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倦难当。
【注】缪仲醇制资生丸方; 为脾胃俱虚; 不寒不热平补之药。 其所治
之证; 乃饮食减少; 过时不化; 倒饱胀闷; 面色痿黄; 肌肉渐瘦; 困
倦无力也。 方见诸书; 故不录药味。
清胃理脾汤
12。清胃理脾治湿热; 伤食平胃酌三黄; 大便粘秽小便赤; 饮食爱冷
口舌疮。
【注】清胃理脾汤; 即平胃散加黄连; 黄芩; 大黄也。 酌三黄者; 谓
有热滞而不实者; 不可入大黄也。 伤食; 谓伤食病证; 如痞胀; 哕呕
;不食; 吞酸; 恶心; 噫气之类。 更兼大便粘臭; 小便赤涩; 饮食爱
冷;口舌生疮; 皆伤醇酒厚味; 湿热为病之证也。
理中汤
13。理中治虚寒湿伤; 食少喜热面青黄; 腹痛肠呜吐冷沫; 大便腥秽
似鸭溏。
【注】白术附子汤; 治脾胃寒湿形气实者也。 理中汤; 治脾胃寒湿形
气虚者也。 虚者; 其证食少; 喜食热物; 面色青黄; 腹痛肠鸣; 吐冷
涎沫; 大便腥秽不臭; 似鸭粪澄彻清溏也; 故宜此汤。
消食健脾丸
14。胃强脾弱脾胃病; 能食不化用消食; 平胃炒盐胡椒共; 麦蘖查麴
白蒺藜。
【注】脾胃病中; 有胃强脾弱一证; 胃强所以能食; 脾弱不能消化。
宜服消食健脾汤丸; 助其消化。 用苍术; 陈皮; 厚朴; 甘草; 炒盐;
胡椒; 山查; 神麴; 麦芽; 白蒺藜; 末; 蜜丸服之。 更节其饮食; 自
然脾胃和而能健运矣。
开胃进食汤
15。开胃进食治不食; 少食难化胃脾虚; 丁木藿香莲子朴; 六君砂麦
与神麴。
【注】此方治不思饮食; 少食不能消化; 脾胃两虚之证。 方即六君子
汤;加丁香; 木香; 藿香; 莲子; 厚朴; 缩砂; 麦芽; 神麴也。
平胃散
16。一切伤食脾胃病; 痞胀哕呕不能食; 吞酸恶心并噫气; 平胃苍朴
草陈皮; 快膈枳术痰苓半; 伤谷二芽缩神麴; 肉滞山查面莱菔; 滞热
芩连柏大宜。
【注】伤食等证; 宜用平胃散; 即苍术; 厚朴; 甘草; 陈皮也。 快膈
加枳实; 白术; 有痰加半夏; 茯苓。 伤谷滞者; 加麦芽; 谷芽; 缩砂
;神麴。 伤肉滞者; 加山查。 伤面滞者; 加莱菔。 有热者; 加黄芩;
黄连; 黄柏; 大黄; 酌而用之。
葛花解酲汤
17。葛花解酲发酒汗; 懒食热倦呕头寒; 参葛四苓白蔻缩; 神麴干姜
陈木青。
【注】伤酒宜用葛花解酲汤汗之; 汗出立愈。 其证头痛懒食; 呕吐身
热;倦怠而烦; 似乎外感而实非外感; 皆因酒所致也。 方即人参; 葛
花;白术; 茯苓; 猪苓; 泽泻; 白蔻; 缩砂; 神麴; 干姜; 陈皮; 木
香;青皮。
秘方化滞丸
18。秘方化滞寒热滞; 一切气积痛攻方; 巴豆醋制棱莪术; 青陈连半
木丁香。
【注】秘方化滞丸; 治不论寒热一切气滞积痛; 攻下之妙药也。 即巴
豆;三棱; 莪术; 青皮; 陈皮; 黄连; 半夏; 木香; 丁香也。 此方出
『丹溪心法』附余书中; 屡试屡验; 按证随引; 量其老少虚实; 增损
进退; 以意用之; 久久自得其效。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虚劳总括
属性:1。虚损成劳因复感; 阳虚外寒损肺经; 阴虚内热从肾损; 饮食劳倦
自脾成; 肺损皮毛洒寒嗽; 心损血少月经凝; 脾损食少肌消泻; 肝损
胁痛懒于行。 肾损骨痿难久立; 午热夜汗骨蒸蒸; 从下皮聚毛落死;
从上骨痿不起终。 恐惧不解则伤精; 怵惕思虑则伤神; 喜乐无极则伤
魄;悲哀动中则伤魂; 忧愁不巳则伤意; 盛怒不止则伤志; 劳倦过度
则伤气; 气血骨肉筋精极。
【注】虚者; 阴阳; 气血; 荣卫; 精神; 骨髓; 津液不足是也。 损者
;外而皮; 脉; 肉; 筋; 骨; 内而肺; 心; 脾; 肝; 肾消损是也。 成
劳者; 谓虚损日久; 留连不愈; 而成五劳; 七伤; 六极也。 因复感者
;谓不足之人; 阳虚复感外寒; 则损从皮毛肺始; 阴虚更生内热; 则
损从骨髓肾始; 内伤饮食劳倦; 则损从肌肉脾始。 此虚损成劳之因;
然其证有五: 一; 损皮聚毛落; 洒淅恶寒咳嗽; 肺劳也。 二; 损血脉
虚少; 男子面无血色; 女子月经不通; 心劳也。 三; 损饮食减少; 肌
肉消瘦; 大便溏泻; 脾劳也。 四; 损两胁引胸而痛; 筋缓不能行肝劳
也。五; 损骨痿不能久立; 午后发热; 盗汗骨蒸; 肾劳也。 从下肾脏
