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无汗; 三阳证同见者。 
石膏 柴胡 羌活 白芷 黄芩 芍药 桔梗 甘草 葛根 加姜枣 
;水煎服。 
【注】陶华制此以代葛根汤。 不知葛根汤; 只是太阳; 阳明药; 而此 
方君柴胡; 则是又治少阳也; 用之于太阳; 阳明合病; 不合也。 若用 
之以治三阳合病; 表里邪轻者; 无不效也。 仲景于三阳合病; 用白虎 
汤主之者; 因热甚也。 曰汗之则谵语遗尿; 下之则额汗厥逆; 正示人 
惟宜以和解立法; 不可轻于汗下也。 此方得之葛根; 白芷; 解阳明正 
病之邪。 羌活解太阳不尽之邪。 柴胡解少阳初入之邪。 佐膏; 芩治诸 
经热; 而专意在清阳明。 佐芍药敛诸散药而不令过汗。 桔梗载诸药上 
行三阳。 甘草和诸药通调表里。 施于病在三阳; 以意增减; 未有不愈 
者也。 若渴引饮者; 倍石膏加栝蒌根; 以清热而生津也。 若恶寒甚无 
汗;减石膏; 黄芩加麻黄; 春夏重加之; 以发太阳之寒。 若有汗者; 
加桂枝以解太阳之风; 无不可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表热下痢;兼治痘疹初发。
属性: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 炙 ); 右四味; 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 此为阳明初病; 解表和里之剂; 可用以散表热; 亦 
可用以治里虚; 一方而两擅其长也。 夫身热汗自出; 不恶寒反恶热; 
是阳明之本证。 仲景未尝立治表之方; 见阳明初起; 汗出多而恶寒者 
;便用枝汤; 及无汗而恶寒者; 则用葛根汤。 证同太阳而称阳明者; 
是阳明之表病自太阳传来; 故治仍同太阳也。 此方治阳明自病; 不用 
麻桂者; 恐汗太过而亡津液; 反致胃燥也。 用升麻; 葛根发胃脘之阳 
;以散肌肉之表热; 芍药; 甘草泻脾经之火; 以解胃腑之里热。 有汗 
则发; 无汗则止; 功同桂枝; 而已远于姜; 桂; 且不须啜稀粥以助阳 
也。胃实为阳明之里证; 仲景用承气三方; 然阳明初病; 往往有移热 
于脾而下痢者; 『内经』所谓暴注下迫; 皆属于热也。 下痢; 正是胃 
热之兆; 故太阳阳明合病; 必自下痢; 仲景用葛根汤以发两阳之表热 
;即所以治里热也。 此方即仿其义; 去姜; 桂之辛热; 以升麻代麻黄 
;便是阳明表剂; 而非太阳表剂矣。 葛根禀性甘凉; 可以散表实; 协 
升麻以上升; 则使清阳达上而浊阴下降。 可知芍药收敛脾阴; 甘草缓 
急和里; 则下痢自止; 可知治里仍用表药者; 以表实下痢; 而非里实 
故也。 痘疹自里达表; 出于少阴而发于太阳; 初起则内外皆热; 故亦 
宜于凉散耳。 若无汗加麻黄; 有汗加桂枝; 渴热加石膏; 咽痛加桔梗 
;头痛合芎芷散; 头面肿合消毒饮; 有少阳证加柴; 芩; 火盛加芩 ; 
连;凡邪在三阳; 以此出入; 无不利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参苏饮
属性: 治感冒风寒; 头痛发热; 憎寒咳嗽; 涕唾稠粘; 胸膈满 
闷; 脉弱无汗。 
人参八分 苏叶八分 干葛八分 前胡八分 陈皮八分 枳壳八分  
茯苓八分 半夏八分 桔梗五分 木香五分 甘草五分 生姜五片  
大枣一枚 ; 右水煎; 热服取汗。 
【注】风寒感冒太阳则传经; 以太阳主表; 故用麻; 桂二方; 发营卫 
之汗也。 若感太阴则不传经; 以太阴主肺; 故用此汤外散皮毛; 内宣 
肺气也。 盖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故君人参以补之。 皮毛者; 肺之合 
也; 肺受风寒; 皮毛先病; 故有头痛无汗; 发热憎寒之表; 以苏叶; 
葛根; 前胡为臣以散之。 肺一受邪; 胸中化浊; 故用枳; 桔; 二陈以 
清之; 则咳嗽; 涕唾稠粘; 胸膈满闷之证除矣。 加木香宣诸里气。 加 
姜;枣以调诸表气。 斯则表里之气和; 和则解也。 以本方去人参加川 
