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咳喘征; 石水少腹肿不喘; 风水面肿胫足同; 石水阴邪寒水结; 风水
阳邪热湿凝。
【注】凡肿胀之病; 皮厚色苍者; 皆属气也。 皮薄色泽者; 皆属水也
。气; 阳也; 阳性急; 故为胀速; 每从上肿而渐下; 得以安卧; 邪在
外也。 水; 阴也; 阴性迟; 故为胀渐; 每从下肿而渐上; 更有咳喘不
能卧之征也。 石水之征; 少腹肿满; 水在下; 故不喘也。 上肿曰风;
下肿曰水。 故风水之证; 面与胫足同肿也。 然石水属阴邪; 故曰寒结
也。风水属阳邪; 故曰热湿凝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胀满水肿死证
属性:5。腹胀身热及失血; 四末清脱泻数行; 肿起四肢后入腹; 利旋满肿
腹筋青; 唇黑脐突阴囊腐; 缺盆脊背足心平; 脉大时绝或虚涩; 肿胀
逢之却可惊。
【注】腹胀身热; 阳盛胀也; 若吐衄泻血; 则阴亡矣。 四肢瘦冷; 阴
盛胀也; 若数泻不止; 则中脱矣。 先肿胀腹; 后散四肢者可治。 先肿
四肢; 后归入腹者不治。 肿胀之病多实; 服利下之药; 旋消旋起; 则
为正不胜邪; 亦不治。 腹筋青涨高起; 肿胀苍黑; 脐肿突出; 阴囊肿
腐;缺盆脊背肿平; 足心肿平; 则五脏伤; 皆不治也。 脉大而时绝;
或虚涩细; 则气血败; 皆死脉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木香流气饮
属性:6。肤胀脉胀通身胀; 单腹鼓胀四肢平; 肤胀木香流气饮; 脉胀加姜
黄抚芎。
【注】肤胀; 皮肤胀也; 脉胀; 经脉胀也。 此二胀皆通身胀也。 单腹
胀;四肢不胀。 鼓胀; 其胀如鼓。 此二胀; 皆腹胀四肢不胀也。 肤胀
宜用木香流气饮; 脉胀亦用此汤; 更加姜黄; 抚芎也。 方在诸气门。
厚朴散 下瘀血汤
7。单腹鼓胀分气血; 气实肠覃厚朴榔; 木枳青陈遂大戟; 血实石瘕
下瘀汤。
【注】单腹胀; 鼓胀; 当分气血而治。 肠覃亦气病也; 故同气实胀者
一治之; 皆用厚朴散; 即厚朴; 槟榔; 木香; 枳壳; 青皮; 陈皮; 甘
遂;大戟。 石瘕亦血病也; 故同血实胀者一治之; 宜用下瘀血汤; 即
大黄; 桃仁;?? 虫; 甘遂也。
寒胀中满分消汤 热胀中满分消汤
8。气虚胀病分寒热; 中满分消有二方; 寒胀参耆归苓朴; 半夏吴萸
连二姜; 升柴乌麻青柏泽; 荜澄草蔻益木香; 热缩六君知猪泽; 枳朴
芩连干姜黄。
【注】胀有虚; 实; 寒; 热; 若胀而形气虚少寒者; 宜用寒胀中满分
消汤; 即人参; 黄耆; 当归; 茯苓; 厚朴; 半夏; 吴萸; 黄连; 干姜
;生姜; 升麻; 柴胡; 川乌; 麻黄; 青皮; 黄柏; 泽泻; 荜澄茄; 草
豆蔻; 益智; 木香也。 胀而形气虚少热者; 宜用热胀中满分消汤; 即
缩砂; 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广皮; 半夏; 知母; 猪苓; 泽泻;
枳壳; 厚朴; 黄连; 干姜; 姜黄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水肿治法
属性:9。上肿多风宜乎汗; 下肿多湿利水泉; 汗宜越婢加苍术; 利用贴脐
琥珀丹; 外散内利疏凿饮; 喘不得卧苏葶先; 阳水热浚湿神佑; 阴水
实脾肾气丸。
【注】从上肿者; 多外感风邪; 故宜乎汗。 从下肿者; 多内生湿邪;
故宜乎利水。 外散风水; 宜用越婢汤加苍术; 即麻黄; 石膏; 甘草;
苍术也。 内利水湿; 宜用贴脐等法。 一以巴豆去油四钱; 水银粉二钱
;硫黄一钱; 研匀成饼; 先用新绵一片布脐上; 内饼; 外用帛缚; 时
许自然泻下恶水; 待下三五次; 去药以粥补住。 日久形羸; 隔一日取
一次; 一饼可救三; 五人。 一以鲜赤商陆根; 杵烂贴脐上; 以帛缚定
;水自小便出。 一以田螺四个; 大蒜五个; 车前子末三钱; 研成饼;
贴脐中; 以帕缚之; 少时尿利即愈。 或内服沉香琥珀丸; 即苦葶苈子
;真郁李仁; 防己; 沉香; 陈皮; 琥珀; 杏仁; 苏子; 赤茯苓; 泽泻
;麝香也。 若通身肿; 则当外散内利; 宜用疏凿饮子两解之。 若水盛
上攻; 喘急不得卧; 则当用苏子葶苈丸以定喘; 即此二味; 等分为末
;枣肉丸。 阳水属热实者; 热盛宜用大圣浚川散; 湿盛宜用舟车神佑
丸以下之。 二方在『医宗必读』。 阴水属寒虚者; 脾虚不食便软; 宜
