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青蒿; 鳖甲。 午后阴虚发热; 宜用补阴诸丸汤药。 阳虚恶寒清瘦;
宜用补阳诸丸汤药。 咳嗽不巳; 同咳门方参而治之。 嗽血者; 宜用成
方太平丸可也。
大黄?? 虫丸 大黄青蒿煎 传尸将军丸
3。干血大黄?? 虫治; 积热蒿黄胆便煎; 癸亥腰眼炙七壮; 后服传尸
将军丸。
【注】大黄?? 虫丸有成方。 大黄青蒿煎; 即青蒿; 大黄; 猪胆汁;
童便煎。 痨瘵日久; 有生恶虫; 身死之后; 多遭传染; 甚而灭门; 名
曰传尸痨; 宜癸亥日炙两腰眼各七壮; 后服传尸将军丸。 此方载『丹
溪心法』书中。
柴胡清骨散
4。清骨骨蒸久不痊; 热甚秦知草胡连; 鳖甲青蒿柴地骨; 韭白髓胆
童便煎。
【注】此方乃秦艽; 知母; 炙草; 胡连; 鄨甲; 青蒿; 柴胡; 地骨皮
;韭白; 猪脊髓; 猪胆汁; 童便也。
黄耆鳖甲散
5。黄耆鳖甲虚劳热; 骨蒸晡热渴而烦; 肌肉消瘦食减少; 盗汗咳嗽
出血痰; 生地赤芍柴秦草; 知耆菀骨半苓煎; 人参桂桔俱减半; 鳖甲
天冬桑倍添。
【注】此方即生地; 赤芍; 柴胡; 秦艽; 炙草; 知母; 黄耆; 紫菀;
地骨皮; 半夏; 茯苓; 人参; 桂枝; 桔梗; 鳖甲; 天冬; 桑白皮也。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自汗盗汗总括
属性:1。自汗表阳虚恶冷; 阳实蒸热汗津津; 盗汗阴虚分心肾; 心虚不固
火伤阴。
【注】无因汗出; 谓之自汗。 自汗谓表阳虚; 汗出则恶寒冷; 宜用后
方。 若蒸蒸发热; 汗出不恶寒; 则为里阳实; 宜以调胃承气汤下之。
睡则出; 觉则汗止; 谓之盗汗。 盗汗为阴虚; 当分心虚不固; 心火伤
阴也。
黄耆六一汤 玉屏风散 黄耆建中汤
2。自汗表虚黄耆草; 玉屏风散术耆防; 气虚加参阳虚附; 血虚黄耆
建中汤。
【注】黄耆六一汤; 即黄耆六钱; 甘草一钱也。 玉屏风散; 即黄耆;
白术; 防风也。 二方皆治表虚自汗; 若气虚加人参; 阳虚加附子可也
。若不恶寒不气少; 则为血虚; 不可用参; 附; 宜黄耆建中汤; 即小
建中汤加黄耆也。 方在伤寒门。
当归六黄汤 酸枣仁汤
3。盗汗心火下伤阴; 归耆二地柏连芩; 心虚酸枣芍归地; 知柏苓耆
五味参。
【注】当归六黄汤; 治心火伤阴盗汗; 即当归; 黄芩; 黄连; 黄柏;
生熟地黄也。 酸枣仁汤; 治心虚不固盗汗; 即酸枣仁; 当归 ; 白芍;
生地; 知母; 黄柏; 茯苓; 黄耆; 五味子; 人参也。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失血总括
属性:1。九窍出血名大衄; 鼻出鼻衄脑如泉; 耳目出血耳目衄; 肤出肌衄
齿牙宣; 内衄嗽涎脾唾肾; 咯心咳肺呕属肝; 精窍溺血膀胱淋; 便血
大肠吐胃间。
【注】九窍一齐出血; 名曰大衄。 鼻出血; 曰鼻衄。 鼻出血如泉; 曰
脑衄。 耳出血; 曰耳衄。 目出血; 曰目衄。 皮肤出血; 曰肌衄。 齿牙
出血; 曰齿衄; 又名牙宣。 此皆衄血随所患处而命名也。 若从口出则
为内衄。 内衄出血; 涎嗽出于脾; 唾出于肾; 咯出于心; 咳出于肺;
呕出于肝; 吐出于胃。 溺血从精窍而出; 淋血从膀胱而出。 呕吐之分
;呕则有上逆漉漉之声; 吐则无声也。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失血死证
属性:2。失血身凉脉小顺; 大疾身热卧难凶; 口鼻涌出而不止; 大下溃腐
命多倾。
【注】大疾; 脉大疾也。 卧难; 不能卧也。 大衄; 大下; 血出如涌泉
不止; 内溃腐尸之气; 则命倾也。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失血治法
属性:3。阳乘阴热血妄行; 血犯气分不归经; 血病及腑渗入浊; 由来脏病
溢出清。 热伤失血宜清热; 劳伤理损自然平; 努即内伤初破逐; 久与
劳伤治法同。
【注】凡失血之证; 阳盛乘阴; 则血为热迫; 血不能安于脉中而妄行
气分; 不能回归经脉也。 若血病伤及于腑者; 则血渗入肠胃浊道; 上
从咽出; 下从二便而出也。 血病伤及于脏者; 则血溢出胸中清道; 上
从喉出; 下从精窍而出也。 失血脏于脏内; 行于脉中; 躯壳之中不可
