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泽汤; 甘露寒水膏滑入; 苍附内寒附子苍; 茵陈发黄小便涩; 食泻
合胃胃苓方。
【注】五苓散; 即茯苓; 猪苓; 泽泻; 白术; 桂枝也。 治水停小便不
利;少腹满; 则为内蓄膀胱。 若不兼太阳头痛; 恶寒; 发热; 自汗之
表;则不用桂枝而用肉桂; 故曰桂分用也。 治诸虚饮渴; 加人参; 名
春泽汤。 治水停内热。 加寒水石; 滑石; 石膏; 名五茯甘露饮。 治水
停内寒; 加附子、苍术; 名苍附五苓散。 治内瘀湿热; 小便不利; 发
黄;加茵陈名茵陈五苓散; 治停水伤食泄泻。 合平胃散名胃苓汤。
栀子鼓汤 栀子甘草豉汤 栀子生姜豉汤 枳实栀子豉汤 枳实栀子
豉加大黄汤 栀子干姜汤 栀子厚朴汤
20。栀鼓加草加生姜; 枳实栀豉加大黄; 去豉栀子干姜入; 枳朴栀子
厚朴汤。
【注】栀子、淡豆豉; 名栀子豉汤。 加甘草名栀子甘草豉汤; 加生姜
名栀子生姜豉汤; 加枳实名枳实栀子豉汤。 根据枳实栀子豉方加大黄;
名枳实栀子豉加大黄汤。 去豉加干姜; 名栀子干姜汤。 去豉加枳实厚
朴;名栀子厚朴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栀子柏皮汤 茵陈蒿汤
21。麻黄连翘赤小豆; 梓皮杏草枣生姜; 栀子柏皮茵陈草; 茵陈蒿汤
茵栀黄。
【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即麻黄; 连翘; 赤小豆; 生梓白皮; 杏仁
;甘草; 大枣; 生姜也。 如无梓皮; 以茵陈代之。 栀子柏皮汤; 即栀
子;黄柏; 甘草也; 此方当有茵陈。 茵陈蒿汤; 即茵陈栀子大黄也。
大黄黄连泻心汤 附子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生姜泻心
汤 旋复代赭石汤
22。大黄黄连泻心浸; 附子煮汁大连芩; 甘草芩连干半枣; 半夏同上
更加参; 生姜泻心生姜入; 复赭姜枣半甘参。
【注】大黄黄连泻心汤; 即大黄; 黄连; 滚汤浸而服也。 附子; 谓附
子泻心汤也; 附子煎汁; 大黄; 黄连; 黄芩; 浸而对服。 甘草泻心汤
;即甘草; 黄芩; 黄连; 干姜; 半夏; 大枣也。 半夏泻心汤; 即同上
方加人参也。 生姜泻心汤; 即半夏泻心方再加生姜也。 旋覆代赭石汤
;即旋覆花; 代赭石; 甘草; 半夏; 大枣; 生姜; 人参也。
十枣汤 白散方 调胃承气汤 大陷胸汤 大陷胸丸 小陷胸汤
23。十枣莞花甘遂戟; 白散桔贝巴霜俱; 调胃大黄芒硝草; 大陷去草
八遂须; 为丸更加杏葶蜜; 小陷连半栝蒌实。
【注】十枣汤; 即十枚大枣; 芫花; 甘遂; 大戟也。 白散; 即桔梗;
贝母; 巴豆霜也。 调胃承气汤; 即大黄; 芒硝; 甘草也。 大陷胸汤;
即调胃承气汤去甘草加甘遂些须也。 大陷胸丸; 即大陷胸汤加杏仁;
苦葶苈子、蜜也。 小陷胸汤; 即黄连; 半夏; 栝蒌实也。
小承气汤 大承气汤 麻仁丸 桃仁承气汤 抵当汤丸 三一承气汤
黄龙汤
24。小承大黄同枳朴; 加硝即是大承方。 麻仁小承麻杏芍; 桃仁调胃
桂枝长。 抵当汤丸分微甚; 俱用桃黄小蛭□。 三承合一名三一; 加参
归桔黄龙汤。
【注】小承气汤; 即大黄; 枳实; 厚朴也。 根据本方加芒硝; 即大承气
汤;麻仁丸; 即小承气汤方加麻仁; 杏仁; 芍药也。 桃仁承气汤; 即
调胃承气汤加桃仁; 桂枝也。 抵当汤丸; 分病之微甚; 俱用桃仁; 大
黄;水蛭; □虫四味也。 三承; 谓大承气; 小承气; 调胃承气。 三方
合为一方; 名曰三一承气汤。 根据三一承气方; 再加人参; 当归; 桔梗
;名曰黄龙汤。
小柴胡汤 大柴胡汤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桂枝汤
25。小柴芩半人参草; 大柴芩半枳芍黄。 小柴胡加芒硝入; 合桂柴胡
桂枝汤。
【注】小柴胡汤; 即柴胡; 黄芩; 半夏; 人参; 甘草也。 大柴胡汤;
柴胡; 黄芩; 半夏; 枳实; 芍药; 大黄也。 柴胡加芒硝汤; 即小柴胡
汤方加芒硝也。 柴胡桂枝汤; 即桂枝汤; 小柴胡汤; 二方合为一方也
。
猪苓汤 白虎汤 竹叶石膏汤
26。猪苓二苓胶滑泽; 白虎膏知甘草粳。 竹叶石膏除知母; 加参半竹
麦门冬。
【注】猪苓汤; 即猪苓;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也。 白虎汤; 即石
