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89-证治汇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x木郁治法x 
胁胀满。目赤暴痛。此木郁也。治宜达之。达者。通畅之义。如怒动肝气。火因上炎。治以苦寒辛散而不愈 
者。则用升发之品。加厥阴报使之药以从治之。又如久风入中为飧泄。及清气在下为飧泄者。则用轻扬 
之剂举而升之。又如木实为病。脉弦而急。用降气苦寒不愈者。则吐以提之。使木气舒畅。则痛自止。此皆 
达之之法也。 
x火郁治法x 
咳嗽痰喘。风疹潮热。此火郁也。治宜发之。发者。汗之也。升举之也。如腠理外闭。邪热怫郁。则解表取汗以 
散之。又如生冷抑遏。火郁于内。非苦寒降沉之剂可治。则用升浮之品。佐以甘温。顺其性而从治之。势穷 
则止。此皆发之之义也。 
x土郁治法x 
食滞中焦。痰凝脾藏。热壅肠胃。皆土郁也。治宜夺之。夺者。攻下也。劫而衰之也。如邪热入胃。用咸寒以攻 
下之。如中满腹胀。湿热内甚。其人壮实者。则亦攻下之。其或势甚而不能顿除者。则劫夺其势而使之衰。 
又如湿热为痢。非轻剂可已。或行或通。以致其平。皆夺之之义也。 
x金郁治法x 
癃闭气喘。胀满不眠。皆金郁也。治宜泄之。泄者。渗泄而利小便。疏通其气也。如肺受火烁。化令不行。致水 
源郁而渗道闭者。宜清肃金化。滋以利之。又如肺气 郁。胸满仰息不得卧下。非利肺气不足以疏通之。 
此皆泄之之法也。 
x水郁治法x 
水肿胀满。二便阻隔。皆水郁也。治宜折之。折者。制御之也。伐而挫之也。渐杀其势也。如胀满之病。水气浸 
淫而渗道以塞。乃土弱不能制水。当实脾土。资运化。使能制水而不敢泛滥。则渗道自通。或病势方锐。非 
上法所能遽制。则用泄水之药。伐而挫之。或动大便。或利小水。或发表汗。三法酌举迭用。以渐平之。此皆 
折之之义也。 
x调气总法x 
五郁之治。各有其法。然邪气之客。正气必损。故必调平正气。以复其常于治郁之后。苟调其气而尚未平 
复。则当益其所不胜以制之。如木郁不已。当清肺金。火郁不已。当滋肾水。水郁不已。当补脾土。金郁不已。 
当引火归源。土郁不已。当养肝调气。此皆以其所畏而治之。即过者折之之理也。(汇补) 
x用药x 
主以二陈汤。加香附、抚芎。如湿郁。加苍术、白芷。热郁。加黄芩、山栀。痰郁。加枳实、贝母。血郁。加桃仁、 
红花。食郁。加山楂、麦芽。气郁。加枳、朴、乌药、木香。盖气血痰食之病。多有兼郁者。故必以开郁药佐之。古方 
越鞠丸。是得治法之要也。(汇补)若夫思虑成郁。用归脾汤。恚怒成郁。用逍遥散。俱加山栀。盖郁则气涩血耗。故用 
当归随参补血。白芍随术解郁。复用炒黑山栀。取其味清气浮。能升能降。以解五脏热。益少阴血。若不早 
治。劳瘵之由也。(入门) 
x【附失精脱营】x 
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病从内生。其先富后贫而病。曰失精。先贵后贱而病。曰脱营。外 
症身渐瘦。无精神。(钱氏)又有郁结在脾。不思饮食。午后发热。酉戌时退。或烦闷渴呕。或坐卧如痴。喜向暗 
处。妇人经少。男子溺涩。皆郁病也。更有失名利之士。有志恢图。过于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 
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因而内热。亦郁病也。宜归脾汤随症调之。(入门) 
x郁症选方x 
越鞠丸(丹溪) 一名芎术丸。统治诸郁。 
香附 苍术 抚芎(各二两) 山栀 神曲(各一两半) 
为末。水泛成丸。如绿豆大。白汤下百粒。 
气郁汤 治郁怒。气滞胸膈不行。胀满嗳气作酸。 
香附 苍术 橘红 半夏(各一钱半) 贝母 茯苓 抚芎 山栀 苏子 甘草 木香 槟榔(各五分) 
水煎。加姜五片。如胁膈痛。此血滞也。参血郁汤。 
湿郁汤 治湿气熏蒸。身重倦卧疼痛。天阴则发。 
苍术(三钱) 白术 香附 橘红 羌活 独活 抚芎 半夏 浓朴 茯苓(各一钱) 生姜(三片) 甘草(五 
分) 
水煎服。 
血郁汤 治挫闷跌仆。身有痛处。胸膈不宽。大便黑色。 
香附(二钱) 丹皮 苏木 山楂 桃仁 赤曲 穿山甲 降香 通草 麦芽(各一钱) 红花(七分) 
水酒煎。入姜汁半盏。和匀服。 
火郁汤 治火郁于中。四肢发热。五心烦闷。皮肤尽赤。 
连翘 薄荷 黄芩 山栀 干葛 柴胡 升麻 芍药 
