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5-伤寒明理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但称吐利者。有以异也。伤寒吐利者。邪气所伤。霍乱吐利者。饮食所伤也。其有 
兼伤寒之邪。内外不和者。加之头痛发热而吐利也。经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 
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是霍乱兼伤寒者 
也。霍乱头痛发热。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以其 
中焦失治。阴阳乖隔。必有偏之者。偏阳则多热。偏阴则多寒。许仁则曰。病有干霍 
乱。有湿霍乱。干霍乱死者多。湿霍乱死者少。盖吐利则所伤之物。得以出泄。虽霍 
乱其则止于胃中水谷泄尽则止矣。所以死者少。及其干霍乱而死多者。以其上 
不得吐。下不得利。则所伤之物。不得出泄。壅闭正气。关隔阴阳。烦扰闷乱。躁无所 
安。喘胀干霍乱而死。呜呼。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者。岂得致霍乱耶。饮食自倍。肠胃 
乃伤。丧身之由。实自致尔。 

卷中
蓄血
属性:伤寒蓄血。何以明之。蓄血者。在下焦结聚。结聚而不行。蓄积而不散者是也。血菀 
于上。而吐血者。谓之薄厥。留于下而瘀者。谓之蓄血。此由太阳随经。瘀热在里。血 
为热所搏。结而不行。蓄于下焦之所致。经曰。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 
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抵当汤 
主之者是也。大抵看伤寒。必先观两目。次看口舌。然后自心下至小腹。以手摄按 
之。觉有满硬者。则当审而治之。如少腹觉有硬满。盒饭问其小便。若小便不利者。 
则是津液留结。可利小便。若小便自利者。则是蓄血之证。可下瘀血。经曰。伤寒有 
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又曰。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 
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皆须抵当丸下之愈。阳明 
证。其人喜忘。屎虽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亦是蓄血之证。蓄血于下。所以如狂者。 
经所谓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者是也。血瘀于下。所以喜忘者。内经曰。血并于下。乱 
而喜忘者是也。二者若有其一。则为蓄血证明矣。蓄血之证。又有轻重焉。如狂也。 
喜忘也。皆蓄血之甚者。须抵当汤丸以下之。如外已解。但少腹急结者。则为蓄血 
之轻也。须桃仁承气汤以利之。医之妙者何也。在乎识形证。明脉息。晓虚实。知传 
变。其于形证之明者。众人所共识。又何以见其妙。必也形证之参差。众人所未识。独先识之。乃所以为妙。且如病患 
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假 
令已下。脉数不解。发热则消谷善饥。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此有瘀血。抵当汤主之。 
当不大便。六七日之际。又无喜忘如狂之证。亦无少腹硬满之候。当是之时。与承 
气汤下者多矣。独能处以抵当汤下之者。是为医之妙者也。若是者。何以知其有 
蓄血也。且脉浮而数。浮则伤气。数则伤血。热客于气则脉浮。热客于血则脉数。因 
下之后。浮数俱去则已。若下之后数去。其脉但浮者。则荣血间热去。而卫气间热 
在矣。为邪气独留心中则饥。邪热不杀谷。潮热发渴也。及下之后。浮脉去而数不解者。则卫气间热去。而荣血间热在 
矣。热气合并。迫血下行。胃虚协热。消谷善饥。 
血至下焦。若下不止。则血得以去。泄必便脓血也。若不大便六七日。则血不得出 
泄。必蓄在下焦为瘀血。是须抵当汤下之。此实疾证之奇异。医法之玄微。能审诸此者。真妙医也。 

