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名着书系205-金匮翼-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螺壳(火 ) 滑石 苍术 山栀子 红曲(炒) 香附(童便浸) 南星(炮制,各一两) 
青皮 枳壳(麸炒黄) 木香 半夏 砂仁(各半两) 桃仁(炒,去皮尖,三十粒) 
上为末,春加川芎;夏加黄连;秋加吴茱萸,用生姜汁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五十 
丸。 
x海蛤丸x(丹溪) 治痰饮心痛。 
海蛤(烧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 栝蒌仁(带穣,同研) 
上以海蛤粉入栝蒌内干湿得所为丸,每服五十丸。 
x加味二陈汤x 治痰饮食积,胃脘作痛,或胀或痞。 
陈皮 半夏 茯苓 炙草 枳实 川连 滑石 木通 山楂 干葛 
此中焦湿痰蕴热,痞滞不通,以二陈加连、枳、山楂,清涤中宫,妙在干葛升引清气, 
滑石、木通蠲除浊气,清升浊降,痛胀自除。 

卷六胃脘痛
肝乘胃痛
属性:x(新定)吴茱萸汤x 治胃脘痛不能食,食则呕,其脉弦。 
人参(一钱) 吴茱萸(三分,炮淡) 川连(六分) 茯苓(二钱) 半夏(一钱半) 宣州木 
瓜(七分) 
上作一服,水姜煎。 

卷六胃脘痛
肾逆胃痛
属性:x(新定)桂苓汤x 
桂(一钱) 茯苓(三钱) 人参(一钱) 甘草(五分) 芍药(一钱) 生姜(五分) 
一作一服,水煎空心服。 
按∶古法有生韭汁和五苓散为丸,空心茴香汤下。盖亦取泄水气,益土气之意。愚谓白 
滞,不如人参之益胃,韭汁之辛,不如生姜之散逆,且猪、泽亦过伤肾气,不如芍药之摄水下行也。 

卷六腹痛
寒冷腹痛
属性:腹痛属寒冷者,多是口食寒物,鼻吸冷气,脉涩气阻,则为疼痛。其症四肢逆冷,唇口 
变青 
,其脉沉或紧。经云∶寒气客于脉中,则脉寒,脉寒则缩绻,缩绻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 
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或吐清水,所谓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宜温散,或温利之。 
x《本事》温脾汤x 
浓朴 干姜 甘草 桂心 附子(各二两) 大黄(四钱) 
上 咀,各一两,水二盅,煎六分,顿服。治痼冷在肠胃,泄泻腹痛,宜先取去,然后 
调治,不可畏虚以养病也。 
x温脾丸x(《外台》) 
大黄 麦芽 干姜(各三两) 浓朴(炙) 当归 附子(炮) 甘草(炙) 桂心 人参 枳 
实(炙,各一两) 
蜜丸如梧子大,十五丸,日三,增至二十丸。 
按∶温脾丸,大黄多而用蜜丸少服,急法缓用也。温脾汤大黄少而作汤服,且不用参、 
归, 
缓法急用也。总之,病非实热,法不可下,而痼冷在脏,不下则病不去,故权宜于缓急之间 
如此。若其中无积滞者,则但宜温之而已,不必下也。或挟虚者,则兼补之。 
x《外台》附子汤x 
附子(炮) 甘草(炙,各二两) 宿姜(一两) 仓米(半升) 半夏(制,四两) 白术(三 
两) 大枣(二十枚) 
水一斗,煮三升,去滓,分三服,治虚冷腹痛佳。 
x《外台》建中汤x 治气血虚寒,不能荣养心脾,其痛连绵不已,而亦无急暴之势 
。按 
之则痛反缓,或按之便痛,重按却不甚痛,此正是虚证。经所谓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 
足以温之,故快然而不痛是也。 
黄 白芍(各三两) 甘草(炙) 桂心(各二两) 生姜(六两) 半夏(五两) 大枣(十 
二枚) 饴糖(十两) 
上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x治当脐痛,便溺不利,怯寒脉虚者方x 
熟地(三钱) 肉桂(五分) 白芍(一钱半) 桂枝(五分) 当归 茯苓(各一钱) 
水煎服。 
x治脐下冷撮痛,阴内冷如冰,延胡苦楝汤方x 
熟地(二钱) 川楝 延胡(各五分) 附子 肉桂(各七分) 炙甘草(一钱) 
上都作一服,水四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空心食前。 
x温中汤x 治戊土已衰,不能运化,又加客寒,聚为满痛,散以辛热,佐以苦甘, 
以淡泄之。气温胃和,痛自止矣。 
浓朴(姜制,一两) 橘皮(去白,一两) 干姜(七钱) 甘草(炙) 草豆蔻 茯苓(去皮) 
木香(各五钱) 
上为粗末,每服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煎一盏,去粗温服食前。 
x《局方》神保丸x 
全蝎 巴豆(各十个,取霜) 木香 胡椒(各二钱五分) 
上为末,入巴豆研匀,汤化蒸饼丸如麻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五七丸。此药大能宣通脏 
腑,治诸积气为痛。 

