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自病,则又必有此证也。 
沈明宗曰:此虽少阳总证,然偏里矣。少阳主胆,其脉循□络于耳,故胸□痛而耳聋 
。仲景另出手眼,以补口苦、咽干、目眩之里证,乃括少阳风伤卫、寒伤荣,风寒两 
伤而言也。 
吴人驹曰:少阳者,一阳也。少阳之上,相火主之。若从火化,火盛则干,故口苦咽 
干也。少阳属木,木主肝,肝主目,故病则目眩也。 
魏荔彤曰:胆府与少阳经为表里,而非半表半里之谓。半表者,对太阳之全表言;半 
里者,对太阴之全里言,故少阳在半表半里之间,总以经络之界为言。又曰:经中所 
谓不必悉具者,指或中余证,而少阳经胆府之主病,未有不悉具而遽可指为少阳病成 
者。 
@@@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注】 
少阳,即首条口苦、咽干、目眩之谓也。中风,谓此少阳病,是从中风之邪传来也。 
少阳之脉,起目锐眦,从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循□。表邪传其经 
,故目赤耳聋,胸中满而烦也。然此乃少阳半表半里之胸满而烦,非太阳证具之邪陷 
胸满而烦者比,故不可吐、下,若吐、下则虚其中,神志虚怯,则悸而惊也。此揭中 
风邪传少阳之大纲也。 
【集注】 
程知曰:少阳惟宜和解,若吐之则虚其阳而悸,下之则虚其阴而惊。 
汪琥曰:少阳有吐下之禁,只因烦满,故误行吐下之法。成注谓:吐则伤气,气虚者 
悸;下则亡血,血虚者惊、。不知惊悸,皆主于心,误吐且下,则津液衰耗,神志虚 
怯,故悸而惊也。 
沈明宗曰:胸中烦满似乎可吐,但在少阳,其邪已下胸循□,吐之徒伤胸中之气,使 
邪内并逼迫神明,则悸而惊也。 
魏荔彤曰:此条论仲景不出方。小柴胡条中有心烦心下悸之证,想可无事他求也。汗 
、吐、下三法既不可行,则当和解之。小柴胡为少阳对证之药,斯用之宜决耳! 
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语,此属胃,胃和则 
愈,胃不和,则烦而悸。 
【注】 
不曰少阳伤寒,而曰伤寒,略言之也。谓此少阳病是从伤寒之邪传来也。脉弦细,少 
阳之脉也。上条不言脉,此言脉者,补言之也。头痛发热无汗,伤寒之证也,又兼见 
口苦、咽干、目眩少阳之证,故曰属少阳也。盖少阳之病已属半里,故不可发汗,若 
发汗,则益伤其津,而助其热,必发□语,既发□语,则是转属胃矣。若其人津液素 
充,胃能自和,则或可愈。否则津干热结,胃不能和,不但□语,且更烦而悸矣。此 
揭伤寒邪传少阳之大纲也。 
【集注】 
王肯堂曰:凡头痛、发热俱为在表,惟此头痛、发热为少阳者何也?以其脉胘细,故 
知邪入少阳之界也。 
喻昌曰:少阳伤寒禁发汗,少阳中风禁吐、下,二义互举,其旨益严。盖伤寒之头痛 
发热,宜于发汗者,尚不可汗,则伤风之不可汗,更不待言矣。伤风之胸满而烦,似 
可吐、下者,尚不可吐、下,则伤寒之不可吐,下,更不待言矣。脉弦细者,邪欲入 
里,其在胃之津液已为热耗,重复发汗,而驱其津液外出,安得不谵语乎? 
