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利;而不用小青龙者; 以其已经汗下; 表里俱虚也。 故仍用桂枝汤以
解表; 去芍药之酸收; 避无汗心下之满; 加茯苓之燥渗; 因水停小便
不利也。 余根据桂枝汤法煎服; 谓根据桂枝汤法取汗也。 小便利则愈; 谓
饮病输水道则愈也。 此方即桂苓甘术汤而有生姜; 大枣。 其意专在解
肌;利水次之; 故用生姜; 大枣佐桂枝; 以通津液取汗也。 桂苓甘术
汤不用生姜; 大枣而加茯苓; 其意专在利水; 扶阳次之; 故倍加茯苓
君桂枝; 于利水中扶阳也。 故方后不曰根据服桂枝汤方也。
卷三桂枝人参葛根黄芩黄连二汤合论
十枣汤
属性: 治太阳中风表解;???? 汗出而不恶寒; 里有水气; 小
便不利; 呕逆短气; 心下至胁痞满硬痛者。 此治水之急方也。
大枣 ( 擘 ) 十枚 甘遂 大戟 芫花 ( 熬 ) 各等分; 右三味; 各
别捣为散; 以水一升半; 先煮大枣肥者十枚; 取八合; 去滓; 纳药末
;强人一钱; 羸人服半钱; 平旦温服。 若下少病不除者; 明日再服;
加半钱。 得快下后; 糜粥自养。
【集注】柯琴曰: 仲景治水之方; 种种不同; 此其最峻者也。 凡水气
为患; 或喘或咳; 或悸或噎; 或吐或痢; 病在一处而止。 此则水邪留
结于中; 心腹□下痞满硬痛; 三焦升降之气阻隔难通。 此时表邪已罢
;非汗散之法所宜; 里饮实盛; 又非淡渗之品所能胜; 非选逐水至峻
之品以折之; 则中气不支; 束手待毙矣。 甘遂; 芫花; 大戟三味; 皆
辛苦气寒而禀性最毒; 并举而用之; 气味相济相须; 故可夹攻水邪之
巢穴; 决其渎而大下之; 一举而患可平也。 然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以毒药攻邪; 必伤及脾胃; 使无?? 和甘缓之品为主宰; 则邪气尽而
大命亦随之矣。 然此药最毒; 参术所不能君; 甘草又与之相反; 故选
十枣之大而肥者以君之; 一以顾其脾胃; 一以缓其峻毒。 得快痢后;
糜粥自养; 一以使谷气内充; 一以使邪不复作。 此仲景用毒攻病之法
;尽美又尽善也。 眛者惑于甘能中满之说; 而不敢用; 岂知承制之理
乎?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大承气汤
属性: 治阳明病; 潮热; 手足濈然汗出;?? 语汗出多; 胃
燥独语; 如见鬼状; 喘冒不能卧; 腹满痛; 脉滑实。 又目中不了了;
睛不和。 又少阴病初得之; 口燥咽干者。 自痢清水; 色纯青; 心下痛
;口燥舌干者。 六; 七日; 腹胀不大便者。
大黄 ( 酒洗 ) 四两 厚朴半斤 枳实 ( 炙 ) 五枚 芒硝三合; 右
四味; 以水一斗; 先煮二物; 取五升; 纳大黄; 煮取二升; 去滓; 纳
芒硝; 再上火微煮一; 二沸; 分温再服。 得下即停后服。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小承气汤
属性:大黄四两 厚朴 ( 炙; 去皮 ) 二两 枳实三枚 ; 右三味; 以水四
升;煮取一升二合; 去滓; 分温三服。 初服汤当大便; 不尔再服; 以
利为度。 得便即止服。
【集注】柯琴曰: 诸病皆因于气; 秽物之不去; 由于气之不顺也。 故
攻积之剂; 必用气分之药; 因以承气名汤。 方分大; 小者; 有二义焉
:厚朴倍大黄; 是气药为君; 名大承气; 大黄倍厚朴; 是气药为臣;
名小承气。 味多性猛; 制大其服 ; 欲令大泄下也; 因名曰大; 味寡
性缓; 制小其服; 欲微和胃气也; 因名曰小。 且煎法更有妙义; 大承
气用水一斗; 煮枳朴; 取五升; 去滓; 纳大黄; 再煮取二升; 纳芒硝
;何哉? 盖生者气锐而先行; 熟者气纯而和缓; 仲景欲使芒硝先化燥
屎;大黄继通地道; 而后枳; 朴除其痞满。 若小承气以三味同煎; 不
分次第; 同一大黄; 而煎法不同; 此可见仲景微和之意也。 喻昌曰:
『金匮』治痉为病; 胸满口噤; 卧不着席; 脚挛急必齘齿; 可与大承
气汤; 乃死中求生之法也。 『灵枢』谓热而痉者死; 腰折; 瘛瘲; 齿
齘也。 兹所云卧不着席; 即腰折之变文。 脚挛急; 即瘛瘲之变文。 且
齘齿加以胸满口噤; 上; 中; 下三焦热邪充斥; 死不旋踵矣。 在伤寒
证腹满可下; 胸满则不可下然投是汤者; 须知所谓胸满; 谓其邪尚在
表; 故不可下。 此证入里之热; 极深极重; 匪可比伦; 况阳热深极;
阴血立至消亡; 即稍稍下之; 尚不足以胜其阳救其阴。 故取此汤以承
领其一线之阴气; 阴气不尽为阳热所劫; 因而得生者多矣。 「可与」
二字甚活; 临证酌而用之; 初非定法也。 既有下之重伤其阴之大戒;