卷中
劳复
属性:伤寒劳复。何以明之。劳为劳动之劳。复为再发也。是伤寒瘥后。因劳动再发者是 
也。伤寒新瘥后。血气未平。余热未尽。劳动其热。热气还经络。遂复发也。此有二种。 
一者因劳动外伤。二者因饮食内伤。其劳动外伤者。非止强力摇体。持重远行之 
劳。至于梳头洗面则动气。忧悲思虑则劳神。皆能复也。况其过用者乎。其饮食内 
伤者。为多食则遗。食肉则复者也。内经曰。热病已愈。而时有遗者何也。以热甚而 
强食之。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留薄。两阳相合。故有所遗。经曰。病已瘥尚 
微烦。设不了了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令微烦。损谷则愈。夫伤寒邪气之传。自表 
至里。有次第焉。发汗吐下。自轻至重。有等差焉。又其劳复则不然。见其邪气之复 
来也。必迎夺之。不待其传也。经曰。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 
食加大黄。且枳实栀子豉汤则吐之。岂待虚烦懊 之证。加大黄则下之。岂待腹 
满谵语之候。经曰。伤寒瘥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以汗解之。脉沉实者。 
以下解之。亦是便要折其邪也。盖伤寒之邪。自外入也。劳复之邪。自内发也。发汗 
吐下。随宜施用焉。呜呼。劳复也。食复也。诸劳皆可及。御内则死矣。若男女相易。则 
为阴阳易。其不易自病者。谓之女劳复。以其内损真气。外动邪热。真虚邪盛。则不 
可治矣。昔督邮顾子献。不以华敷之诊为信。临死致有出舌数寸之验。由此观之。 
岂不与后人为鉴诫哉。 


药方论序
属性:制方之体。宣、通、补、泻、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也。制方之用。大、小、缓、急、奇、耦、复七方 
是也。是以制方之体。欲成七方之用者。必本于气味生成。而制方成焉。其寒、热、温、 
凉、四气者生乎天。酸、苦、辛、咸、甘、淡、六味者成乎地。生成而阴阳造化之机存焉。是 
以一物之内。气味兼有。一药之中。理性具矣。主对治疗。由是而出。斟酌其宜。参合 
为用。君臣佐使。各以相宜。宣摄变化。不可胜量。一千四百五十三病之方。悉自此 
而始矣。其所谓君臣佐使者。非特谓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中药一百二十种为 
臣。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三品之君臣也。制方之妙。的与病相对。有毒无毒。 
所治为病主。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择其相须相使。制其相畏相 
恶。去其相反相杀。君臣有序。而方道备矣。方宜一君二臣。三佐五使。又可一君三 
臣。九佐使也。多君少臣。多臣少佐。则气力不全。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 
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 
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所谓远近者。身之 
远近也。在外者身半以上。同天之阳。其气为近。在内者身半以下。同地之阴。其气 
为远。心肺位膈上。其脏为近。肾肝位膈下。其脏为远。近而奇偶。制小其服。远而奇 
偶。制大其服。肾肝位远。数多则其气缓。不能速达于下。必剂大而数少。取其气迅 
急。可以走下也。心肺位近。数少则其气急。不能发散于上。必剂少而数多。取其气 
易散。可以补上也。所谓数者。肾一、肝三、脾五、心七、肺九。为五脏之常制。不得越者。 
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又急则气味浓。缓则气味薄。随其攸利而施 
之。远近得其宜矣。奇方之制。大而数少。以取迅走于下。所谓下药不以偶。偶方之 
制。少而数多。以取发散于上。所谓汗药不以奇。经曰。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处 
方之制。无逾是也。自评古诸方。历岁浸远。难可考评。惟张仲景方一部。最为众方 
之祖。是以仲景本伊芳尹之法。伊芳尹本神农之经。医帙之中。特为枢要。参今法古。不 
越亳末。实乃大圣之所作也。一百一十二方之内。择其医门常用者方二十首。因 
以方制之法明之。庶岁少发古人之用心焉。 

卷下诸药方论
桂枝汤方
属性:经曰。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 
也。盖桂枝汤。本专主太阳中风。其于腠理致密。荣卫邪实。津液荣固。寒邪所胜者。 
则桂枝汤不能发散。必也皮肤疏凑。又自汗。风邪干于卫气者。乃可投之也。仲景 
以解肌为轻。以发汗为重。是以发汗吐下后。身疼不休者。必与桂枝汤。而不与麻 
黄汤者。以麻黄汤专于发汗。其发汗吐下后。津液内耗。虽有表邪。而止可解肌。故 
须桂枝汤小和之也。桂味辛热。用以为君。必谓桂犹圭也。宣道诸药。为之先聘。是 
犹辛甘发散为阳之意。盖发散风邪。必以辛为主。故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