损起者; 损至皮聚毛落则死也。 从上肺脏损起者; 损至骨痿不能起于
床则终也。 从脾脏损起者; 或至皮聚毛落; 或至骨痿不起皆死也。 虚
损为七伤之证: 一; 恐惧不解则伤精; 精伤则骨酸痿厥; 精时自下;
盖五脏主藏精者也; 不可伤; 伤则失守而阴虚; 阴虚则无气; 无气则
死矣。 二; 怵惕思虑则伤神; 神伤则恐惧自失; 破?? 脱肉; 毛瘁色
夭;死于冬也。 三; 喜乐无极则伤魄; 魄伤则狂; 狂则意不存人; 皮
革焦; 毛瘁色夭; 死于夏也。 四; 悲哀动中则伤魂; 魂伤则狂妄不精
;不精则不正; 阴缩而挛筋; 两胁骨不举; 毛瘁色夭; 死于秋也。 五
;忧愁不巳则伤意; 意伤则悗乱; 四肢不举; 毛瘁色夭; 死于春也。
六;盛怒不止则伤志; 志伤则喜忘其前言; 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 毛
瘁色夭; 死于季夏也。 七; 劳倦过度则伤气; 气伤则火愈壮; 壮火则
食气; 故无气以动; 喘乏汗出; 内外皆越; 则气日耗; 气日耗则死矣
。虚损为六极之证: 一; 数转筋; 十指爪甲痛; 筋极也。 二; 牙齿动
;手足痛; 不能久立; 骨极也。 三; 面无血色; 头发坠落; 血极也。
四;身上往往如鼠走; 削瘦干黑; 肉极也。 五; 气少无力; 身无膏泽
;翕翕羸瘦; 眼无精光; 立不能定; 身体苦痒; 搔之生疮; 精极也。
六;胸胁逆满; 恒欲大怒; 气少不能言; 气极也。
【按】前人分七伤之证。 似多不经。 根据『内经』改之。 庶后学易明也
。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虚劳死证
属性:2。阴劳细数形尽死; 阳劳微革气脱终; 枯白颧红一侧卧; 嗽哑咽痛
咯星红。 五脏无胃为真脏; 形肉虽存不久停; 一息二至名曰损; 一息
一至行尸名。 大骨枯槁大肉陷; 动作益衰精髓空; 真脏未见一岁死;
若见真脏克期凶; 喘满动形六月死; 一月内痛引肩胸; 身热破?? 肉
尽脱; 十日之内不能生。 真脏脉见目眶陷; 目不见人顷刻倾; 若能见
人神犹持; 至所不胜日时终。
【注】阴虚之劳脉细数; 则必形消着骨而后死者; 阴主形也。 阳虚之
劳脉微革; 则不待痿尽忽然而脱者; 阳主气也。 五脏之脉无和缓象;
为无胃之真脏脉; 即形肉虽存; 亦必不久于人世也。 一息二至; 损病
之脉也。 一息一至; 行尸之脉也。 大骨; 颧; 肩; 股腰之大骨也。 大
肉;头; 项; 四肢之大肉也。 枯槁者; 骨痿不能支也; 陷下者; 肉消
陷成坑也。 动作精神渐衰; 真脏脉不见; 期一岁死; 若真脏脉见; 遇
所不胜之时日凶可期也。 若真脏脉不见; 有是证者; 喘满动形; 六月
而死; 有是证者; 五脏内损; 痛引肩胸者; 一月而死; 有是证者; 肉
尽之处; 皆枯燥破裂; 谓之破; 身热不巳; 十日内死。 真脏脉见; 目
眶下陷; 视不见人; 顷刻而死。 若能见人; 则神尚未去; 至所不胜之
日时而死也。
卷四杂病心法要诀
虚劳治法
属性:3。后天之治本血气; 先天之治法阴阳; 肾肝心肺治在后; 脾损之法
同内伤。
【注】后天脾胃水谷生化荣卫; 故治法本乎气血。 先天肾脏精气生化
之原; 故治法本乎阴阳。 五脏虚损治法; 俱在于后; 而脾脏虚损治法
巳载内伤; 故曰同内伤也。
拯阴理劳汤
4。阴虚火动用拯阴; 皮寒骨蒸咳嗽侵; 食少痰多烦少气; 生脉归芍
地板贞。 薏苡橘丹连合草; 汗多不寐加枣仁; 燥痰桑贝湿苓半; 阿胶
咳血骨热深。
【注】此方即人参; 麦冬; 五味; 当归; 白芍; 生地; 龟板; 女贞;
薏苡; 橘红; 丹皮; 莲子; 百合; 炙草也。 汗多不寐; 俱加枣仁。 咳
而嗽痰; 加桑皮; 贝母。 嗽而湿痰; 加茯苓; 半夏。 咳嗽; 咯血; 加
阿胶。 骨蒸热深; 加地骨皮也。
拯阳理劳汤
5。阳虚气弱用拯阳; 倦怠恶烦劳则张; 表热自汗身酸痛; 减去升柴
补中方; 更添桂味寒加附; 泻入升柴诃蔻香; 夏咳减桂加麦味; 冬咳
不减味干姜。
【注】此汤即人参; 黄耆; 炙草; 白术; 陈皮; 肉桂; 当归; 五味子
也。倦怠; 懒于动也; 恶烦劳动; 则气张而喘乏也。 恶寒加附子; 泄
泻仍入升麻; 柴胡; 更加诃子; 肉蔻; 木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