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道教内丹而言,文始派为最高法派。因为文始派一传少阳派,二传南华真人庄子,三传西华帝君王骀,王骀又传唐朝人张果老,四传麻衣道者,麻衣道者传陈抟,陈抟传火龙真君,火龙真君传张三丰。他们之中以南华真人庄子和张三丰最为杰出,庄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庄周,字子休,宋国(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做过蒙地的漆园吏,蒙地在春秋和战国前期属宋,战国后期属梁。故刘向《别录》称其:“宋之蒙人也。”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称:“梁国蒙县人。”此后他一直隐居,生活贫困,但学识渊博,着《庄子》一书。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称其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以诋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其实庄子是老子思想的最好继承者,在历史上“老庄”并称,共同建立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但庄子的思想与老子又有所不同,老子贵柔,主张戒盈防满,在现实关系中求得自身的长保。庄子则认为现实关系是对人的自然本性的严重束缚,主张超脱现实关系而尽情逍遥。庄子同样将“道”视为生天生地的本体,但他又认为并不代表“道”具有质性,不过是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的精神。他多次强调“道”是产生万物的本体,但它是非物质的,并举例说“道通一气”,但道并不是气,气是由道派生的。最后庄子将道集中“虚”上,他在《人间世》中说:“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即追求“道”的最高精神境界,在务“虚”上下功夫,做到外天下、外物、外生、朝彻、见独,从而修道、得道。进而把老子的思想推向一个新的层次。从内丹角度上看,庄子提出了许多内丹修炼方法,如导引,庄子曰:“吹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见《庄子·刻意》。如守一,庄子曰:“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女神将形,形乃长生。”见《庄子·在宥》。如心斋,庄子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见《庄子·人间世》。由此可见庄子内丹功法的高深。
张三丰为宋、明间道士,名通,字君实,号玄玄子,因为他平时不修边幅,人们又称他“张邋遢”。民间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仅名字雅号就有二十多个,如通、全、全一、玄化、玄玄子、三丰、三峰、山峰居宝、君实、思廉、疯汉子、邋遢道人等。其出生地点也不一,有说陕西宝鸡人,有说山西平阳人,有说辽宁积翠山人,有说辽东懿州(今辽宁彰武西南)人,有说天目山人。又传为张天师的后裔。此间长达一千多年,地域遍及大江南北,皆为神仙幻化之举。据《王征南墓志铭》和《宁波府志》称,北宋时的张三丰北赴汴京的一个晚上,梦见真武大帝降临,传授给他一套奇掌神拳。第二天早晨,正好有一群强盗打家劫舍,张三丰便用此拳掌打败了这伙强盗。此后,他来到武当山继续修炼拳法掌诀,并将所炼之术定为武当内家拳,不久便以此闻名于世。元明时张三丰改字曰君宝、君实,号玄子。传说他体姿丰伟,大耳圆目,龟形鹤背,须髯如戟。
【文始派修真要旨】
萧天石
文始派以关尹子为宗祖,关尹子名喜,曾为关令,与老子同时,老子之道德经五千言,系应其请而撰著者。刘向谓:“喜著书凡九篇,名关令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关尹子九篇,旧题周尹喜撰。亦即后世所谓之文始真经也。其着是书,当在老子道德经后,而道亦近似,故庄子天下篇叙古之道术以老子与关尹子并述。其大要在贵本重神,澹然无为,清静自守,独任虚无,随物因应。故亦即先秦之纯粹哲学派,或纯粹道学派,与老子同为毫无神秘主义色彩存于其间者。
余于影刊文始真经例言中有云:“道门丹道派中,以重阳派最大,而以文始派最高。衡之曲高和寡之理,历代修文始派者自当寥若晨星,而其不盛也亦宜。数千年来述尹子之道最精要者,莫过于庄子,并极称其与老子同为古之博大真人。庄子天下篇有云:以本为精,以物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懦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为实。又引关尹之言曰:在己无居,形物自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触手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夫;末尝先人,而常随人,此与老子之言深相吻合。
综观文始经全文,其道要不外以虚无为本,以养性为宗。处则无相,无则无执,故能极博大而又极高明。养性贵神,,养形贵气养命贵精。而养心则莫过于清静虚无。精气合一,心性合一,形神合一,则自能顿超圣域矣。惟修文始派之虚无大道,下手最难;全在修一己真阳之气,以接天地真阳之气;盗天地虚无之真机,以补我神气之真机。看来似无边际,又无落脚处;实则精要将工夫做将去,自能体会到虚中有实,无中有真。诀本老子道德经与黄帝阴符经而妙用神化之,旨须能夺、能窃、能取、能化。即古真所谓:若识无中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者是!”这可以说为文始派道法画了个眉目。
关尹子认为:“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玄,合曰道。”“无一物非天,无一物非命,无一物非神,无一物非玄。物既如此,人岂不然?故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通玄。”说理最平实,与儒家之尽人皆可为圣人,佛家之尽人皆可为佛陀者,同一旨意,亦后世丹家尽人皆可为神仙者之所师承。故又认为:“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尽神,致命通玄。”吕祖诗谓:“一粒栗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实深契此意。
关尹子日:“闻道之后,有所为,有所执者,所以之人。无所为、无所执者,所以之天。为者必败,执者必失。故问道于朝,可死于夕。”此远非后世丹家之执精气神起修,与有作有为者之可同日而语也。又曰:“一情冥为圣人,一情善为贤人,一情恶为小人。”“小人之权归于恶,君子之权归于善,圣人之权,归于无所得。惟无所得,所以为道。”夫无所得,方为大得无无所成,方为大成。此则惟圣者知之耳!一无所有,一无所为,一无所执,一无所得,虚之极,亦无之极也。能如此者,则“上下见天,下不见地,内不见我,外不见人。”则“我通天地,天地通我。我与天地,似契似离,纯纯各归。”而有如庄子所谓“同于大通”者矣。故关尹子又主张“去识”“去智”,主张:“浑人我,同天地。”此通天人而一之之学也。
关尹子曰:“全精者,忘是非,忘得失,在此者非彼。抱神者,时晦明,时强弱,在彼者非此。”又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譬如万水可合为一水。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譬如万火可合为一火。以我之魄,譬如金之为物,可合异金而镕之为一金。以我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魂,合天地万物之魄譬如木之为物,可接异木而生之为一木。则天地万物,皆吾精吾神吾魄吾魂。何者死?何者生?”此为最上乘之“合大造化于一身”之丹法,其下手则在泯思虑情识知意而一归于虚无。故又曰:“惟圣人知我无我,如物无物,皆因思虑计之而有。是以万物之来,我皆对之以性,而不对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无心则无意矣。”必如是,方能浑天地万为一。此则全为性学性宗之原则矣!至其接木之说,则又适为后世丹家“栽接法”之所宗祖。
关尹子曰:“是道也,能见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此诏精绝,虽万古不易其理也。继之又曰:“吸气以养精,如精生水;吸风以养神,如木生火;所以假外以延精神。漱水以养精,精之所以不穷;摩火以养神,神之所以不穷;所以假内以延精神。若夫忘精神而超生者,吾尝言之矣。”仙学真诠释之曰:“神仙之说,养生者所必用也。然其道有二。文始经曰:能见精神而久生,能忘精神而超生。盖忘精神者,虚极静笃,而精自然化气,气自然化神,神自然还虚无大道之学也。见精神者,虚静以为本,火符以为用,炼精成气,炼气成神,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