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67-伤寒寻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集
少阳问答二
属性:问曰。少阳病。尽传自阳明乎。答曰。此不尽然。内经谓三阳之离合。太阳为开。阳明 
为阖。 
少阳为枢。凡邪中太阳。有阳明以为之迎。正赖有少阳以为之拒。伤寒以出表为顺。入里为 
逆。设非少阳之枢居中拦截。则外来之邪长驱直入而无所御。是少阳一经。关系甚钜。太阳 
病往 
往有初得之二三日。不传阳明。迳传少阳者。有太阳与少阳同时病见者。正不必尽俟阳明经 
尽。 
始传少阳。且邪入三阴之后。亦有还返少阳而解者。总以定证定脉为据。就脉证上审实其为 
少阳病。即可主用少阳之治法而无疑矣。 

上集
少阳问答三
属性:问曰。少阳病不解。即传三阴乎。答曰。有传有不传。仲景云。伤寒三日。三阳为尽。 
三 
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不呕。此谓三阴不受邪也。若此者。其病机本不传。又少阳证一见。 
即从少阳治法而病速已。则亦不传。凡阳经之病。在太阳则头痛发热。阳明则潮热汗自出。 
少阳则往来寒热。若久之无大热。其人躁烦者。此为阳去入阴之候。其中具有先见之机。然 
则治伤寒家。何如乘其机之未动。亟从少阳解去其邪。以预弭阳去入阴之变。何便如之。 

上集
太阴问答一
属性:问曰。何以识为太阴病。答曰。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上循膝股内廉入腹。属脾络 
胃。 
上膈挟咽。连舌本。仲景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属太阴之为病。盖太 
阴为阴中之至阴。太阴之前。名曰阳明。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太阴受病。不能为阳明行其 
津液。而少阴肾水。因泛浸而无所制。故见吐利满痛等证。仲景以是为太阴病之提纲。太阴 
属里。吐利满痛。皆里证也。凡伤寒之邪。在阳经误治。转陷入阴者。必种种表证全罢。但 
见吐利满痛等证。却是邪入太阴之候。然又必以脉为辨。故仲景云。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 
。宜桂枝汤。太阴病脉本当沉。今反浮。则是虽见太阴病。而邪尚逗遛于表。仍可逆挽其邪 
。 
使从表解。由是推之。则太阴之脉必主沉。又不必言矣。太阴证具。而脉又沉。即宜专就太 
阴论治。若邪直犯太阴。不因传经而本经自病者。亦当专就太阴论治。内经言三阴之离合。 
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饮食入胃。全恃太阴司转输之职。太阴受病则转输之道窒。 
故食不下。腹满时痛。因之上涌则吐。下注则利。其主治之法。大约宜扶植中州阳气。使复 
其转输之常职。则病自已。仲景辨列六经。而太阴独略。然就此义而引伸触类。大旨初不越 
乎此。奚俟繁言哉。 

上集
太阴问答二
属性:问曰。太阴病治宜主温乎。答曰。此不可执一而论。寒邪直中太阴。而本经自病者。是 
当急 
温无疑矣。其有阳经之邪。热过寒生。而转入太阴者。亦当主温。若属热邪陷入太阴。而见 
吐利满痛等证者。纯温非宜。纯清亦不可。则惟有和之一法。如所谓太阳病。脉浮者可发汗 
。宜 
桂枝汤。此逆挽其陷入之邪。仍从外解。而方中甘芍姜枣。亦足以奠安太阴。是和法也。若 
本太阳病。因误下而腹满时痛。转属太阴者。用桂枝加芍药汤。此仍用桂枝升举阳邪。但倍 
芍药以收太阴之逆气。是亦和法也。若大实痛者。不下则痛势须臾难缓。峻下又恐脾阴随下 
利而尽泄。故仍用桂枝升举阳邪但加大黄以微和胃气。是亦和法也。三阴经中。以少阴厥阴。 
尚有实热之证。可用大寒大下者。太阴湿土。位处中州。全赖阳气布护 
。以资健运转输之力。病在太阴。虽属热因。切不可用寒凉直折。遏抑阳气。阴邪愈锢。故 
仲景又谓太阴为病。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观此则太阴病之 
治当主温。可知矣。而治太阴之病不可呆执温法。又可知矣。不知温法者。不可与议太阴 
本脏虚寒之病。徒执温法者 
。不可与议太阴他经传变之病。仲景治太阴病法。大约以升举阳气为主。或当急温。或宜兼 
清兼下。随证变通。后世李东垣脾胃论。殆能觑破此旨。其处方似甚夹杂。而于阴阳升降之 
机。庶乎其得之矣。 