得而见也; 非有损伤; 不能为病。 而损伤之道有三: 一曰热伤; 宜以
清热为主; 一曰劳伤; 宜以理损为主; 一日努伤; 初宜以破逐为主;
久亦宜以理损为主也。
犀角地黄汤
4。热伤一切失血病; 犀角地黄芍牡丹; 胸膈满痛加桃大; 热甚吐衄
入芩连; 因怒呕血柴栀炒; 唾血元参知柏煎; 咯加二冬嗽二母; 涎壅
促嗽郁金丸。
【注】热伤一切失血之病; 皆宜犀角地黄汤。 若胸膈满痛; 是为瘀血
;加桃仁; 大黄。 若吐血热盛; 加黄芩; 黄连。 因怒致吐血及呕血者
;加柴胡; 炒栀。 唾血加元参; 黄柏; 知母。 咯血加天冬; 麦冬。 嗽
血加知母; 贝母。 涎壅气促; 阵阵急嗽带出血者; 宜郁金丸; 方在后
。
加味救肺饮加郁金汤
5。劳伤吐血救肺饮; 嗽血加调郁金汤。 形衰无热气血弱; 人参养荣
加麦良。
【注】救肺饮; 即虚劳门之加味救肺饮; 加调郁金末也。 若气血虚弱
不见火象; 宜用人参养荣汤; 加麦门冬也。
芎归饮
6。饱食用力或持重; 努破脉络血归芎; 呕血漉漉声上逆; 跌扑堕打
有瘀行。
【注】饱食用力; 或因持重努伤脉络; 失血涌吐; 宜用芎归饮; 引血
归经。 及呕血跌扑堕打; 伤其脉络; 令人大吐者; 亦皆宜之。 其有瘀
血者; 或加大黄以下之; 或加桃仁; 红花以破之。 或加郁金; 黄酒以
行之。
参地煎
7。参地衄吐血不巳; 热随血减气随亡; 气虚人参为君主; 血热为君
生地黄。
【注】参地煎; 即人参; 生地黄也。 凡因热伤衄; 吐血不巳者; 则热
巳随血减; 然气亦随血亡也。 气虚甚者; 当倍人参为君。 血热者; 宜
倍生地为君。 时时煎服自止也。
泻肺丸
8。嗽血壅逆虚苏子; 积热痰黄泻肺丸; 蒌仁半贝金葶杏; 三黄惟大
有除添。
【注】嗽血痰壅气逆; 形气虚者; 苏子降气汤降之。 方见诸气门。 痰
黄积热; 形气实者; 用泻肺丸下之; 即栝蒌仁; 半夏; 浙贝母; 郁金
;苦葶苈子; 杏仁; 黄连; 黄芩; 大黄也。 惟大黄形气实者加之; 若
形气虚者; 或大便溏泻; 则减去不用。
保肺汤
9。保肺肺痈吐脓血; 白芨薏苡贝金陈; 苦梗苦葶甘草节; 初加防风
溃耆参。
【注】保肺汤; 即白芨; 薏苡仁; 贝母; 金银花; 陈皮; 苦桔梗; 苦
葶苈; 甘草节也。 初起加防风; 溃后加生黄耆; 人参。
牛膝四物汤
10。尿血同出痛淋血; 尿血分出溺血名; 溺血精窍牛四物; 淋血八正
地金通。
【注】淋血; 溺血二证若尿与血同出而痛; 名曰淋血。 尿与血分出;
名曰溺血。 溺血为精窍之病; 用四物倍加牛膝。 淋血为尿窍之病; 用
八正散; 加木通; 生地; 郁金治之。
珀珠散
11。溺血诸药而不效; 块血窍滞茎急疼; 珀珠六一朱砂共; 引煎一两
整木通。
【注】溺血一证; 乃精窍为病; 每因忍精不泄; 提气采战; 或因老年
竭欲而成。 服诸药不效者; 所溺之血成块; 窍滞不利; 茎中急疼欲死
者;用珀珠散; 日三服; 每服三钱; 引用整木通去粗皮黄色者; 煎汤
调服。 其方即琥珀末一钱; 珍珠末五分; 朱砂末五分; 飞滑石六钱;
甘草末一钱; 合均; 分三服。 若其人大便结燥不通; 以八正散加牛膝
;郁金下之。 有热尿涩; 以导赤散加牛膝; 郁金清之。 痢后仍服此药
;自有奇功。
槐花散
12。便血内热伤阴络; 风合肠风湿脏疡; 槐花侧枳连炒穗; 风加秦防
湿楝苍。
【注】便血二证; 肠风; 脏毒。 其本皆热伤阴络; 热与风合为肠风;
下血多清; 热与湿合为脏毒; 下血多浊。 均宜槐花散; 即炒槐花; 炒
侧柏叶; 醋炒枳壳; 川黄连; 炒荆芥穗; 为末; 乌梅汤调服。 肠风;
加秦艽; 防风。 脏毒; 加炒苦栋; 炒苍术。 若大肿大痛; 大便不通;
当以脏毒未溃之疡治之; 非脏毒下血之病也。
升阳去湿和血汤
13。便血日久凉不应; 升补升耆苍桂秦; 归芍丹陈二地草; 热加萸连
虚人参。
【注】便血日久; 服凉药不应; 宜升补; 用升阳去湿和血汤。 即升麻
;黄耆; 苍术; 肉桂; 秦艽; 当归; 白芍; 丹皮; 陈皮; 生地; 熟地
;生甘草; 炙甘草也。 有热; 稍加吴茱萸; 炒川连。 虚加人参可也。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消渴总括
属性:1。试观年老多夜溺; 休信三消尽热干; 饮多尿少浑赤热; 饮少尿多
清白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