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普遍的社会文化标志,以当代人的眼光回望这种文化现象时,必然会感到迷惑,这或许正是人们难以理解《山海经》中西王母形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李晓伟甚至还认为,流行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於菟就是西王母时代虎豹崇拜的一种延续。
『西王母确有其人?』
近年来,学术界对西王母是神话人物,还是确有其人一直争论不休。
青海省著名学者赵宗福先生在他的《昆仑神话》一书中写道:“《山海经》里的西王母是一位会号叫而不说话的凶神。”中华书局编审陈虎博士和北京师范大学任长义博士则认为:“西王母有可能是一位以虎、豹为图腾的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女性氏族首领。”李晓伟的观点显然趋同于后者。
对西王母的研究,无论如何也绕不过《穆天子传》。
晋太康二年间,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贼纠集几个恶徒挖掘战国时期魏襄王的陵墓时,在陪葬品中发现了一部用竹片写成的书籍,这就是《穆天子传》。《穆天子传》以小说般的笔法,记录了西周五世国君周穆王的生平,专家推断,《穆天子传》至少成书于战国之前。
《穆天子传》中清晰地记载了周穆王西征时,与西王母对歌,并向西王母敬献礼物的情节。
赵宗福先生考证,周穆王是周武王曾孙、周昭王的儿子,名叫姬满。这就意味着,《穆天子传》记录的相关情节有可能是真的。
而司马迁在《史记》上的一段话,更加让李晓伟坚信,历史上西王母确有其人。《史记》《周本纪》中记载:“穆王十七年,西巡狩,见西王母。”
东晋学者郭璞也曾断言:“所谓西王母者,不过西方一国君。”
李晓伟因此断定,西王母不但是一个历史人物,还是一位氏族部落或是部落联盟的女首领。
『西王母由人到神的转化』
从《山海经》中西王母在中国文化视野中的首次登场后,有关她的记载不胜枚举。西王母不但与黄帝、尧、舜、大禹等远古时代的帝王见过面,还在此后和汉武帝见过面(见《汉武帝内传》),其间至少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时间跨越。难道西王母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长生不老吗?
这显然是种误会。李晓伟认为,造成这种误会的原因,完全是当代人对历史的误读。他说,古今中外历史和神话杂糅的现象经常发生,人类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常将历史的功绩附会给某个人,将他神化。上古时期,人们崇尚巫术,掌握巫术的人,往往就是氏族最高的统治者。西王母被神化的可能性很大。还有,历代的西王母人选是在不断更替的,但是西王母国的存在和西王母的封号却没有变,所以就造成了一个西王母长生不老的传说,也就是说,西王母很可能是氏族或是氏族联盟的代名词。
李晓伟在他的著作《西王母故地》中写道:“崇拜是一种古老的拥戴方式,而崇拜到了极致,便会产生神化。”这或可看做是西王母从人到神演变过程的内在基因。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吴乾浩认为,虽然西王母由人到神转化的假设还没有被认定,但的确有可以丰富的地方。上世纪,考古工作人员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西王母石前一处占地8亩的汉代遗址中,发现了两块保存完好的瓦当,瓦当上分别铭刻着“常乐万亿”和“长乐未央”的篆书铭文。我们知道,未央宫是汉朝皇帝办公的地方,宫殿上的瓦当均有“长乐未央”的篆书铭文,这是一种皇权的象征。这样等级的瓦当,出现在了离都城镐京数千里之遥的天峻,实在是一件值得人们研究的事。据考证,遗址是一座祭祀西王母的祠堂,可见早在汉朝,祭祀西王母的活动就已经开始了,而且活动得到了官方的认可和支持。
『西王母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青海』
青海天峻县西王母石室坐落在关角吉日沟一座嶙峋的小山内,石室共有外室、内室和侧室组成,内室中有一个天然的石炕,很适合居住。在时光的流逝中,石室被人们附会了各种传说,石室主人的身份也就显得扑朔迷离。
上世纪80年代,李晓伟在解放军某部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他奉命采访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关角隧道的解放军战士。采访期间,他对西王母石室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做了详细考察,并结合史书中的记载,大胆地对石室的功能、来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据《论衡·恢国篇》记载,汉王莽时期,“羌献其鱼盐之地,仙海,西王母石室”等。李晓伟认为,史书上所说的“鱼盐之地”指的就是今天的茶卡盐湖,仙海就是青海湖,西王母石室正好位于青海湖和茶卡盐湖之间,地理位置和史书记载十分吻合。而这一看法得到了日后的考古印证。
当我们把西王母石室放在更大的地理背景下观望时,会为有关西王母的地理考古发现暗自惊叹。
《山海经》中对西王母主要活动区域的描述是:“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这样的描述与青海的地理环境也是相吻合的。
李晓伟认为,西海当指青海湖,流沙在柴达木盆地随处可见,赤水指的是今天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内的恰卜恰河,黑水就是发源于祁连山南脉流入河西走廊的黑河。也就是说,西王母生活的核心区域就是青海省境内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过渡的区域。
【西王圣母与王母娘娘的区别】
西王圣母为盘古外甥女,玉帝、妈祖之女,夫玄龙,生有蚩尤,现牚管天界。王母娘娘为四海龙王之女,玉帝之妃,因受宠曾管天界,有刁名,曾降世武则天,信佛。
传说中普遍二者混淆。
【文学作品中的王母娘娘】
【一】《齐民要书》中说:“仙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西游记》中王母娘娘的仙桃威力更大: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成道;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长生不老;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庚。王母娘娘举办盛大的蟠桃会,邀请各路神仙前来赴会,只单单遗漏了自称是齐天大圣的孙悟空,孙悟空不仅偷吃了顶好的仙桃,一怒之下,他竟然视天规、天条如儿戏,大闹蟠桃会,把王母娘娘精心策划起来的盛会搅乱得一塌糊涂,从而惹怒了王母,惊怒了玉皇,使得天兵天将下凡,与孙猴子好一番大战。
【二】牛郎、织女,原本是天上、人间,天各一方的天仙和凡人,织女因贪恋凡间的自由和多姿多彩,下到凡间与憨厚、勤劳的牛郎结亲,两人相亲相爱,成为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童话。而当王母娘娘知道后,她认为这是大逆不道,是织女严重违反了天廷的清规戒律,盛怒之下,王母娘娘拔出头上的金簪,凭空一划,便出现了一道无边无际的天河,生生地把一对恩爱夫妻拆开。后来,王母稍有怜悯之心,让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给人们对美丽爱情的一丝向往与追求。
【三】王母娘娘除了仙桃,还有一种不死药,这种不死药的原料就是月桂树上的果实,它生长在月亮上。嫦娥是月亮上的仙女,她看不得人间的生死病老,于是,偷偷地把桂树的果实撒向人间,使人间的人们延年益寿。至今,民间还流传月亮落桂籽的说法。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赞:“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嫦娥的行为,无疑触犯了天条,被王母娘娘惩治,而把美丽的嫦娥贬作一只丑陋的蟾蜍。嫦娥尽管面容丑陋了,但她那颗撒向人间都是爱的善良的心灵,却是最最美丽的,是最永恒的美。
王母娘娘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尽管以反面的形象展现出来,但她仍不失为天姿绝色、雍容华贵、仪态万千、母仪天下的模样。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九天玄女娘娘。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奉为女仙。传说她是一位法力无边的女神。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才敕封她为九天玄女、九天圣母。虽然他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并不显赫,但她是一个正义之神,形象经常出现在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中的地位亦常重要。
【九天玄女的原形】
说法一:
九天玄女的原始形象是玄鸟。《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