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胶汤为合法也。 
林澜曰:刺者泻其经气而宣通之也。下利便脓血,既主桃花汤矣,此复云可刺者,如 
痞证利不止,复利其小便,与五苓散,以救石脂禹余粮之穷;故此一刺,亦以辅桃花 
汤之所不逮也。 
@@@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邪至少阴二三日,即口燥咽干者,必其人胃火素盛,肾水素亏,当以大承气汤,急泻 
胃火以救肾水。若复迁延时日,肾水告竭,其阴必亡,虽下无及矣。 
【集注】 
成无己曰:与大承气汤急下之,以全肾何也?经云:三阴经受病已入于府者,可下而 
已。则是上条少阴病乃入府证也,少阴邪热已转属府胃,府实热消灼肾水,故口燥咽 
干,用大承气以泻府,而实热自除。且少阴之藏本肾属水,胃府属土,泻土所以救水 
也。 
方有执曰:口燥咽干者,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邪热客于其经,而肾水为之枯竭也 
。然水干则土燥,土燥则水愈干,所以急于下也。 
张璐曰:按少阴急下三证,一属传经热邪亢极,一属热邪转入胃府,一属温热发自少 
阴,皆刻不容缓之证。故当急救欲绝之肾水,与阳明急下三法,同源异派。 
汪琥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者,非才得病二三日,即口燥咽干;谓少阴口燥咽干之病 
,已得之二三日也。 
@@@ 
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少阴病自利清水,谓下利无糟粕也。色纯青,谓所下者皆污水也。下无糟粕,纯是污 
水,此属少阴实热;所以心下必痛,口燥咽干,其为少阴急下之证无疑矣,故当急下 
之,宜大承气汤。 
【集注】 
程知曰:阳邪热结,口必干燥;设系阴邪,口中和而不燥矣。故宜急下之以救阴也。 
沈明宗曰:邪传阳明,必俟大便坚□而攻下者,迺未伤胃中津液之谓。此利清水,因 
少阴邪热炽盛,乘逼胃中津液,顷刻势已濒危,不得不以通;因通用急夺,而救胃肾 
将绝之阴也。 
@@@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注】 
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盖因其人阳气素盛,胃有宿食故也。所以传邪已入少 
阴,复转属阳明,而成胃实,故宜大承气汤急下之也。 
【集注】 
张璐曰:少阴之证自利者最多,虚寒则下利清谷,虚热则下利脓血,故多用温补传经 
。阳邪内结,则自利纯青水;温热病,则自利烦渴;并宜下夺清热。此以六七日不大 
便而腹胀,可见邪热转归阳明,而为胃实之证,所以宜急下也。 
@@@ 
少阴中风脉,阳微阴浮者,为欲愈。 
【注】 
少阴中风脉,若见阳浮阴弱,乃风邪传入少阴,则是其势方盛,未易言愈。今阳脉反 
微,阴脉反浮,阳微则外邪散而表气和,阴浮则里气胜而邪外出,故为欲愈也。 
@@@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 
【注】 
子丑寅阳生渐长之候也,病在少阴而解于阳生之际,所谓阳进则阴退,阴得阳而邪自 
解也。少阴所重在真阳,从可见矣。 
音切 
蜷音拳 

卷二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全篇
属性:厥阴者,阴尽阳生之藏,与少阳为表里者也。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邪至 
其经,从化各异;若其人素偏于热,则邪从阳化,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蛔 
厥,口烂,咽痛,喉痹,痈脓,便血等阳证见矣;若其人素偏于寒,则邪从阴化,故 
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肤冷,藏厥,下利,除中等阴证见矣。所以少阳不解,传变厥 
阴而病危,厥阴病衰,转属少阳为欲愈,阴阳消长,大伏危机。兹以阴阳从化,厥热 
胜复之微旨,详发于篇中,俾临证者,诊治有要道焉。 
@@@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注】 