用实脾饮; 肾虚胫足冷硬; 宜用肾气丸。
疏凿饮子 茯苓导水汤
10。水肿两解疏凿饮; 和剂茯苓导水汤; 疏凿椒目赤小豆; 槟榔商陆
木通羌; 秦艽大腹苓皮泽; 茯苓导水泽芩桑; 木香木瓜砂陈术; 苏叶
大腹麦槟榔。
【注】水肿; 外散内利两解; 峻者疏凿饮; 即椒目; 赤小豆; 槟榔;
商陆; 木通; 羌活; 秦艽; 大腹皮; 茯苓皮; 泽泻也。 外散内利两解
和者; 茯苓导水汤; 即泽泻; 茯苓; 桑皮; 木香; 木瓜; 砂仁; 陈皮
;白术; 苏叶; 大腹皮; 麦冬; 槟榔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实脾饮
属性:11。里实自然寻浚佑; 里虚实脾四君香; 木瓜附子大腹子; 厚朴草果
炒干姜; 投诸温补俱无验; 欲诸攻下又难当; 须行九补一攻法; 缓求
淡食命多昌。
【注】里实二便涩者; 直用浚川散; 神佑丸。 里虚二便通者; 宜用实
脾饮; 即人参; 白术; 茯苓; 炙草; 木香; 木瓜; 川附子; 大腹子;
厚朴; 草果; 炒干姜也。 肿胀之病属虚寒者; 自宜投诸温补之药; 而
用之俱无效验者; 虚中必有实邪也。 欲投诸攻下之药; 而又难堪; 然
不攻之终无法也; 须行九补一攻之法。 是用补养之药九日; 俟其有可
攻之机; 而一日用泻下之药攻之。 然攻药亦须初起少少与之; 不胜病
;渐加之; 必审其药与元气当; 逐邪而不伤正; 始为法也。 其后或补
七日; 攻一日; 补五日; 攻一日; 补三日; 攻一日; 缓缓求之; 以愈
为度。 若能戒盐酱; 淡食百日; 多有生者。
医宗金鉴 四十二卷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疟疾总括
属性:1。夏伤于暑舍营内; 秋感寒风并卫居; 比时或为外邪束; 暑汗无出
病疟疾。
【注】经曰: 痎疟皆生于风。 谓四时病疟; 未有不因风寒外束; 暑邪
内伏者也。 又曰: 疟者; 风寒之气不常也。 此言比时病疟者也。 又曰
:夏伤于暑; 秋为病疟。 又曰: 夏暑汗不出者; 秋成风疟。 谓夏伤于
暑;其邪甚者即病暑; 其邪微者则舍于营; 复感秋气寒风; 与卫并居
;则暑与风寒合邪; 始成疟病也。 其不即病伤寒者; 亦以有暑邪预伏
于营中也。 盖有风无暑; 惟病风; 有暑无风; 惟病暑; 必风暑合邪;
始病疟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日作间作
属性:2。疟随经络循伏膂; 深入脊内注伏冲; 横连膜原薄脏腑; 会卫之时
正邪争; 得阴内薄生寒栗; 得阳外出热蒸蒸; 邪浅日作日会卫; 邪深
间作卫迟逢。
【注】疟气之邪; 伏藏于营; 随其经络; 循脊膂之表而下。 此初病邪
浅;传舍之次也。 其邪深者; 则入脊膂之内; 伏注于冲脉; 横连诸经
脂膜之原内及脏腑。 此邪渐深; 传舍之次也。 卫气者; 一日; 一夜周
于身; 每至明旦; 则出足太阳睛明; 大会于风腑; 腠理乃开; 开则所
客营卫之邪入; 邪入得阴内薄则生寒; 得阳外出则生热 ; 内外相薄;
邪正交争; 而病乃作也。 病初邪浅者; 卫行未失常度; 其邪日与卫会
;故日作也。 病久邪深者; 卫行迟失常度; 其邪不能日与卫会; 故间
日乃作也。 时有间二日; 间三日; 或至数日作者; 亦卫气行愈迟; 会
愈迟; 故作愈迟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疟昼夜作
属性:3。卫不循经行脉外; 阳会昼发阴夜发; 邪退自然归阳分; 病进每必
入阴家。
【注】营气循经而行脉中。 卫气不循经而行脉外; 惟日行于三阳; 夜
行于三阴。 故邪在三阳之浅者; 则昼发。 邪在三阴之深者; 则夜发。
病邪将退者; 夜发退为昼发; 此为去阴就阳; 则病欲已也。 病邪渐进
者;昼发进为夜发; 此为去阳入阴; 则病益甚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疟早晏作
属性:4。卫气平旦会风府; 邪传日下一节间; 从头循下故益晏; 下极复上
早之缘。
【注】卫气流行; 每日平旦会于风府; 而邪气中人; 从头项历风腑;
下循背腰; 日下传脊之一节; 邪与卫会日晚; 故作日益晏也。 邪传下
极?? 冲; 其气复上行; 邪与卫会日早; 故作日益早也。
卷四医宗金鉴四十一卷
疟疾治法
属性:5。疟初气实汗吐下; 表里俱清用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