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朱进忠中医的医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针灸等治疗未效。诊时除不断的作各种不自主的动作外,神志基本正常,喜叹气,舌苔白,脉弦细。综合脉证,诊为邪人少阳,痰热内郁,风邪引动之疾。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3克,桂枝、白芍、黄芩、半夏、党参、茯苓、生龙骨、生牡蛎、甘草各6克,生姜2片,大枣2枚。3剂减,30剂竟豁然而愈。
      又如索××,女,55岁。两个多月前,突然发现左半身拘急不适,次日即不由自主的乱动,挤眉弄眼。某医院诊断为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舞蹈病。先用西药治疗不效,继用平肝熄风,益气活血之剂亦无功。邀余诊视,审其神志清醒,左上、下肢持续乱动,挤眉弄眼,活动不便,头痛头晕,心烦易怒,失眠心悸,耳鸣耳聋,口苦口干,舌苔黄白,脉弦。乃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半夏、黄芩、党参、桂枝、茯苓各9克,酒军4克,甘草6克,生姜3片,生龙骨、生牡蛎各15克,大枣5枚。连进7剂诸证均减,14剂后手足乱动消失,30剂后一切活动均恢复正常。
      在祖国医学的发展过程中,有所谓经方派否定时方派和时方派否定经方派的情况,其中尤以时方派否定经方派者为多,他们的论点是后人比前人进步。我认为科学的发展不能单纯靠画框框来规定,而只有靠反复实践来考验。经方、时方奋发展了一个侧面,不能简单的说其正确与否。
      
      臌胀
      肝硬化腹水,相当于中医的臌胀。中医文献对臌胀早有记载,《灵枢.水胀篇》说:“臌胀……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千金方》说:“蛊胀,但腹满不肿。”《景岳全书》说:“单腹胀者,名为臌胀,以外虽坚满而中空无物,其象如鼓,亦名鼓胀……且肢体无恙,惟在腹,故又名为单腹胀。”中药治疗肝硬化腹水,一般认为是比较有效的,其中第一次出现腹水,按之不紧不硬的效果最佳。例如腹胀腹水,舌苔薄白,脉弦缓者,用五皮五苓合方或茯苓导水汤;舌苔微黄,口干,脉滑者,用大橘皮汤;指趾厥冷,舌苔薄白,脉沉细者,用实脾饮;腹皮紧张而按之硬者,用十枣丸;黄疸,五心烦热,舌红苔黄,脉滑数者,用蟾蜍一具去肠杂,砂仁9克置其中,焙干为末冲服等,均有一定效果。但是第二次,第三次出现的腹水,治疗时就困难得多。在第二、三次腹水中,一类表现为舌质不红,舌苔薄白,脉象弦缓,肝功能又多在正常范围;一类表现为肝功严重损害,黄疸,面色青黑晦暗,时或齿衄,斑疹,舌质红,苔薄黄,脉虚大滑数。前一类健脾温肾利水常可获效,后一类则甚难奏效,因为此类虚实并见,寒热胶结,益阴则助湿,燥湿则伤阴,温阳则生热,清热则伤阳,补益则壅邪,祛邪则伤正,所以治疗之时,不是腹水不能消,就是消退后出现肝昏迷。
      1976年笔者就学于中国中医研究院方药中教授,恰遇其用苍牛防己汤治一肝硬化腹水患者甚效,察其方既有苍术、白术的健脾燥湿利水,防己的苦寒通络利水,又有川牛膝、怀牛膝的补肝肾活血通络行水,此活血利水而稍佐补益,利湿热而不伤阴液。余复验之于临床,对肝肾俱虚,湿热夹有瘀血者往往有效。但是本方仍属利多于补,活血大于补肝之品,故阴虚脉细数或气血两虚,脉见虚大者,又难巩固疗效,故治疗时又必须佐以补益。
      例如:陈××,男,50岁。两年前肝硬化腹水治愈后,肝功一直不正常,近因过度劳累又发生第二次腹水,腹胀而坚硬,下肢浮肿,面色青黑晦暗,巩膜发黄,疲乏无力,尿黄赤,舌质红,苔薄白,脉弦大滑数。先用西药治疗无效,继而配合中药健脾利水,攻逐水饮等亦无功。邀余诊视。云:此肝肾俱虚,湿热内郁,血瘀气滞之证,宜苍牛防己汤:苍术30克、防己60克、白术30克、川牛膝30克、怀牛膝30克。并配合小量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塞)、氯化钾,1剂后竟腹泻数次,尿量增加,4剂后,腹水明显减少,饮食增加,面色亦较前鲜明,可是再继续应用该药则腹水并不下降,乃配合何首乌30克,黄精30克,淫羊藿30克,秦艽4克,茵陈15克,与此方交替应用。一月后腹水果然消退。
      又如:耿××,女,30岁。心源性肝硬化腹水两年,腹胀大而硬,咳喘气短,口唇、面颊、手指均青紫而暗,指厥,舌苔白,质紫暗,脉虚大数促。先用西药治疗虽有好转,但腹水腹胀不见改善,后又配合实脾饮,真武汤,五皮五苓合方亦无效。再进1剂则无寸效。思之,本虚标实,应补正祛邪兼施:党参10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鸡血藤30克,当归10克,黄精10克,生地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苍术15克,白术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薄荷3克,莱菔子10克,砂仁10克。药进一剂腹胀即减,继进4剂尿量增多,20剂后腹水全部消失,乃以上方一周2剂连续服用一年,精神、食欲近似常人。
      