此条总言厥阴为病之大纲也。厥阴者,为阴尽阳生之藏,邪至其经,从阴化寒,从阳 
化热,故其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也。消渴者,饮水多而小便少,乃厥阴热化而 
耗水也。厥阴之脉,起足大指,循股内入阴中,环阴器抵少腹,贯心膈。其注肺热邪 
,循经上逆膈中,故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也。饥而不欲食者,非不食也,因食则动蛔 
而吐,故虽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也。夫消渴多饮,饥不能食,则胃中所有者,但水 
与热耳!若更以厥阴热气,挟蛔撞疼,误认为转属阳明之实痛而下之,则胃愈虚,必 
下利不止矣。 
【集注】 
成无己曰:邪自太阳传至太阴,则腹满而嗌干,未成渴也;至少阴则口燥舌干而渴, 
未成消也;至厥阴则成消渴者,以势甚能消水故也。又张卿子云;尝见厥阴消渴数证 
,舌尽红赤,厥冷脉微,渴甚,服白虎、黄连等汤,皆不能救,盖厥阴消渴,皆寒热 
错杂之邪,非纯阳亢热之证可比也。 
魏荔彤曰:此申解厥阴传经热邪为患,历举其证,以禁误下也。伤寒之邪,传入少阴 
,为里中之里,乃自少阴传厥阴,又为三阴之极尽处矣。阴尽处受邪,无所复传,却 
同少阳为升降之出路。少阳无下法。厥阴阴邪亦无下法,下之为误可知矣。首标「消 
渴」二字,凡热必渴,而寒湿隔阻正气,亦有渴者,然其渴虽欲饮水,必不能多,未 
有渴而饮,饮而仍渴,随饮随消随渴。若是者消渴为传经之热邪,传入厥阴无疑也。 
@@@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少少与之愈。 
【注】 
厥阴病,渴欲饮水者,乃阳回欲和,求水自滋,作解之兆,当小小与之,以和其胃, 
胃和汗出,自可愈也。若多与之,则水反停渍入胃,必致厥利矣。 
【集注】 
张璐曰:阳气将复,故欲饮水,而少少与之者,盖阴邪方欲解散,阳气尚未归复,若 
恣饮不消,反有停蓄之患矣。 
汪琥曰:厥阴有消渴一证,不言自愈者,盖热甚而津液消烁,虽饮水不能胜其燥烈, 
乃邪气深入未愈之征也。而此条之渴欲饮水与之愈者,盖其热非消渴之比,乃邪气向 
外欲解之机也,两者自是不同。 
伤寒,厥而心下悸,宜先治水,当服茯苓甘草汤,却治其厥,不尔,水渍入胃,必作 
利也。 
【按】 
「厥而心下悸者」之下,当有「以饮水多」四字,若无此四字,乃阴盛之厥悸,非停 
水之厥悸矣,何以即知是水而曰宜先治水耶? 
【注】 
伤寒厥而心下悸者,不渴引饮,乃阴盛之厥悸也,若以饮水多,乃停水之厥悸也。故 
宜先治水,却治其厥,当与茯苓甘草汤,即桂枝甘草汤、加茯苓、生姜也。桂枝、甘 
草补阳虚也,佐生姜外散寒邪,则厥可回矣,君茯苓内输水道,则悸可安矣,此先水 
后厥之治也。盖停水者,必小便不利,若不如是治之,则所停之水渍入胃中,必作利 
也。 
【按】 
伤寒太阳篇,汗出表未和,小便不利,此条伤寒表未解,厥而心下悸,二证皆用茯苓 
甘草汤者,盖因二者见证虽不同,而里无热,表未和,停水则同也。故一用之谐和荣 
卫以利水,一用之解表通阳以利水,无不可也。此证虽不曰小便不利,而小便不利之 
意自在,若小便利则水不停,而厥悸属阴寒矣,岂宜发表利水耶! 
【集注】 
方有执曰:『金匮』云:水停心下,甚则悸者,是悸为水甚,而厥则寒甚也。寒无象 
而水有形,水去则寒消,而厥亦愈,入胃者,水能渗土也。 
喻昌曰:太阳篇中饮水多者,心下必悸,故此厥而心下悸者,明系饮水所致。所以乘 
其水未渍胃,先用茯苓甘草汤治水,以清下利之源,后迺治厥,庶不致厥与利相因耳 
! 
程应旄曰:寒因水停而作厥者,其证以心下悸为验。厥阴有此,多因消渴得之,水其 
本也,寒其标也,不先水而先厥,且防水渍入胃,敢下之乎? 
汪琥曰:厥而心下悸者,明系饮水多,寒饮留于心下,胸中之阳,不能四布,故见厥 
,此非外来之寒比也,故法宜先治水,须与茯苓甘草汤,而治厥之法,即在其中矣。 
盖水去则厥自除也。不尔者,谓不治其水,则水渍下入于胃,必作利也。 
吴人驹曰:气脉流行,不循常道,是为悖逆,名之曰厥。但厥有痰、实、寒、热、气 
、水之不同,此因于水者也。水气不循故道,则水之寒气上乘于心而为悸,故治水即 
所以去悸,而厥亦回。设或不然,则水之甚者,其土沮洳,因为之利矣。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