膏、知母、甘草、粳米也。 竹叶石膏汤; 即白虎汤除知母; 加人参;
竹叶; 半夏; 麦门冬也。
灸甘草汤。
27。汗下烦悸小建治; 水悸茯苓甘草君; 虚悸肺痿灸甘草; 地阿桂酒
麦酸参。
【注】汗下后虚烦而悸; 宜小建中汤治之。 心下悸; 若饮水多小便少
;谓之水悸; 宜茯苓甘草汤。 若因汗下后; 谓之虚悸; 宜炙甘草汤;
即炙草; 生地; 阿胶; 桂枝; 麦冬; 酸枣仁; 人参; 生姜; 大枣; 酒
煎也。 肺痿用麻仁可也。
桃花汤 赤石脂禹余粮汤 黄芩汤 白头翁汤
28。桃花干姜石脂糯; 石脂禹量固脱功; 黄芩甘草芍大枣; 连柏秦皮
白头翁。
【注】桃花汤; 即干姜、赤石脂、糯米也。 赤石脂禹余粮汤; 即此二
味也。 黄芩汤; 即黄芩; 甘草; 白芍; 大枣也。 白头翁汤; 即黄连;
黄柏; 秦皮; 白头翁也。
葛根黄连黄芩汤 干姜黄连黄芩汤 黄连汤 黄连阿胶汤
29。葛根连芩汤甘草; 干姜连芩汤人参; 连参桂草干半枣; 连胶芩芍
卵黄新。
【注】葛根黄连黄芩汤; 即此三味加甘草也。 干姜黄连黄芩汤; 即此
三味加人参也。 黄连汤; 即黄连; 人参; 桂枝; 甘草; 干姜; 半夏;
大枣也。 黄连阿胶汤; 即黄连; 阿胶; 黄芩; 白芍; 鸡子黄也。
四逆散 吴茱萸汤 乌梅丸
30。柴芍枳草四逆散; 人参姜枣吴茱萸。 乌梅参归连柏细; 椒姜桂附
苦酒需。
【注】四逆散; 即柴胡; 白芍; 枳实; 甘草也。 吴茱萸汤; 即人参;
生姜; 大枣; 吴茱萸也。 乌梅丸; 即乌梅; 人参; 当归; 黄连; 黄柏
;细辛; 川椒; 干姜; 桂枝; 附子为末; 苦酒为丸也。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
伤寒附法
属性:伤寒传变大法; 已详『伤寒论注』及『心法要诀』中矣。 然近世治四时伤
寒者; 咸用河间两解等法; 每多神效; 诚治斯证之捷法也。 今复采双
解散; 防风通圣散诸经验名方; 编为歌诀; 附于心法之后; 俾后之学
者;知所变通; 庶几于伤寒一证; 经权常变; 有所遵循; 而无遗法云
。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
解双散完素解利初法
属性:31。双解通圣合六一; 四时温热正伤寒; 两许为剂葱姜豉; 汗下兼行
表里宜; 强者加倍弱减半; 不解连进自然安; 若因汗少麻倍入; 便硬
硝黄加倍添。
【注】名曰双解散者; 以其能发表攻里; 即防风通圣散; 六一散二方
合剂也。 河间制此; 解利四时冬温春温; 夏热秋热; 正令伤寒。 凡邪
在三阳表里不解者; 以两许为剂; 加葱; 姜; 淡豆豉煎服之; 候汗下
兼行; 表里即解。 形气强者; 两半为剂; 形气弱者; 五钱为剂。 若初
服因汗少不解; 则为表实; 倍加麻黄以汗之。 因便硬不解; 则为里实
;倍加硝黄以下之; 连进二; 三服; 必令汗出下利而解也。 今人不知
其妙; 以河间过用寒凉; 仲景伤寒初无下法; 弃而不用; 深可惜也。
不知其法神捷; 莫不应手取效; 从无寒中痞结之变; 即有一、二不解
者;非未尽法之善; 则必已传阳明; 故不解也。 防风通圣散详在后。
卷四医宗金鉴三十八卷
河间解利后法
属性:32。汗下已通仍不解; 皆因不彻已传经; 内热烦渴甘露饮; 甚用白虎
解毒清; 有表热烦柴葛解; 表实大热三黄宁; 里热尿赤凉天水; 胃实
不便大柴承。
【注】服双解散; 汗下已通而仍不解者; 皆因汗之不彻; 或已传经治
之不及也。 若表已解而里有微热烦渴者; 用桂苓甘露饮; 以和太阳之
里。若内热太甚; 大热; 大烦; 大渴者; 用白虎汤和黄连解毒汤; 以
清阳明之里。 若表未解又传阳明; 身热而烦; 用柴葛解肌汤; 以解两
阳之邪。 若表实无汗; 大热而烦; 用三黄石膏汤以清表里之热。 若里
有热; 尿赤而涩者; 用凉膈散合天水散以清利之。 若胃实潮热不大便
有微表者; 用大柴胡汤下之; 无表者三承气汤下之。 桂苓甘露饮; 白
虎汤; 大柴胡汤; 三承气汤; 已详伤寒要诀。 六一散; 凉膈散; 详在
『杂病要诀』。
防风通圣散
33。防风通圣治风热; 郁在三焦表里中; 气血不宣经络壅; 栀翘芩薄
草归芎; 硝黄芍术膏滑石麻黄桔梗共防荆; 痢减硝黄呕姜半; 自汗麻
去桂枝增。
【注】此方治一切风火之邪; 郁于三焦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