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极?? 冲; 其气复上行; 邪与卫会日早; 故作日益早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疟疾治法
属性:5。疟初气实汗吐下; 表里俱清用解方; 清解不愈方可截; 久疟形虚
补自当。
【注】疟初气实; 均宜汗; 吐; 下。 有表里证汗下之。 胸满呕逆有饮
者吐之。 表里俱清; 宜用和解。 清解不愈; 表里无证; 可用截药止之
。久疟形羸气虚; 宜用补剂; 自当然也。
桂麻各半汤
6。疟初寒热两平者; 桂麻各半汗方疗; 汗少寒多麻倍入; 汗多倍桂
热加膏。
【注】疟病初起; 寒热不多不少两平者; 宜桂麻各半汤汗之。 汗少寒
多热少者; 倍麻黄汤汗之。 汗多寒少热平者; 倍桂枝汤汗之; 热多者
;更加石膏。
麻黄羌活汤 桂枝羌活汤 麻黄羌活加半夏汤 白虎汤 白虎桂枝汤
柴胡白虎汤 柴胡桂枝汤
7。寒多寒疟而无汗; 麻黄羌活草防寻。 热多有汗为风疟; 减麻添桂
呕半均。 先热后寒名温疟; 白虎汗多合桂君。 瘅疟但热柴白虎; 牝疟
惟寒柴桂亲。
【注】此皆诸疟初起之汗法也。 先伤于寒; 后伤于风; 先寒后热; 寒
多热少无汗; 谓之寒疟; 宜用麻黄羌活汤; 即麻黄; 羌活; 防风; 甘
草也。 先伤于寒; 后伤于风; 先寒后热; 热多寒少有汗; 谓之风疟;
宜用桂枝羌活汤; 即桂枝; 羌活; 防风; 甘草也。 二证呕者; 均加半
夏。先伤于风; 后伤于寒; 先热后寒; 谓之温疟; 宜用白虎汤; 汗多
合桂枝汤。 阳气盛; 阳独发; 则但热而不寒; 谓之瘅疟; 宜用柴胡白
虎汤; 即小柴胡合白虎汤也。 阴气盛; 阴独发; 则但寒而不热; 谓之
牝疟; 宜用柴胡桂枝汤; 即小柴胡合桂枝汤也。
草果柴平汤 大柴胡汤
8。食疟痞闷噫恶食; 草果小柴平胃宜; 疟里便硬大柴下; 硝槟果朴
量加之。
【注】因食而病疟者; 则痞闷; 噫气; 恶食; 宜小柴胡合平胃散加草
果清之。 凡疟有里不清; 便硬者; 宜大柴胡汤加芒硝; 厚朴; 草果;
槟榔下之。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清脾饮
属性:9。疟疾已经汗吐下; 清解未尽寒热方; 清脾白术青朴果; 小柴参去
入苓姜; 气虚加参痰橘半; 饮多宜逐倍姜榔; 渴热知膏天花粉; 食滞
麦麴湿泽苍。
【注】疟疾已经或汗; 或吐; 或下; 表里无证; 法当清解; 宜用清脾
饮和之。 即白术; 青皮; 厚朴; 草果;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茯
苓;生姜也。 气虚者加人参。 痰多者加橘红倍半夏。 饮多者倍生姜加
槟榔。 渴热者加知母; 石膏; 天花粉。 食滞者加麦芽; 神麴。 湿盛者
加泽泻; 苍术。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清脾饮
属性:9。疟疾已经汗吐下; 清解未尽寒热方; 清脾白术青朴果; 小柴参去
入苓姜; 气虚加参痰橘半; 饮多宜逐倍姜榔; 渴热知膏天花粉; 食滞
麦麴湿泽苍。
【注】疟疾已经或汗; 或吐; 或下; 表里无证; 法当清解; 宜用清脾
饮和之。 即白术; 青皮; 厚朴; 草果;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 茯
苓;生姜也。 气虚者加人参。 痰多者加橘红倍半夏。 饮多者倍生姜加
槟榔。 渴热者加知母; 石膏; 天花粉。 食滞者加麦芽; 神麴。 湿盛者
加泽泻; 苍术。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痎疟疟母
属性:12。痎疟经年久不愈; 疟母成块结癖症; 形实控涎或化滞; 攻后余法
与前同。
【注】痎疟; 经年不愈之老疟也。 疟母; 久疟腹中成块癖也。 形实宜
用控涎丹以攻痰饮; 或用化滞丸以攻积滞。 攻后之余法; 与前所治疟
法同也。
桂枝麻黄柴胡四物去杏仁加桃仁汤
13。疟在夜发三阴疟; 桂麻柴物杏易桃; 鬼疟尸注多恶梦; 恐怖苏合
效功高。
【注】疟在夜发; 名曰三阴疟疾。 初热宜用桂枝汤; 麻黄汤; 小柴胡
汤;四物汤方合剂; 以杏仁易桃仁; 增损汗之; 汗解之后; 余同前法
。鬼疟亦多在夜发; 由尸气注之; 比三阴疟疾; 则夜多恶梦; 时生恐
怖;宜用苏合香丸治之。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霍乱总括
