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说渊源】
  经量部渊源于说一切有部(简称有部)的譬喻师,创导者为北印度坦叉始罗的鸠摩罗多(童受),然而由譬喻师转为经量部并建立经量部学说的却是室利罗多(胜受)。室利罗多曾于阿逾陀(无敌城)造《经部毗婆沙论》,但此书早佚,其主要内容尚保存在玄奘译的《阿毗达磨顺正理论》中。世亲曾依经量部学说写在《俱舍论》,也是研究经量部学说的主要著作。该部学说虽渊源于说一切有部,但与说一切有部的率点有许多不同之处。经量部认为:现在实有,过去、未来无体。这一基本观点,是在接受大众部的影响与批判说一切有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之,可以说经量部是小乘内部备派宰的辩难和大、小乘之间论战拉物。
  【原子论】
  是印度哲学中后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各派中也颇流行,其中以说一切有部和经量部最为突出。法称在《量评释论·现量品》中,对经量部的原子论有较详细的论述。认为孤立、分散的原子不能成为认识的对象,而只有原子在无间隙的结合、积聚时,才能成为认识的对象。对此,《量评释论注释》中提到过一种反对意见:个体原子是超感觉的,因之把超感觉的原子积聚起来自然也不能产生知觉。从而积聚的原子也不能成为认训的对象。针对这种反驳,经量部指出:个体原子是超感觉的,诸如对象、感官、光、精神集中等分开来说虽皆不能产生认识,但是当它们在一起活动时就会产生认识。个体原子固然不能使人产生知觉,可是当许多愿子积聚在一起时,就会产生一种俱本原子所没遥新增添的优点。具有这种优点的原子积聚就会产生两种作用:一是在认识中投入自身的形象,二是成为产生认识的原因。具有这两种作用,就能成为认识的对象。
  虽然,经量部的这种主张必然导致承认正确的认识,就意味着感觉与事实的一致,亦即承认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虽然原子论并非经量部学说体系的基础,但它毕竟是构成其基础的一个部分。
  【无我论】
  经量部坚持原始佛教的无我论。世亲根据经量部的学说,在《俱舍信纸·破我品》中就曾驳斥了犊子部的有我论。《破我品》首先从“由我执力诸烦恼生,三有轮回无容解脱”开始,展开了对有我论的批判。犊子部主张补特伽罗(我)为谛义、胜义,并谓补特伽罗非即蕴、离蕴,亦即补特伽罗与五蕴的关系是非一非异犹如火与薪的关系。对此,经量部指出,火与薪非一则异非异则一,故非一非异之说就根本无法成立。又如关于如何认识补特伽罗的问题,犊子部主张无论据六识中的任何一识皆可知有补特伽罗。世亲则指出,辨识人皆以不同之法为其对境,怎能知有补特伽罗呢?通过辩难,犊子部提出,如否定补特伽罗就无法解释轮回解脱的问题。对此,经量部虽然有辩驳,但仍难解决无我论与轮回解脱之间的矛盾。
  【随界论】
  经量部也承认业报轮回学说。尽管他们否认补特伽罗实有,但其随界论的主张却暗暗地脱离了他们的心外实在论。既然已经把细意识说引进了自己的体系,就无法否认补特伽罗的存在。实际上,这和大众部的极本识,化地部的穷生死蕴、上座部的有分识在本质上并无差别,都是生死轮回的主体。
  随界论受大众部的影响很深,并对以后大乘佛这有深刻的影响;同时,他们把自己意识的变相看作认识对象的观点也被以后的陈那所接受,并导入瑜伽行派的体系。因这,可以说经量部是瑜伽行派的先驱或唯识说的理论来源。
  【与有部的分歧】
  经量部和说一切有部虽然都主张外界实在说,但两者的认识论却是非常不同的。有部主张对象,感官、知识三者同时存在,并根据三者的相互关系而形成认识。经量部则从建立在刹那灭论基础上的物心三元论出发,不承认三者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雍认识即因果关系。对象为因,知识为果。法称对此曾有过论证,认为原因必在结果之前,对象必在知识的一刹那之前。
  根据经量部的刹那灭论,既然对象与知识不能同时产生,那么怎样才能认识对象呢?他们的回答是:对象是把自身形象投入知识的原因。