水煎服。 
保和丸 治食郁吞酸。腹满噫臭。身热便硬。(方见伤食) 
润下丸 治痰郁肠胃。脉滑而沉。变生百病。 
南星(一两) 半夏(三两) 黄芩 黄连(各一两) 橘红(五钱) 白矾(三两) 
姜汁竹沥和丸。 
逍遥散(方见火症) 归脾汤(方见中风) 二陈汤(方见痰症) 

卷之二内因门
脾胃
属性:x大意x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经文)脾胃盛则善食而肥。多食不伤。过时不饥。脾胃衰则少食而瘦。多食易 
伤。过时易饥。或虽肥而四肢不举。此脾实而邪气亦盛也。或善食而四肢削瘦。此脾强而邪火旺也。脾胃 
盛衰可见也。(东垣) 
x内因x 
胃可纳受。脾主消导。一纳一消。营运不息。生化气液。(指掌)乃传于脏腑。故胃为五脏之本。六腑之大源也。 
(经文)若饮食饥饱。寒暑不调。则伤胃。胃伤则不能纳。忧思恚怒。劳役过度。则伤脾。脾伤则不能化。二者俱 
伤。纳化皆难。而恶心胀满。面黄倦怠。食不消化等症作矣。(汇补) 
x外症x 
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显火上行。独燎其面。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肠鸣泄泻。脾胃既 
病。下流乘肾。土来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东垣)气血精神。由此而日亏。 
脏腑脉络。由此而日损。肌肉形体。由此而日削。(指掌) 
x受病分辨x 
饮食劳倦。则伤脾胃。(经文)故有劳倦受伤者。有饮食受伤者。有劳倦后继以食伤者。有食伤后加以劳倦 
者。大抵劳役伤脾者。心口按之不痛。饮食伤脾者。心口按之刺痛。(谦甫)又食伤。则其症初寒。后变郁热者 
多。劳倦。则其症初热。后变虚寒者多。故经曰。始受热中。末传寒中。即是谓欤。 
x变病分辨x 
脾属阴。主湿化。胃属阳。主火化。伤在脾者。阴不能配阳而胃阳独旺。则为湿热之病。如痈肿疮疡。食 黄 
疸。消渴肉痿。噎膈痰火。食少之类是也。伤在胃者。阳不能配阴而脾阴独滞。则为寒湿之病。如身重肢麻。 
面黄浮肿。痞胀噫气。倦怠积块。泻利之类是也。又不能食者病在胃。能食而下能化者病在脾。(汇补) 
x四肢不用x 
脾病而四肢不用者。以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能自至其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 
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经文) 
x头足浮肿x 
四肢属脾。眼胞上下亦属脾。脾衰则清气不化。浊液不输。水湿停留。故头足浮肿。(东垣) 
x九窍不利x 
凡人饮食入胃。先行阳道。阳气升浮。散满皮肤。充塞巅顶。则九窍通利。病患饮食入胃。先行阴道。阴气降 
沉。遽觉流于脐下。辄欲小便。当脐有动气。隐隐若痛状。是真气谷气不能上升。故九窍不利也。(东垣) 
x食后嗜卧身重x 
脾旺则饮食运动。脾衰则运动迟难。故凡食入后。精神困倦。沉沉欲睡者。脾气馁而不能运动也。至于身重。亦属 
脾湿。或因内受。或从外袭。俱当健脾分利。若无湿气。止属脾虚。并宜补益中气。升腾下陷。大禁渗利。(汇补) 
x脉法x 
脾气受伤者。脉浮大而无力。胃气受伤者。脉沉弱而难寻。此皆不足之脉。易于寻按者也。更有脉大饱闷 
有似食滞。误用克伐疏利。而郁闷转甚者。此乃脾虚而现假象。即洪大之脉阴必伤。坚强之脉胃必损也。 
宜温理黄宫。发育自治。若再用攻伐。变患蜂起矣。(汇补) 
x脾气变现x 
脾附于胃之外。形如马刀。闻声则动。动则磨食。以健运为体。喜燥而恶湿。其味甘。其臭香。其色黄。其声歌。 
其液涎。有病则五者变现发露于外。(六要) 
x瘥剧日期x 
脾病者。愈于庚辛。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日 慧。日出甚。下晡静。(经文) 
x治法x 
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损于脾则肌肉削瘦。饮食不能为肌肤。故宜调其饮食。适其寒温。脾欲缓。急食甘 
以缓之。以甘补之。以苦泻之。(经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