属性:1。挥霍变乱生仓猝; 心腹大痛吐痢兼; 吐泻不出干霍乱; 舌卷筋缩
入腹难。
【注】欲吐不吐; 欲泻不泻; 心腹大痛; 名曰干霍乱; 又名搅肠痧。
若舌卷筋缩; 则卵阴入腹; 难治也。
藿香正气散 二香汤 甘露饮
2。霍乱风寒暑食水; 杂邪为病正气方; 藿苏陈半茯苓草; 芷桔腹皮
厚朴当; 转筋木瓜吴萸入; 暑合香藿湿入苍; 暑热六一甘露饮; 寒极
乌附理中汤。
【注】霍乱之病; 得之于风寒暑食水邪杂揉为病; 乱于肠胃; 清浊相
干;故心腹大痛吐泻也。 藿香正气散; 即霍香; 苏叶;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白芷; 桔梗; 大腹皮; 厚朴也; 暑则吐多; 合香薷饮名
二香汤。 湿则泻多; 加苍术。 暑热甚者; 用辰砂六一散; 或五苓散加
石膏; 滑石; 寒水石; 名甘露饮。 寒极肢厥脉伏者; 用炮川乌; 炮川
附合理中汤。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噎膈翻胃总括
属性:1。三阳热结伤津液; 干枯贲幽魄不通; 贲门不纳为噎膈; 幽门不放
翻胃成。 二证留连传导隘; 魄门应自涩于行; 胸痛便硬如羊粪; 吐沫
呕血命难生。
【注】三阳热结; 谓胃; 小肠; 大肠三腑热结不散; 灼伤津液也。 胃
之上口为贲门; 小肠之上口为幽门; 大肠之下口为魄门。 三腑津液既
伤;三门自然干枯; 而水谷出入之道不得流通矣。 贲门干枯; 则纳入
水谷之道路狭隘; 故食不能下; 为噎塞也。 幽门干枯; 则放出腐化之
道路狭隘; 故食入反出为翻胃也。 二证留连日久; 则大肠传导之路狭
隘;故魄门自应燥涩难行也。 胸痛如刺; 胃腕伤也。 便如羊粪; 津液
枯也。 吐沫呕血; 血液不行; 皆死证也。
人参利膈丸 汞硫散
2。五汁大黄清燥热; 丁沉君子理虚寒; 便秘壅遏应利膈; 吐逆不止
汞硫先; 利膈小承参草木; 归藿槟桃麻蜜丸; 汞一硫二研如墨; 老酒
姜汁服即安。
【注】五汁; 谓五汁饮; 以清燥干也。 大黄; 谓大黄汤; 即大黄一味
;用姜汁炙大黄片变黑黄色; 量人弱强; 每服二; 三钱; 加陈仓米一
撮;葱白二茎; 煎去滓服; 以治热结也。 丁香; 沉香加入四君子; 六
君子; 理中汤内; 治虚寒也。 利膈; 谓利膈丸; 即枳壳; 厚朴; 大黄
;人参; 甘草; 木香; 当归 ; 藿香; 槟榔; 桃仁; 火麻仁蜜为丸也。
汞硫; 谓汞硫散也。
四君子汤 四物汤 二陈汤 二十四味流气饮
3。气少血枯四君物; 痰多气滞二陈流; 余者亦同呕吐法; 竭思区昼
待天休。
【注】气少者宜四君子汤。 血枯者宜四物汤。 痰多宜二陈汤。 气滞者
宜二十四味流气饮。 其余之治法同呕吐; 此病虽竭心思区画; 亦不过
尽人事以待天命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呕吐哕总括
属性:1。有物有声谓之呕; 有物无声吐之征; 无物有声哕干呕; 面青指黑
痛厥凶。
【注】面色青; 指甲黑也; 中痛不止; 肢厥不回; 其凶可知也。
小半夏汤 橘皮半夏汤 大半夏汤 黄连半夏汤 丁萸六均汤
2。呕吐半姜为圣药; 气盛加橘虚蜜参; 热盛姜连便闭下; 寒盛丁萸
姜六君。
【注】便闭; 谓大小二便闭而不行; 宜攻下也。 初吐切不可下; 恐逆
病势也。
五汁饮 硫汞散 化滞丸
3。润燥止吐五汁饮; 芦荠甘蔗竹沥姜; 呕吐不下硫汞坠; 积痛作吐
化滞良。
【注】五汁饮; 即芦锥; 荸荠; 甘蔗; 竹沥; 姜汁也。 呕吐诸药; 汤
水到咽即吐者; 宜用重坠之药; 以石硫黄二钱; 水银一钱; 同研如煤
色极细; 用老酒姜汁调服。 稍点白滚汤; 亦可顿服之; 其药即不能吐
出。次日大便; 出黑色秽物; 诸汤水药服之; 则不吐也。 如不大便黑
色;再服; 以大便利为度。 吐而痛者; 乃积也; 宜化滞丸。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诸泄总括
属性:湿泻 濡泻 水泻 洞泻 寒泻 飧泻 脾泻 肾泻
1。湿胜濡泻即水泻; 多水肠呜腹不疼。 寒湿洞泻即寒泻; 鸭溏清彻
痛雷鸣; 完谷不化名飧泻; 土衰木盛不升清。 脾虚腹满食后泻; 肾泻
寒虚晨数行。
【注】濡者; 水也。 洞者; 直倾下也。 鸭溏; 如鸭屎之溏; 澄彻清冷
也。痛; 腹痛也。 雷鸣; 肠鸣甚也。 不升清; 谓清气在下不上升也。
脾泻; 脾虚也。 食泻; 饮食后即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