上集
少阴问答一
属性:问曰。何以识少阴之为病。答曰。少阴肾水。上承心火合化。人身之元阴元阳。根蒂于 
此。 
故脉法以两尺属肾。分发水火。为人一身之根本。此经之病。热因寒因。变幻不一。其中阴 
阳消息之机甚微。不得呆执一证论治。故仲景独以脉微细但欲寐。为少阴病之提纲。以卫气 
行阳则寤。行阴则寐。邪入少阴。则气行于阴。不行于阳。故但欲寐。少阴病本在里。无论 
阴寒直中于本经者。脉固微细。即由阳邪陷入少阴者。虽属热因。其脉亦必微细。则是微细为 
少阴之定脉。但欲寐为少阴之定证。缘少阴病所见各证。或恶寒发热。与太阳证易混。或口燥 
咽干 
。腹胀不大便。与阳明证易混。或呕咳欲吐。与少阳证易混。或下利不止。与太阴证易混。 
甚或手足逆冷。更与厥阴证易混。总凭此定脉定证。以审实其病之不在他经。只在少阴。或 
当急存其阴。或当急回其阳。丝毫不容误治。伤寒之邪。以出表为顺。入里为逆。三阳在表 
。三阴在里。三阳经中。惟太阳头绪最繁。三阴经中。惟少阴头绪最繁。然太阳病误治致逆 
。尚有种种救逆诸法。邪入少阴。急救已危。若更误治。死可立待。尚何及救哉。吁。可惧 
也已。 

上集
少阴问答二
属性:问曰。少阴病。传经属热。直中属寒。然否。答曰。论中所列一二日二三日之少阴病。 
即直 
中之邪。五六日七八日之少阴病。即传经之邪。传经固多热。而亦有从寒化者。直中固多寒 
。 
而亦有由热伏者。脉微细但欲寐。是少阴病之定脉定证。而寒热之分。要在兼证上推详。寒 
不至于过甚者。犹当温经以散寒。若阳将脱。非急温不足以回阳。热 
不至于过亢者。尚可润燥以清热。若阴将涸。非 
急下不足以存阴。病机至此。不惟不容误治。即因循瞻顾。亦足误人。然非辨之至确。鲜有 
不生疑畏者。则平日体认工夫。自不容已矣。 

上集
少阴问答三
属性:问曰。有犯房劳而病伤寒者。责在少阴否。答曰。不然。伤寒病适当房劳后而发。仍当 
责 
其本病。阳经之证。仍责阳经。阴经之证。始责阴经。仲景于汗下诸法。兢兢必顾其人之津 
液。虚家患伤寒。原有不从正治之例。正不必问其曾犯房劳与否。虚象果见。即非房劳。亦 
不得妄施汗下。若房劳之后。而所患仍系实证。则应汗者仍当汗。应下者仍当下。邪去而正 
自安。所谓阴病者。必实见有三阴证也。房劳后之伤寒。亦有阳证。不得概从阴病论治。此 
说前贤久经辨正。而近日医家。犹沿其陋。我见有误补致邪壅而死者。有误温致阴竭而死者 
。既死而犹归咎于房劳。惑滋甚矣。 

上集
厥阴问答一
属性:问曰。何以识为厥阴病。答曰。厥阴之为病。其证亦错杂不一。而仲景以消渴。气上撞 
心。 
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蛔。括厥阴病之提纲。盖以厥阴当两阴交盖。其脉起足大指 
。循股内。入阴中。环阴器。抵少腹。贯心膈。邪入厥阴。循经上逆。致见前证。又厥者逆 
也。逆则阴阳不相顺接。故又因之致厥。厥阴乃阴尽之脏。阴尽则阳生。阴阳消长。大伏危 
机。此际出表则生。入里则死。故仲景以厥多热少为病进。热多厥少为病退。然邪入既深。 
寒热错杂。极难辨认。喻嘉言谓厥阴篇中。有纯阳无阴之证。有纯阴无阳之证。有阴阳差多 
差少之证。有阳进欲愈。阴进未愈之证。复有阴居八九。阳居一二之证。厥而发热。热深 
厥深。上攻而成喉痹。下攻而便脓血。此纯阳无阴之证也。脉微细欲绝。厥冷 
。灸之不温。恶寒。大汗大利。躁不得卧。与夫冷结关元。此纯阴无阳之证也。厥三日。热 
亦三日。厥五日。热亦五日。手足厥冷。而邪热在胸。水热在胃。此阴阳差多差少之证也。 
渴欲饮水。饥欲得食。脉滑而数。手足自温。此阳进欲愈之证也。默默不欲食。寸脉虽浮数 
。尺脉自涩。呕吐涎沫。腹胀身疼。此阴进未愈之证也。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呕而脉弱。 
小便复利。本自寒下。复误吐下。脉沉微厥。面反戴阳。此阴居八九。阳居一二之证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