汪琥曰:误发其汗,□语者,夺其津液而胃干,故言乱也。此少阳之邪,已转属胃, 
胃和则愈者,言当用药以下胃中之热,而使之和平也。胃不和,不但□语,更加烦扰 
忪悸,此言胃热上犯于心,故藏神不自宁也。 
@@@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 
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 
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 
此承上三条,互详其证,以明其治也。伤寒中风三、四日,见口苦、咽干、目眩之证 
,与弦细之脉,知邪已传少阳矣。若兼见耳聋目赤,胸满而烦者,则知是从中风传来 
也;若兼见头痛发热无汗者,则知是从伤寒传来也。今五、六日,更见往来寒热,胸 
□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则知是中风、伤寒兼见俱有之证也。少阳之邪, 
进可传太阴之里,退可还太阳之表,中处于半表半里之间,其邪:外并于表,半表不 
解则作寒;内并于里,半里不和则作热,或表或里无常,故往来寒热不定也。少阳之 
脉,下胸循□,邪凑其经,故胸□苦满也;少阳邪近乎阴,故默默也;少阳木邪病则 
妨土,故不欲饮食也;邪在胸□,火无从泄,上逼于心,故心烦也。邪欲入里,里气 
外拒,故呕,呕则木气舒,故喜之也,此皆柴胡应有之证也。其余诸证,时或有之, 
总宜以小柴胡汤主之,各随见证以加减治之可耳。然既分中风、伤寒之传,而不分其 
治者何也?盖以太阳有荣卫之分,故风寒之辨宜严,及传阳明少阳则无荣卫之分,且 
其邪皆化热,故同归一致也。 
【集注】 
成无己曰:邪在表里之间,谓之半表半里。伤寒中风者,是或伤寒或中风,非伤寒再 
中风,中风复伤寒也。五、六日,邪自表传里之时,邪在表则寒,在里则热,今在半 
表半里之间,未有定处,故往来寒热也。邪在表心腹不满,邪在里则心腹胀满,今言 
胸□苦满,亦是在表里之间也。邪在表呻吟不安,邪在里则内烦。经云:阳入之阴, 
则静默默,由邪方自表之里,在表里之间也。邪在表则能食,邪在里不能食,不欲食 
者,未至于必不能食,故亦为在表里之间也。邪在表则不烦、不呕,邪在里则烦满而 
呕,烦而喜呕者,邪在表方传里也·邪初入里,未有定处,所传不一,故有或见之证 
也。 
方有执曰:五、六日,大约言也。往来寒热者,邪入躯壳之里,藏府之外,两界之隙 
地,所谓半表半里,乃少阳所主之部位也。故入而并于阴则寒,出而并于阳则热,出 
入无常,故寒热间作也。太阳一经,有荣卫之不同,所以风寒异治;阳明切近太阳, 
荣卫之道在迩,风寒之辨尚严,少阳一经,越阳明去太阳远矣,风寒无异治。经以伤 
寒、中风五、六日,往来寒热,交互为文者,发明风寒至此,同归于一致也 。 

卷二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全篇
小柴胡汤方
属性:柴胡半筋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洗)半升 甘草(炙)三两 生姜(切)三 
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加减法: 
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 
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下痞□,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 
三两,温服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方解】 
邪传太阳、阳明,曰汗、曰吐、曰下,邪传少阳惟宜和解,汗、吐、下三法皆在所禁 
,以其邪在半表半里,而角于躯壳之内界。在半表者,是客邪为病也;在半里者,是 
主气受病也。邪正在两界之间,各无进退而相持,故立和解一法,既以柴胡解少阳在 
经之表寒,黄芩解少阳在府之里热,犹恐在里之太阴,正气一虚,在经之少阳,邪气 
乘之,故以姜、枣、人参和中而预壮里气,使里不受邪而和,还表以作解也。世俗不 
审邪之所据,果在半表半里之间,与所以应否和解之宜,及阴阳疑似之辨,总以小柴 
胡为套剂。医家幸其自处无过,病者喜其药味平和,殊不知因循误人,实为不浅。故 
凡治病者,当识其未然,图机于早也。 
【集解】 
程应旄曰:方以小柴胡名者,取配乎少阳之义也。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所云上 
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方中以柴胡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 
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补内虚,助生发之气; 
甘草佐柴、芩,调和内外;姜、枣佐参、夏,通达荣卫,相须相济,使邪不至内向而 
外解也。至若烦而不呕者,火气燥实逼胸也,故去人参、半夏,加栝蒌实也。渴者, 
燥已耗液逼肺也,故去半夏加栝蒌根也。腹中痛者,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 
黄芩以安土,加芍药以戢木也。□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