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72-张卿子伤寒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身尽疼者。湿也。发热。日晡所剧者。风也。若汗出当风而得之者。则先客湿而 
后感风。若久伤取冷得之者。则先伤风而后中湿。可与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见金匮 
要略中。 
黄氏云。太阳湿家病。与太阳伤寒相似。其不同者。湿脉沉而细也。湿脉与痉脉亦 
有相似者。而证则不同。湿则身疼。痉则身不疼也。 
赵氏云。头疼。发热。背强。身痛。与伤寒相似。其不同者。脉而沉细。头汗。面 
黄。能饮食也。夫太阳伤寒。脉必浮盛。今脉沉细。面黄。头汗。其为湿也明矣。湿家 
能饮食 
者。为病在经。而不干于里也。大便反快而小便滞者。亦经络涩滞。不能施化所致也。 
太阳中热者。 是也。其人汗出恶寒。身热而渴也。 
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中 也。白虎加人参 
汤主之。见金匮要略中方。 
太阳中 者。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亦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经曰。脉虚身热。得之伤暑。身热。脉微弱者。 也。身体疼重者。水也。夏时暑 
热。以水灌洗而得之。一物瓜蒂散主之。见金匮要略中。 
王宇泰云。瓜蒂一物散。或云五苓散。 
太阳中 者。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 
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汗。则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 
数下之则淋甚。 
病有在表有在里者。有表里俱病者。此则表里俱病者也。发热恶寒身重疼痛者。表 
中也。脉弦细芤迟者。中暑脉虚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者。太 
阳经气不足也。小有劳。身即热者。谓劳动其阳。而 即发也。口开。前板齿燥者。重 
有热也。内经曰。因于暑汗。烦则喘喝。口开。谓喘喝也。以喘喝不止。故前板齿干燥。 
若发汗以去表邪。则外虚阳气。故恶寒甚。若以温针助阳。则火热内攻。故发热甚。若 
下之以除里热。则内虚而膀胱燥故淋甚。 
徐氏云。此条无治法。东垣以清暑益气汤主之。所谓发千古之秘也。 
王宇泰云。中 、中暑、中热。名虽不同实一病也。若冬伤于寒。至夏而变为热病 
者。此则过时而发。自内达表之病。俗谓晚发是也。又非暴中暑热新病之可比。或曰新 
中暑病脉虚。晚发热病脉盛。 
张氏云。清邪中上。浊邪中下。风寒湿者。地之气。系浊邪。所以俱中足经。惟暑 
乃天之气。系清邪。所以中手少阴心经也。其证多与伤寒相似。但证与脉不同耳。伤寒 
虽恶寒发热。初病未至于烦渴。中 不然。初病即渴。且伤寒之脉浮盛。中暑之脉虚弱。 
或弦细芤迟者有之。经曰。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得之伤暑。此之谓也。 
汪氏云。以证言之。伤寒恶寒。伤热恶热。以脉言之。伤寒脉盛。伤暑脉虚。且暑脉 
虚细。与湿痉之脉有相似者。而证则不同。暑则自汗而渴。湿则不渴。痉则身不疼也。 

卷二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第五
属性: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者。 
太阳表病也。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风、阳也。寒、阴也。风则伤卫。发热汗出恶风者。卫中风。荣病发热无汗。不恶 
风而恶寒。卫病则发热汗出。不恶寒而恶风。以卫为阳。卫外者也。病则不能卫固其外。 
而皮腠疏。故汗出而恶风也。伤寒脉紧。伤风脉缓者。寒性劲急。而风性懈缓故也。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经曰。凡伤于寒。则为病热。为寒气客于经中。阳经怫结而成热也。中风即发热 
者。风为阳也。及伤寒。云或已发热。或未发热。以寒为阴邪。不能即热。郁而方变热 
也。风则伤卫。寒则伤荣。卫虚者恶风。荣虚者恶寒。荣伤寒者。必恶寒也。气病者则 
麻。血病者则痛。风令气缓。寒令气逆。体痛呕逆者。荣中寒也。经曰。脉盛身寒。得 
之伤寒。脉阴阳俱紧者。知其伤寒也。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太阳主表。一日。则太阳受邪。至二日。当传阳明。若脉气微而不传。阳明胃经受 
邪。则喜吐。寒邪传里者则变热。如颇欲吐。若烦躁脉急数者。为太阳寒邪变热。传于 