      黑痣
      曾治患者张××,女,成.一年前左太阳穴附近发现一绿豆大黑痣,不痛不痒,半年后迅速长至红枣大,急去某院诊治,印象为黑色素瘤。因患者拒绝病理切片未确诊。又去北京某医院检查,仍然认为是黑色素瘤,但因患者拒绝病检而不能确诊。求治于余。细察色脉,神乏而色郁,时时叹气,胸胁苦满,心烦易怒,舌苔薄白,脉沉缓而尺稍大。脉证合参,诊为肝肾不足为本,气滞血瘀为标,乃拟何首乌、胡麻仁、白蒺藜、丝瓜络、赤芍、橘叶、丹参等药加减为方半年多,突然完全脱落而愈。急告于余,云:如吾爱人不动手术,用中药治疗,亦可能得救。(按:其爱人因黑色素瘤转移而去世。)
      
      溃疡恶疮
      明矾亦名白矾。《本经》云:“治恶疮”,《纲目》云:“解毒……蚀恶肉,生好肉,治痈疽疔肿,恶疮。”《逢源》云:“遍身生疮如蛇头,服此而愈。”蜂房亦名蜂窝。善于“解毒疗疮”,治“痈疽恶疮,发背,瘰疬。”《别录》云:“治恶疽附骨疽。”《逢源》云:“疮疡齿痛……皆取其以毒攻毒。”《求真》云:“为清热软坚散结要药,是以惊痫蛊毒,痈疽瘰疬……风毒等症,得此则除。”蜂蜜为蜜蜂采无毒之花酝酿而成。《求真》云:“本花木之精英……生则性凉清发,熟则性温补中,为至纯至粹之味……凡肌肉疮疡……形色枯槁,无不借其润色以投。”《纲目》云:“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润津,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家父健在时,曾传一方:蜂房1个,将明矾粉适量放孔中至满,然后在铁锅中烤干,研末,蜂蜜适量调膏涂治恶疮甚效。余于1978年3月10日,治一患者,邢××,男,77岁。右睑下枣核大溃疡8个多月,边缘微肿,皮色不变,麻木不痛,经中西药久治不效,山西省肿瘤医院病检诊断为鳞状上皮癌。因患者拒绝手术,改用上方治疗3个多月,溃疡明显缩小变浅,但却干僵不适,乃改用蜂蜜、云南白药调涂治疗3个月而愈。追访10年仍健在无恙。
      
      奔豚
      奔豚证,在我国早期的医学著作中就有较详细的记载。《难经》说:“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少气骨痿。”张仲景说:“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诸病源候论》说:“起于惊恐忧思所生”,“其气乘人,若心中踊踊,如车所惊,如人所恐,不藏不定,饮食辄呕,气满胸中,狂痴不定,妄言妄见……心中闷乱,不欲闻人声,休作有时,乍瘥乍急,呼吸短气,手足厥逆,内烦结痛,温温欲吐……诊其脉来触祝触祝者。”尤在泾在阐述奔豚病的同时,不但强调了病在肾,而且特别说明“奔豚惊怖,皆自肝病”,“以肝肾同处下焦,而其气并善上逆也。”另外张仲景还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剂。他说:“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