  显然,经量部并不认为人们能够直接认识外界的对象,人们认识的只不过是对象在刹那间投入人们自己意识中的形象而已。他们说的对对象的认识,也就是对自己意识的认识。法称认为仅从感官、光、精神集中等各种原因中并不能获得感性认识。同时,根据瑜伽行派所主张的等无间缘也无法说明这点,所以还必须利用推理来寻求形成这些原因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外界。它是可以根据遮诠的方法来加以证明的。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小乘座部佛教法藏部,饮光部,密林山部】
更新时间2010…4…29 11:17:51  字数:1208

 【法藏部】
  梵名Dharmaguptaka,巴利名Dhammaguttika。为小乘二十部派之一。又作昙无屈多迦、昙摩崛多、达摩及多、昙无德部、法护部、法密部、法正部、法镜部。属上座部之一派。此部之源流有数种异说,异部宗轮论谓佛陀入灭三百年中,法藏部由化地部分出(约184B。C。~84B。C。);舍利弗问经与西藏十六世纪顷萨迦派著名学僧多罗那他(梵Ta^rana^tha)之印度佛教史均主张此部由说一切有部分出;西藏所传六世纪之南印度大论师清辨(梵Bhavya)所著“教团分裂详说”中,共举出三说,其中第一说认为法藏部为上座部直接之分派,第二、三说皆主张由分别说部分出。
  关于此部名称之由来,依文殊师利问经卷下夹注、部执异论疏、异部宗轮论述记等之记载,其部主名为法藏,又“藏”有含容护持正法之意,故称法藏部;然舍利弗问经则以目犍罗优婆提舍为其派祖。
  此部于教义上,立五藏、四相等说。五藏,指经,律、论、咒、菩萨;四相,指生、住、异、灭,其中前三相乃“有为”,灭相属“无为”。据异部宗轮论载,此部之宗义主要有:(一)认为佛与二乘之解脱虽为同一,而圣道不同。(二)诸外道不能得五通。(三)阿罗汉身皆是无漏。(四)佛重于僧团,故建设佛塔即可得大果报。其余之主张大致与大众部相同。其律典为四分律,僧众著皂(黑)色袈裟,一说著赤衣。此部特重咒藏、菩萨藏,而开后来大乘密教之端绪。(大方等大集经卷二十二、毗尼母经卷六、大比丘三千威仪卷下、大毗婆沙论卷一、卷三、卷九、三论玄义、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一本、大唐西域记卷十二、出三藏记集卷三)
  【饮光部】
  梵名Ka^s/yapi^ya。音译作迦叶遗部、迦叶维部。又称饮光弟子部、善岁部。乃小乘二十部之一,亦为五部律之一。系佛陀入灭三百年顷,自说一切有部中分裂出者。此部派之祖为迦叶波,乃上古饮光仙人种,故以饮光为姓。据传,上古有一仙人,其身有金光,能饮诸光,令不复现,故称饮光仙人。此部派之教义,类于有部及法藏部,主张一切诸行必灭于刹那之间。谓烦恼未断,业果未熟,即是过去有体;若烦恼已断或业果已熟,过去其体即无。所传之律为解脱戒经,然其广律未曾传来我国。[舍利弗问经、异部宗轮论述记卷上、出三藏记集卷三]
  【密林山部】
  梵名S!aN!d!a^ga^rika^。音译沙那利迦、山拖伽梨柯。又作密林住部、密山住部、艿山部、六城部。小乘二十部之一。乃佛灭后三百年中,由上座犊子部所流出之一派。以住处为部名。异部宗轮论述记(卍续八三·二二○上):“密林山者,近山林木蓊郁繁密,部主居此名密林山,从所居为名也。文殊问经名艿山部。”教义与犊子部略同,分派之起因乃就“已解脱更堕,堕由贪复还,获安喜所乐,随乐行至乐”一颂之解释有差异,而主张退法、思法、护法、安住、堪达、不动等六种无学。即谓已解脱为思法,更堕为退法,第二句之堕由贪为护法,复还为安住,第三句为堪达,第四句为不动。(舍利弗问经、部执异论、十八部论)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小乘大众部佛教大众部,一说部,鸡胤部】
更新时间20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