卷六腹痛
热痛
属性:热痛者,二便闭赤,喜冷恶热。经云∶热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 
,故痛而闭不通也。宜寒宜下,勿遽补也。 
x《肘后》疗卒腹痛方x 
掘土作小坑,以水满中,搅取汁饮之瘥。 
x《统旨》清中汤x 
黄连 山栀(炒,各二钱) 陈皮 茯苓(各一钱半) 半夏(一钱,姜汤炮七次) 草豆蔻 
仁(捶、研) 甘草(炙,各七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卷六腹痛
冷热痛
属性:冷热痛者,经所谓寒气客于经脉之中,与炅气相搏则脉满,满则痛而不可按也。寒气稽 
留,热气从上,则脉充大而血气乱,故痛甚不可按也。治之宜兼寒热而调之。 
x一方x 
草豆蔻(七分) 炒山栀(二钱) 
上二味为末,以姜汁调粥丸服之。 
x苦楝丸x 治奔豚小腹痛。 
上三味,酒二升,煮尽为度,焙干细末之。每药末一两,入延胡索半两,全蝎一十八个 
炒,丁香一十八粒,别为末和匀,酒糊丸梧子大。温酒下五十丸,空心服。 

卷六腹痛
风痛
属性:风痛者,邪风内淫肠胃,与正气相搏而痛也。其症恶风脉弦,腹中奔响急痛。仲景所谓 
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是也。 
x小柴胡汤x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炙) 人参 干姜 大枣 
水煎服。 
按∶此方宜照仲景加减法,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 
x《和剂》抽刀散x 
川白姜(五两,锉,入巴豆肉一钱一字同炒至豆黑去豆) 良姜(五两,入斑蝥二十五个 
,同炒至蝥黑去蝥) 石菖蒲(五两半,不炒) 糯米(六两一钱,炒黄) 
上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温酒调下。 
《仁斋直指》云∶有一田夫醉饱之余,露星取快,一枕天明。自此脾疼攻刺,百药罔 
效。 
淹淹数载。后遇至人授以抽刀散,数服顿愈。则知风露之根,入在脾胃,良姜、菖蒲为能散 
其邪,巴、蝥借气为能伐其根,观此可以通一毕万矣。然而痛不复作,养脾之剂,独不可继 
是而调理之乎?疗病如濯衣,必去其垢污,而后可以加浆 。医者意也,请借是以为喻。 

卷六腹痛
食积痛
属性:食积痛者,经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也。其症恶心恶食,吞酸嗳腐,其脉多沉实,当 
分三焦而治,在上吐之,在中消之,在下下之。 
x吐之方x 
烧盐半升,温汤五六升,和服探吐。 
吴鹤皋云∶凡腹痛连胁膈,手足冷,脉沉伏者,多是饮食痰饮,填塞至阴,抑遏少阳上 
升之 
气,不得敷畅。两实相搏,令人自痛,肢冷脉伏,皆阳气闭藏之象也。经曰∶木郁达之。故 
用吐法,咸能软坚,故用烧盐。 
x消之方x 
取其余类烧作末,酒服方寸匕。(如食肉即以肉烧作末,然必得如所食者烧作末乃效。 
鹤年) 
x又治杂食瘀实不消,心腹坚痛方x 
白盐一升,以水三升,煎服吐下即定。 
x下之方x 
川大黄 干姜 巴豆(去皮心,研压去油,等分) 
蜜丸如小豆大,温水下一丸,实者加一丸,未知服三丸,腹中鸣转下行便愈。此治寒饮 
食过 
伤,心腹卒痛,如锥刺之状。若伤湿热之物,不得化而闷乱便闭者,宜浓朴三物汤,或枳实 
导滞丸良。 
x浓朴三物汤x 
浓朴(二两,炙去皮) 枳实(二枚,大者,炙) 大黄(四两) 
水二斗,煮枳实、浓朴二味,至五升,下大黄煮取二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卷六腹痛
死血痛
属性:死血痛者,多从郁怒及饱食后急走得之,其痛必有定处,其脉必芤涩,微则和之,甚则 
下之。 
x桃仁承气汤x 
桃仁(五十粒,去皮尖) 桂枝(二两,去皮)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炙,二 
两)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 
日三服,当微利。虚者加地黄蜜丸,以缓除之。 
x一方x 
妇人油头发,烧如灰,细研筛过,温酒调下二钱。元丰中,丞相王郇公,小腹痛,国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