阳明也。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伤寒二三日。无阳明少阳证。知邪不传。止在太阳经中也。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发热而渴。不恶寒者。阳明也。此太阳受邪。知为温病。非伤寒也。积温成热。所 
以发热而渴。不恶寒也。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 
睡息必 
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 
时螈 。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伤寒发汗已。则身凉。若发汗已。身灼热者。非伤寒。为风温也。风伤于上。而阳 
受风气。风与温相合。则伤卫。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者。卫受邪也。卫者、气也。风则 
伤卫。温则伤气。身重、多眠睡者。卫受风温而气昏也。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者。风温 
外甚。而气壅不利也。若被下者。则伤脏气。太阳膀胱经也。内经曰。膀胱不利为癃。 
不约为遗溺。癃者。小便不利也。太阳之脉。起目内 。内经曰。瞳子高者。太阳不足。 
戴眼者。太阳已绝。小便不利。直视失溲。为下后竭津液。损脏气。风温外胜。经气欲 
绝也。为难治。若被火者。则火助风温成热。微者热瘀而发黄。剧者热甚生风。如惊痫而 
时螈 也。先曾被火。为一逆。若更以火熏之。是再逆也。一逆尚犹延引时日而不愈。 
其再逆者。必致危殆。故云促命期。 
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 
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阳为热也。阴为寒也。发热而恶寒。寒伤阳也。无热而恶寒。寒伤阴也。阳法火。阴 
法水。火成数七。水成数六。阳病七日愈者。火数足也。阴病六日愈者。水数足也。 
戴元礼云。凡治伤寒。须辨阴阳二候。不可误也。阳经有三。太阳、阳明、少阳、是也。 
阴经亦有三。太阴、少阴、厥阴、是也。经之阴阳。以脏腑言。腑为阳。膀胱、胃、 
胆、是也。脏为阴。脾、肾、肝、是也。病之阴阳。乃是外邪之阴阳。阴气、阳气、是 
也。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 
伤寒自一日至六日。传三阳三阴经尽。至七日当愈。经曰。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 
愈。若七日不愈。则太阳之邪。再传阳明。针足阳明。为迎而夺之。使经不传则愈。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巳为正阳。则阳气得以复也。始于太阳。终于厥阴。六经各以三时为解。而太阳从 
巳至未。阳明从申至戌。少阳从寅至辰。至于太阴从亥至丑。少阴从子至寅。厥阴从丑 
至卯者。以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主于昼。阴主于夜。阳三经解时。从寅至戌。以阳 
道常饶也。阴三经解时。从玄至卯。以阴道常乏也。内经曰。阳中之 
太阳。通于夏气。则巳午未。太阳乘王也。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中风家。发汗解后。未全快畅者。十二日。大邪皆去。六经悉和。则愈。 
病患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 
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皮肤言浅。骨髓言深。皮肤言外。骨髓言内。身热欲得衣者。表热里寒也。身寒不 
欲衣者。表寒里热也。活人云。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仲景无治法。宜先与阴旦汤。寒 
已。次以小柴胡加桂。以温其表。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仲景亦无治法。宜先与白虎加 
人参汤。热除。次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以解其外。大抵病有标本。治有先后。表热里寒 
者。脉须沉迟。手或微厥。下利清谷也。所以阴证亦有发热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主 
之。表寒里热者。脉必滑而厥。口燥、舌干也。所以少阴恶寒而蜷。时时自烦。不欲浓 
衣。用大柴胡汤下之而愈。此皆仲景之余议也。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