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减去硝; 黄; 加桔梗为之舟楫; 浮而上行; 治上焦诸热; 便不实者 
宜之; 不可以此方过泻而轻訾之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竹叶黄耆汤
属性: 治消渴; 气血虚; 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 生地黄各二钱 黄耆 麦冬 当归 川芎 黄芩 甘草 芍 
药 人参 半夏 石膏 各一钱; 右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 气血皆虚; 胃火独盛; 善治者补泻兼施; 寒之而不 
至损阳; 温之而不至助火; 扶正而邪却矣。 四君子气药也; 加黄耆而 
去芩; 术者; 恐火就燥也。 四物汤血药也; 倍地黄而用生者; 正取其 
寒也。 人参; 黄耆; 甘草治烦热之圣药; 是补中有泻矣。 且地黄之甘 
寒; 泻心肾之火; 竹叶助芍药清肝胆之火; 石膏佐芍药清脾胃之火; 
麦冬同黄芩清肺肠之火; 则胃火不得独盛; 而气血之得补可知。 惟半 
夏一味温中辛散; 用之大寒剂中; 欲其通阴阳之路也。 岐伯治阴虚而 
目不瞑者; 饮以半夏汤; 覆杯则卧; 今人以为燥而渴者禁用; 是不明 
阴阳之理耳。 
【按】是方即竹叶石膏汤加生地; 当归; 白芍; 川芎; 黄耆; 黄芩也 
。彼则治伤寒解后; 烦渴少气; 气逆欲吐。 此则治消渴; 气血虚; 
胃火盛。 因其气虚; 故加黄耆佐人参; 甘草以补气; 因其血虚; 故加 
归;芎; 芍; 地以补血; 因其胃火盛; 故加黄芩佐石膏以清胃火。 其 
烦渴则一; 故余药皆同也。 于此二方推之; 用半夏之意; 自可知矣。 
故脾者为胃行其津液也; 脾湿胃燥; 津液不行; 得火则化痰; 得寒则 
成饮。 胃火清; 脾湿燥; 其痰饮自除矣。 半夏消痰破饮; 使未化痰之 
津液回清; 而已成痰之浊液自化; 非他药所可比伦也; 故二方于胃火 
盛燥渴中同用之。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清胃散
属性: 治胃经湿热; 齿龈肿痛; 或牵引头脑; 或面发热。 
升麻 甘草 生地黄 川黄连 牡丹皮 当归 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 阳明胃多气多血; 又两阳合明为热盛; 是以邪入 
而为病常实。 若大渴; 舌胎; 烦躁; 此伤气分; 热聚胃腑; 燥其津液 
;白虎汤主之。 若醇饮肥厚炙?? 过用; 以致湿热壅于胃腑; 逆于经 
络;而为是病; 此伤血分; 治宜清胃。 方中以生地益阴凉血为君; 佐 
之以丹皮; 去蒸而疏其滞。 以黄连清热燥湿为臣; 佐之以当归; 入血 
而循其经。 仍用升麻之辛凉; 为本经捷使引诸药直达血所; 则咽喉不 
清; 齿龈肿痛等证; 廓然俱清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导赤散
属性: 治心热; 口糜舌疮; 小便黄赤; 茎中作痛; 热淋不利。 
生地 木通 甘草梢; 右三味; 水煎服。 
【注】赤色属心。 导赤者; 导心经之热从小肠而出; 以心与小肠为表 
里也。 然所见口糜舌疮; 小便黄赤; 茎中作痛; 热淋不利等证; 皆心 
热移于小肠之证。 故不用黄连直泻其心。 而用生地滋肾凉心。 木通通 
利小肠。 佐以甘草梢; 取易泻最下之热; 茎中之痛可除; 心经之热可 
导也。 此则水虚火不实者宜之; 以利水而不伤阴; 泻火而不伐胃也。 
若心经实热; 须加黄连; 竹叶; 甚者更加大黄; 亦釜底抽薪之法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五淋散
属性: 治膀胱结热; 水道不通; 淋涩热痛; 或尿如豆汁。 或成 
砂石; 或如膏脓; 或小便血。 
赤苓一钱五分 赤芍一钱 栀仁一钱 当归 甘草各钱二分; 右五味 
;加灯心; 水煎服。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八正散 
属性:瞿麦 栀子 萹蓄 大黄 木通 滑石 车前子 甘草各一钱; 加灯 
心一钱; 煎服 ( 朱震亨方: 加木香一钱 )。 
【注】通调水道; 下输膀胱; 三焦之职也。 受藏津液; 气化能出; 膀 
胱之职也。 若水道不输; 则内蓄喘胀; 外泛肤肿; 三焦之病也。 若受 
藏不化; 则诸淋涩痛; 癃闭不通; 膀胱之病也。 经曰: 阴无阳无以生 
;阳无阴无以化。 故阴阳偏盛; 皆不生化也。 阳盛阴虚; 而膀胱之气 
不化为病者; 通关丸证也。 阴盛阳虚; 而膀胱之气不化为病者; 肾气 
丸证也。 此关乎气化阴阳之为病也。 经曰: 下虚则遗尿。 又曰: 膀胱 
