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 
「数则为虚」句,衍文也,当删之。 
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按】 
与三物小陷胸汤,当是「三物白散」。「小陷胸汤」四字,当是错简。桔梗、贝母、 
巴豆三物,其色皆白,有三物白散之义,温而能攻,与寒实之理相合。小陷胸汤仍栝 
蒌、黄连,皆性寒之品,岂可以治寒实结胸之证耶?「亦可服」三字,亦衍文也,俱 
当删之。 

卷二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太阳中篇正误
属性: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 
【按】 
发汗病不解之「不」字,衍文也。发汗病不解,则当恶寒,何谓反恶寒,病解恶寒, 
始可谓虚,当删之。 
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下利清谷」,当温其里,宜四逆汤。 
【按】 
身体疼痛之下,当有「下利清榖」四字,若无此四字,则当温其里之文,竟无□落矣 
,未有表病而温里之理也。阅后太阴篇中云: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痛 
者,急当救里,四逆汤,其义益明,遵经补之。 
伤寒,「若汗」、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汗」〔 
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按】 
伤寒之下,当有「若汗」二字,盖汗较吐下伤津为多也。「时时恶风」,当是「时汗 
恶风」,若非「汗」字,则时时恶风,是表不解,白虎汤在所禁也。论中谓发热无汗 
,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细玩经文自 
知,当补之改之。 
发汗已,脉浮数,「小便不利」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按】 
脉浮数之下,当有「小便不利」四字,若无此四字,则为阳明内热口燥之烦渴,是白 
虎汤证也。惟其小便不利而烦渴,斯为太阳水热瘀结之烦渴,始属五苓散证。若非小 
便不利而用五苓散,则犯重竭津液之禁矣。况太阳上篇类此证者数条,惟水入即吐一 
条,乃水不下行,故无小便不利之文,余皆有「小便不利」四字。今此四字,必是传 
写之遗,当补之。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 
汤去「芍药」〔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按】 
去桂当是去芍药。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痛,发热无汗之表乎?细玩其服此汤, 
曰余根据桂枝汤法煎服,其义自见。服桂枝汤已,温覆令一时许,通身□□微似有汗, 
此服桂枝汤法也。若去桂则是白芍、甘草、茯苓、白术,并无辛甘走荣卫之品,而曰 
:余根据桂枝汤法,无所谓也。且论中脉促胸满汗出恶寒者,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 
之,去芍药者,为胸满也,今证虽稍异,而满则同,其为去芍药可知,当改之。 
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豉」〔干姜〕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干姜」〔豉〕 
汤主之。 
【按】 
栀子干姜汤,当是栀子豉汤;栀子豉汤,当是栀子干姜汤。断无烦热用干姜,结痛用 
香豉之理,当移之。 
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 
麻黄汤主之」。服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 
重故也。〔麻黄汤主之〕 
【按】 
张兼善曰:「麻黄汤主之」五字,不应在阳气重之下,岂有衄乃解之后,而用麻黄汤 
之理乎?服药已之上,并无所服何药之文,将此五字移于其上,文义始合,当移之。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 
,当须发汗。「苦」〔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按】 
若头痛之「若」字,当是「苦」字。「苦」头痛方为必衄证,若是「若」字,则凡头 
痛皆能致衄矣。当改之。 
心下痞,按之「不」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按】 
按之濡,当是「按之不濡」,若按之濡,乃虚痞也,补之不暇,岂有用大黄泻之之理 
乎?当补之。 

卷二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太阳下篇正误
属性:小青龙汤方加减法内 
若微利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荛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 
【按】 
「加荛花如鸡子大」,此必传写之误。考本草荛花是芫花类也,每用之攻水其力甚峻 
,五分可令人下行数十次,岂有治停饮之微利,用鸡子大之荛花者乎?当改加茯苓四 
两。 
伤寒心下有水气,欬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 
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按】 
「小青龙汤主之」六字,当在发热不渴之下,始与服汤已渴者之文义相属,岂有寒去 
欲解,而更服小青龙汤之理乎?当移之。 

卷二伤寒论注正误存疑全篇
阳明篇正误
属性:阳明病,脉浮而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盗〕汗出。 
【按】 
自汗是阳明证,盗汗乃少阳证,盗汗应是自汗,当改之。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发热」,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按】 
汗出多之下,当有「发热」二字,若无此二字,脉迟汗出多,微恶寒乃表阳虚,桂枝 
附子汤证也,岂有用桂枝汤发汗之理乎?当补之。 
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热」〔寒〕,白虎汤主之。 
【按】 
里有寒之「寒」字,当是「热」字,若是「寒」字,非白虎汤证也,当改之。 
伤寒若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 
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模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滑」〔弦〕者 
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止后服。 
【按】 
脉弦者生之「弦」字,当是「滑」字,弦为阴负之脉,岂有必生之理?惟滑脉为阳, 
始有生理。况滑者通也,涩者塞也,凡物之理,未有不以通为生,而塞为死者,当改 
之。 
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 
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不更衣十日 
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若小便不利」〔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 
【按】 
「但以法救之」五字,当是「若小便不利」五字,方与上文小便数,及下文渴者之义 
相属。此条病势不急救之之文,殊觉无谓。昔王三阳亦云:此处五苓散难用,不然经 
文渴者之下,当有缺文,当改之。 
栀子柏皮汤方 
【按】 
此方之甘草,当是茵陈蒿,必传写之误也。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 
、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五、 
六日吐之者」,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按】 
欲食冷食之下,当有「五六日吐之者」六字,若无此一句,则不喜糜粥,欲食冷食, 
与朝食暮吐之文不相联属。且以上文一、二日,三、四日之文细玩之,则可知必有「 
五六日吐之」一句,由浅及深之义也,当补之。 
寸口脉浮大,而医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抟,则为肠鸣,医 
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抟,其人必□。 
【按】 
「令汗大出」四字,当是衍文,宜删之。 
阳明病,□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 
。若能食者,但□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按】 
「宜大承气汤下之」句,应在必有燥屎五、六枚之下始合。若但便□即用大承气汤下 
之,殊失仲景慎重误下之旨,当移之。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 
,嗜卧,一身及面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 
,病过十日,脉续「弦」〔浮〕者,与小柴胡汤。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 
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按】 
续浮之「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