实相符方可行 
之否则犯禁致逆及失其立法之意也是以许文正公曰近世论医有主河间刘氏者有主易老张氏者 
张氏用药根据准四时阴阳升降而增损之正内经四气调神之义医而不知此妄行也刘氏用药务在推 
陈致新不使少有怫郁正造化新新不停之义医而不知此无术也然而主张氏者或未尽张氏之妙则 
瞑眩之剂终莫敢投至失几后时而不救者多矣主刘氏者或未悉刘氏之蕴则劫效目前阴损正气遗 
祸于后日者多矣能用二家之长而无二家之弊则治庶几乎于此二方制法可见大抵学人当于经论 
中求之知其所主不可偏执于一家而已 

卷九热证治法
攻里之剂
属性:宣明三乙承气汤治脏腑积热痞满燥实坚胀 
甘草 枳实 浓朴 大黄 芒硝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足阳明例药也发明曰汉张仲景作伤寒论为邪自外入传于胃者谓之入腑腑之为言聚也胃为 
水谷之海荣卫之源水谷会聚变化而为荣卫邪气入胃则胃中之气菀滞糟粕秘结而为实实则泻之 
人所共知如缓急轻重之剂则临时消息焉不恶寒反恶热发渴谵语腹满而喘手足 然汗出者急下 
之宜大承气汤如邪气未深恐有燥屎少服小承气汤试之腹中转失气者有燥屎也乃可攻之不转失 
气者初硬后溏尚未可攻攻之则腹满不能食若腹满不通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大泄如发汗后 
不恶寒但热者胃实也当和胃气调胃承气汤主之成无己云大热结实者与大承气汤小热微结者与 
小承气汤以热不太甚故于大承气汤中去芒硝又以结不至坚故减浓朴枳实也如不至大坚满邪热 
甚而须攻下者亦未可投大承气汤必以轻缓之剂攻之于大承气汤减浓朴枳实加甘草乃轻缓之剂 
以调胃也设若大承气反用调胃治之则邪气不服小承气证反用大承气下之则过伤正气而腹满不 
能食故有勿大泄之戒此仲景所以分治之未尝越圣人制度后之医者以此三药合而为一且云通治 
三药之证及无问伤寒杂证内外一切所伤若根据此说与仲景之方甚相违背及失轩岐缓急之旨由是 
红紫眩乱迷惑世人一唱百和使病者暗受其弊将何诉哉倘有仁心审是者当于内经仲景方中求之 
贵使药证相对以圣贤之心为心则方之真伪自可得而知矣 
当归承气汤 治燥热里热火郁为病或皮肤枯燥或咽干鼻干或便溺结闷通宜用此 
当归 大黄(各四钱) 甘草 芒硝(各三钱)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足太阴厥阴阳明药也凡血证下药详见仲景抵当诸汤例兹不备录但此与前方可见有气 
血之分 

卷九热证治法
发表攻里之剂
属性:宣明双解散治一切风热积热 
益元散 防风通圣散(各一两) 
上每三五钱入葱白盐豉五十粒姜三片煎服 
按此足太阳阳明少阴厥阴手足太阴药也治风热郁热甚捷但本论云治风寒暑湿饥饱劳役内 
邪所伤无问杂病便可通解然斯意混同主治而寒湿何以得散内伤不足之证何以抵受邪实实虚虚 
不无致逆故潘思敬云是仲景调胃承气汤后人一变加连翘栀子薄荷黄芩谓之凉膈至河间又一变 
于凉膈中加防风川芎当归芍药麻黄石膏桔梗滑石荆芥白术谓之防风通圣古之复方也今复之又 
复制法盖可知矣而学人识之 
大柴胡汤治伤寒杂证发热脉沉实弦数热日数多或有表复有里脉洪头痛而谵妄或湿热自利 
表里证已急宜此下之 
柴胡(四钱) 黄芩 芍药(各一钱半) 半夏(一钱二分) 枳实(二钱) 大黄(二钱半) 
上 咀入姜枣煎 
按此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药也出太阳例 

卷九热证治法
清气之剂
属性:局方人参白虎汤治气热心烦发渴 
石膏(四钱) 知母(一钱半) 甘草(一钱) 人参(半钱) 
上 咀入粳米一合煎 
按此足阳明少阴手太阴药也 
清心莲子饮治发热口干小便白浊夜则安静昼则发热 
黄芩 麦门冬 地骨皮 车前子 甘草(各三钱半) 莲肉 茯苓 黄 柴胡 人参( 
各二钱半) 
上 咀水煎 
按此足少阳少阴手足太阴药也 
宣明柴胡饮子解一切肌热蒸热积热或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 
黄芩 甘草 大黄 芍药 柴胡 人参 当归(各二钱半) 
上 咀入姜煎 
按此足少阳例又表里血药也宝鉴附于气分热例下今姑从之学人宜取择焉 
机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