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修饰外,其余全部鼎新。道义还购集真经万余卷,置于观内。
西魏文帝召楼观道士陈宝炽到延英殿问道,朝野钦奉。又召其弟子李顺兴至都,试以法术,有验,声望更高,卒后为其立祠。
后周武帝即位之初,台楼观道士王延至都,久之,始还云台观;建德中,又召他同严达到都城。这时沙汰道释,但武帝却特为严达建通道观于田谷之左,又选九人与严达相伴学道,称田谷十老。
后周静帝大象年间(公元579——580年)道教复兴。隋文帝开皇初,严达重修楼观宫宇,度道士一百二十员。隋大业七年,炀帝亲往征辽,楼观道士岐晖谓门弟子曰:“天道将改,不过数岁。”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于晋阳起义,晖遂尽以观中资粟给其军。他认为天下从此将平定,遂自己改名平定以应之。后又发道士八十余人迎李渊于蒲津关,李渊极为嘉赏,下诏授以金紫光禄大夫,当年十一月初八日,遣使诣楼观设醮祈福。
唐高祖以自己系出李氏,遂以老子为远祖,敕令修葺楼观,并赐地十余顷,置官修造,并令岐晖主持观事。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高祖亲诣楼观老君祠庭,降诏改楼观为宗圣观。赐白米二百石,帛一千匹,以供修补。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十月,帝又来亲谒。武德八年二月,建《大唐宗圣观记》碑,命欧阳询撰书。(碑尚存)
唐高祖派吴天观(在古长安城北里许)主尹文操兼知宗圣观事,文操奉敕修《玄元皇帝圣纪》十卷,授银青光禄大夫。
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闰四月,玄宗以梦见老君向他说:“吾在城之西南,可速迎吾。”遂差内使与道门威仪肖玄裕寻访数日,于楼观山谷间得老子玉像,迎至兴庆宫大同殿,遂令所司写真容分送天下宫观,大赦天下。并于楼观建立《大唐圣祖玄元皇帝显灵碑》,以记其事。(碑尚存)
这一时期,共计六百四十三年(公元264—907)是楼观的兴盛时期。中间唐高祖武德三年,改楼观为宗圣观。
三、兴衰交替时期
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赐观额曰“顺天兴国观。”
金哀帝天兴年间(公元1232——1234)楼观在严重战乱中,累代宫宇,焚毁殆尽。
元定业后,对楼观大加修复,世祖曾三降玺书,敕令修建楼观殿宇。说经台重修后,增建“希声堂”。丙申年(公元1296年)全真教清和大宗师尹志平来楼观,立志修复,以楼观旧道士张致坚所献楼观旧址图样,付李志柔负责重修,经过十年,渐复旧观。建殿三、曰三清,曰文始,曰玄门列祖。建楼三:曰紧云衍庆,曰景阳,曰宝章。建堂二:曰真官,曰斋心。宾有馆,众有寮,焚诵有室。山门、方丈、厨库、蔬圃,逐渐完备。自此以后,楼观归全真派负责。元世祖中统元年(公元1323年)六月,以朝命改宗圣观为宗圣宫。四年,全真教诚明宗师张致敬命李志柔主持楼观。
元朝重修说经台后,刻古篆老子《道德经》碑石,与旧碑并立于殿前。(碑尚存)
至元乙卯(公元1279)年,朱象先自浙右来楼观,撰《古楼观紫云衍庆集》三卷,收集古楼观唐元碑记及唐宋元人题咏很多。
至元二年(公元1331年)山洪暴发,观宇冲毁,会灵,洪妙二观,荡然无存。
这一时期共计四百六十年(公元908——1368年)楼观是盛衰交替阶段。中间有金哀帝天兴年间的大破坏;又有元太宗端拱年间的大兴复,重修后的规模,不减于唐朝兴盛时期。
四、衰落时期
明初重修楼观一次,宪宗时,宗室秦简王又倡修一次,虽规模略具,但未完全复旧。据石碑记载,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重修会灵观;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重修洪妙庵。宗圣宫及三清殿,因嘉靖乙卯地震倾圯,经住持许明宫募资重修。以后还重修吕公祠、显灵峰玄帝庙,五祖七真殿,并在说经台增建“藏经阁”。
《雍正陕西通志》载:明万历年间,楼现有道士姬东坡善鼓琴,讲《南华经》多自悟,作诗常有奇句,受到明神宗的赏识,赐给道经二藏,龙旗御杖幢幡十六件,瑞莲图一幅,并用玺书慰劳。
楼观规模,有《关中胜迹图志》记载明未时期宏伟情况曰:“观前为四子堂及文史三清二殿,再进为望气楼,右殿曰景阳,有丹井;左殿曰宝章。后为宗圣宫,宫后林木翠绕。有台踞高冈之上,曰说经台。楼殿凌空,金碧溢目。”