不约为遗尿。 经曰: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 又曰: 膀胱不利为癃。 故虚 
而寒者; 藏而不能约; 实而热者; 约而不能出也。 膀胱气虚; 无气以 
固;则藏而不约不禁; 遗失之病生; 补中固真汤证也。 膀胱气热; 壅 
结不行; 则约而不出; 淋涩癃闭之病生; 八正五淋散证也。 此不全关 
乎气化; 而又关乎虚寒; 实热之为病也。 八正; 五淋皆治淋涩癃闭之 
药;而不无轻重之别。 轻者; 有热未结; 虽见淋涩尿赤; 豆汁; 砂石 
;膏血; 癃闭之证; 但其痛则轻; 其病不急; 宜用五淋散单清水道; 
故以栀; 苓清热而输水; 归; 芍; 益阴而化阳; 复佐以甘草调其阴阳 
;而用稍者; 意在前阴也。 重者; 热已结实; 不但痛甚势急; 而且大 
便亦不通矣; 宜用八正散兼泻二阴; 故于群走前阴药中; 加大黄直攻 
后窍也。 丹溪方加木香者; 其意亦以气化者欤!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逍遥散
属性: 治肝家血虚火旺; 头痛目眩烦赤; 口苦倦怠烦渴; 抑郁 
不乐; 两胁作痛; 寒热; 小腹重坠; 妇人经水不调; 脉弦大而虚。 
芍药 ( 酒炒 )  当归 白术 ( 炒 )  茯苓 甘草 ( 炙 )  柴胡 
各二钱 引用煨姜三片; 薄荷少许; 煎服。 加味逍遥散; 即此方加丹 
皮; 山栀 ( 炒 ) 各五分。 
【集注】赵羽皇曰: 五脏苦欲补泻: 云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盖肝 
性急善怒; 其气上行则顺; 下行则郁; 郁则火动而诸病生矣。 故发于 
上;则头眩; 耳鸣而或为目赤。 发于中; 则胸满; 胁痛而或作吞酸。 
发于下; 则少腹疼疝而或溲溺不利。 发于外; 则寒热往来; 似疟非疟 
。凡此诸证; 何莫非肝郁之象乎? 而肝木之所以郁; 其说有二: 一为 
土虚不能升木也; 一为血少不能养肝也。 盖肝为木气; 全赖土以滋培 
;水以灌溉。 若中土虚; 则木不升而郁。 阴血少; 则肝不滋而枯。 方 
用白术; 茯苓者; 助土德以升木也。 当归; 芍药者; 益荣血以养肝也 
。薄荷解热; 甘草和中。 独柴胡一味; 一以为厥阴之报使; 一以升发 
诸阳。 经云: 木郁则达之。 遂其曲直之性; 故名曰逍遥。 若内热; 外 
热盛者; 加丹皮解肌热; 炒栀清内热; 此加味逍遥散之义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龙胆泻肝汤
属性: 治胁痛口苦; 耳聋耳肿; 筋痿阴湿; 热痒阴肿; 白浊溲血。 
龙胆草 ( 酒炒 )  黄芩 ( 炒 )  栀子 ( 酒炒 )  泽泻 木通  
车前子 当归 ( 酒洗 )  柴胡 甘草 生地 ( 酒炒 ) 水煎服。 
【注】胁痛口苦; 耳聋耳肿; 乃胆经之为病也。 筋痿阴湿; 热痒阴肿 
;白浊溲血; 乃肝经之为病也。 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 以柴胡为肝 
使。以甘草缓肝急。 佐以芩; 栀; 通; 泽; 车前辈大利前阴; 使诸湿 
热有所从出也。 然皆泻肝之品; 若使病尽去; 恐肝亦伤矣; 故又加当 
归;生地补血以养肝。 盖肝为藏血之脏; 补血即所以补肝也。 而妙在 
泻肝之剂; 反作补肝之药; 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左金丸
属性: 治肝脏火实; 左胁作痛。 
黄连 ( 炒 ) 六两 吴茱萸 ( 汤泡 ) 一两; ; 右为末; 作丸。 
【集注】胡天锡曰: 此泻肝火之正剂。 肝之治有数种; 水衰而木无以 
生;地黄丸; 乙癸同源是也; 土衰而木无以植; 参苓甘草剂; 缓肝培 
土是也; 本经血虚有火; 用逍遥散清火; 血虚无水; 用四物汤养阴。 
至于补火之法; 亦下同乎肾; 而泻火之治; 则上类乎心。 左金丸独用 
黄连为君; 从实则泻子之法; 以直折其上炎之势; 吴茱萸从类相求; 
引热下行; 并以辛燥开其肝郁; 惩其扞格; 故以为佐。 然必本气实而 
土不虚者; 庶可相宜。 左金者; 木从左而制从金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泻青丸
属性: 治肝火风热; 不能安卧; 多惊多怒; 目赤肿痛; 及小儿 
急惊抽搐。 
龙胆草 山栀 大黄 ( 酒蒸 )  川芎 当归 羌活 防风等分; 蜜 
丸;竹叶汤下。 
【注】龙胆草直入肝经; 以泻其火; 佐栀子; 大黄; 使其所泻之火; 
从大; 小二便而出; 是治火之标也。 肝主风; 风能生火; 治肝不治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