复有下之急救其阴之活法; 学者欲为深造; 端在此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调胃承气汤
属性: 治表解有汗; 里热不除; 胃因不和; 而不作解者。
大黄 ( 酒洗 ) 四两 甘草 ( 炙 ) 二两 芒硝半斤; 右三味; 以水
三升; 先煮二味; 取一升; 去滓; 纳芒硝; 微煮令沸; 稍稍温服之。
【注】三承气汤之立名; 而曰大者; 制大其服; 欲急下其邪也; 小者
;制小其服; 欲缓下其邪也。 曰调胃者; 则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 非
若大; 小专攻下也。 经曰: 热淫于内; 治以咸寒; 火淫于内; 治以苦
寒。 君大黄之苦寒; 臣芒硝之咸寒; 二味并举; 攻热泻火之力备矣。
更佐甘草之缓; 调停于大黄; 芒硝之间; 又稍稍温服之; 使其力不峻
;则不能速下而和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更衣丸
属性: 治津液不足; 肠胃干燥; 大便不通。
朱砂 ( 研如飞面 ) 五钱 芦荟 ( 研细; 生用 ) 七钱 滴好酒少许
;和丸。 每服一钱二分; 好酒下。
【集注】柯琴曰: 胃为后天之本; 不及固病; 太过亦病。 然太过复有
阳盛阴虚之别焉。 两阳合明而胃家实; 仲景制三承气汤以下之; 三阳
燥结而津液亡; 前贤又制更衣丸以润之。 古人入厕必更衣; 故以此命
名也。 朱砂以汞为体; 性寒重坠下达; 芦荟以液为质; 味苦膏润下滋
。兼以大寒大苦之性味; 能润燥结; 从上导下而胃关开矣。 合以为丸
;两者相须; 得效最宏; 奏功甚捷; 诚匪夷所思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麻仁丸
属性:又名脾约丸
治肠胃燥热; 大便秘结; 小便数多。
麻子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半斤 大黄 ( 去皮 ) 一斤 厚朴 ( 去
皮) 一斤 杏仁 ( 去皮; 尖熬; 碾脂 ) 一升; 右六味为末; 炼蜜
为丸; 桐子大; 饮服十丸; 日三服; 渐加; 以利为度。
【集注】成无己曰: 约者; 约结之约; 又约束也。 经曰: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水精四布; 五经并行。 今胃强脾弱; 约束津液; 不得四布; 但输膀胱
;小便数而大便硬; 故曰脾约。 麻仁甘平而润; 杏仁甘温而润。 经曰
:脾欲缓; 急食甘以缓之。 本草曰: 润可去燥。 是以麻仁为君; 杏仁
为臣。 枳实破结; 厚朴泻满; 故以为佐。 芍药调中; 大黄通下; 故以
为使。 朱震亨曰: 既云脾约; 血枯火燔津竭; 理宜滋阴降火; 津液自
生;何秘之有? 此方惟热甚而禀实者可用; 热微而虚者; 愈致燥涸之
苦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桃仁承气汤
属性: 治血结胸中; 手不可近; 或中焦蓄血; 寒热胸满;
漱水不欲咽; 善忘; 昏迷如狂者。 此方治败血留经; 通月事。
桃仁 ( 去皮; 尖 ) 五十个 桂枝三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
二两;; 右五味;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 去滓; 纳芒硝; 更上火微
沸;下火先食; 温服五合; 日三服; 当微痢。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七卷
抵当汤并丸
属性: 治伤寒蓄血; 并治症瘕; 追虫攻毒甚佳。
水蛭 ( 熬 ) 三十个 ?? 虫 ( 熬; 去头足 ) 三十个 大黄三两
桃仁 ( 去皮; 尖 ) 三十个; 右四味为散; 以水五升; 煮三升; 去滓
;温服一升。 不下再服; 利为度。 水蛭 ( 熬 ) 二十个 ?? 虫 ( 熬
;去翅 ) 二十五个 桃仁 ( 去皮; 尖 ) 二十个 大黄三两; 右四
味杵; 分为四丸; 以水一升; 煮一丸; 取七合服。 晬时当下血; 若不
下更服。
【集注】柯琴曰: 膀胱为水腑; 血本无所容蓄者也。 少腹者; 膀胱之
室也; 热结硬满; 当小便不利; 而反利者; 是病不在膀胱内而在少腹
内也。 可知其随经之营血; 因瘀热而结于少腹之里; 而非膀胱之里也
。故小便虽利; 而硬满急结; 蓄血仍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