清代康熙二十年(公元一六八一年),周至县知事章泰捐俸补修一次。雍正年间,道士梁一亮,力耕自食,筹资重修。历时八年,基本恢复旧观,有碑详记其事。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遭受水灾,损毁严重,五十八年(1793)陕西巡抚捐资重修。
嘉庆十五年(1810)北京信士蔡西林,寄银五千两,委道士刘合仑整修,渐复旧观。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宗圣宫的紫云楼,说经台的藏经阁,在兵燹中遭受破坏,道光初年,道士朱还虚募化重修,经营数年,始告竣事,所有殿宇及下院如吾老洞、化女泉、显灵山、吕公洞、宗圣宫、玉华观,全部修补一新。此后八十余年,未再彻底修葺。
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监院雷明物募资,重修说经台大殿、山门,补修两庑四子殿、十方堂和显灵山、吕祖洞。但宗圣宫已无法修复,仅存遗址。
这一时期,共计五百八十年(公元1369一1949)楼观渐趋衰落。有破坏,有修复,但破坏大于修复,到清末时宗圣宫仅留残迹,说经台本系楼观的一部分,但后来竟代表了古楼观全部,“台”就由说经台而来,是清末民初才确立此名称的。
五、楼观现状
楼观自周代到今天,已有二千七百多年历史,经历了二十多个朝代。历代遗留下来的碑碣、石刻、还有七十多件,其中如唐欧阳询、苏灵芝所书的碑文,宋米芾、苏轼、薛绍彭所题诗词的刻石,元赵孟兆页、李道谦、高翻书写的碑碣,都是珍贵的文物。历代文人学士如唐之李白、岑参、卢纶、温庭筠,宋之苏轼、苏辙、王禹僻、以及元明清各代的诗人名士留题的诗篇,经过搜集整理,还有六七十篇。这些文物,不仅是研究道教历史的重要资料,而且在文学艺术上也有很高的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楼观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极为重视。一九五六年,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楼观为陕西省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多次拨款修复。十年动乱,又遭摧毁,下院建筑,均已无存,碑碣石刻,亦多破坏。粉碎“四人帮”后,文物管理所于一九七六年成立,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关怀及大力支持下,一九七八年整修了说经台山门前东西两个亭子,并给宗圣宫遗址的古树修了围栏,彩画了老子祠正殿两庑和门房。一九七九年修葺了说经台山门和东西二碑厅,为老子祠后院修起围墙和门楼,又重建说经台北面下一级的藏经阁和两旁走廊,现正油漆彩画,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全部竣工。
(二)楼观的名胜古迹
一、说经台
说经台是古楼观的中心,相传是老子为尹喜说经之处。建在山麓一个突起的峰巅,海拔五百六十公尺,苍松古柏,四面环抱,柳林青翠,屏障台前。
进入楼观风景区,沿林荫大道南上,至竹林北畔折向东行,即为说经台山门。台坐北向南,山门一间,碑厅六间,东西两亭,分列左右。由山门再上,则有蜿蜒曲折的磴道,通向台顶。顶上为老子祠,是一座宽阔的四合头建筑,殿内原有泥塑老子坐像一尊,今已无存,尚待修复。东西两旁还有四子殿、方丈、斋舍等。庭院前后,古柏参天,清幽旷远,如临仙境。正如宋诗人苏轼留题诗句说:“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出老子祠后门下行,有伸向东西两面的石阶,沿阶行,过走廊,即抵藏经阁。这是一座近年重建的扬角飞檐建筑,宏伟辉煌,五间并列。阁内将收藏《道德经》各种版本、历代研究道德经的文献典籍,以及道教文物。
二、上善池
上善池在说经台山门前两边,池为八卦形。池内北壁有一伸出水中的石龙头部,口中吐水,潺潺有声。传说饮此池水,可以疗疾,并可延年。因老子《道德经》讲“上善若水”,故名之曰“上善池”。池旁的六角亭下,复盖一碑,为元代书法家赵孟俯隶书“上善池”三个大字。
三、炼丹炉
炉在说经台南约二公里的一个峻峰上,海拔九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