芎;以前胡易柴胡; 名芎苏饮。 治气实有火者; 头痛甚亦加之。 喘嗽 
者;加杏仁以降气; 加桑皮以泻肺。 合四物名茯苓补心汤; 治气血两 
虚;及新产之后; 虚损吐血; 感冒伤风咳嗽; 最相宜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藿香正气散
属性: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 内停饮食; 头痛寒热; 或霍 
乱吐泄; 或作疟疾。 
藿香 桔梗 紫苏 白芷 厚朴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右十味; 加姜枣; 水煎; 热服。 
【集注】吴琨曰: 四时不正之气; 由鼻而入; 不在表而在里; 故不用 
大汗以解表; 但用芬香利气之品以正里。 苏; 芷; 陈; 腹; 朴; 梗; 
皆气胜者也; 故能正不正之气; 茯; 半; 甘草则甘平之品; 所以培养 
中气者也。 若病在太阳; 与此汤全无干涉; 伤寒脉沉发热; 与元气本 
虚之人; 并夹阴发热者宜戒。 又金不换正气散; 即平胃散加半夏; 藿 
香;凡受山岚瘴气; 及出远方不服水土; 吐泻下痢者主之。 盖平胃散 
;可以平湿土而消瘴; 半夏之燥以醒脾; 藿香之芬以开胃。 名曰正气 
;谓能正不正之气也。 
62。神术汤 主治三时外感寒邪; 内伤生冷而发热; 及脾泻肠风。 
白术三钱 防风二钱 甘草一钱; 右三味; 无汗用苍术加葱白; 生姜 
;有汗用白术; 生姜。 
【集注】柯琴曰: 此王好古得意之方; 仿仲景麻; 桂二方之义; 而制 
为轻剂也。 然此是太阴之剂; 可以理脾胃之风湿; 而不可治太阳之风 
寒;亦不可治阳明之表证; 与少阳之半表里也。 『内经』所谓春伤于 
风;邪气留连而洞泄; 至夏而飧泄; 肠澼者宜之。 若冬伤于寒; 至春 
而温病者; 又非所宜也。 今人不知仲景立方之旨; 只恐麻黄; 桂枝之 
伤人也; 得此平和之剂恃为稳当。 不知营卫不和; 非调和脾胃者所可 
代;胃家之实者; 非补虚之品所能投; 肝胆之相火往来; 少阴之水火 
相射者; 不得以燥剂该摄也。 先明药之理; 始得方之用; 能知方; 始 
可用方而不执方。 若病在太阳; 先发阳明之汗; 是引贼破家; 张洁古 
岂独为葛根道哉!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麻黄加术汤
属性: 治湿家身烦疼。 
麻黄三两 桂枝二两 甘草 ( 炙 ) 二两 杏仁七十个 白术 ( 炒 
)四两; 右五味; 以水九升; 煮麻黄 ; 减二升; 去沫; 纳诸药; 煮 
取二升半; 去滓; 温服八合; 覆取微似汗。 
【集注】程知曰: 此汤为湿家表散法也。 身疼为湿; 身烦为热。 加白 
术于麻黄汤中; 一以助其去湿; 一以恐其过散; 此治湿之正法也 
。发散方中加白术; 又为张洁古; 王好古二人开法门。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桂枝附子汤
属性: 主治伤寒八九日; 风湿相抟; 身体烦疼; 不能转侧 
;不呕不渴; 脉浮虚而涩者。 
桂枝四两 附子 ( 炮 ) 三枚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 以水六升; 煮取二升; 去滓; 分温三服。 
【集注】程知曰: 湿与风相抟; 流入关节; 身疼极重; 而无头痛; 呕 
;渴等证; 脉浮虚者风也; 涩者寒湿也。 风在表者; 散以桂 ; 甘之 
辛甘。 湿在经者; 逐以附子辛热。 姜; 枣辛甘; 行营卫通津液以和表 
。盖阳虚则湿不行; 温经助阳散湿; 多借附子之大力也。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栝蒌桂枝汤
属性: 治太阳证备; 身体强几几然; 脉反沉迟; 此为痉; 
此汤主之。 
栝蒌根二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 
枚 ; 右六味; 以水九升; 取三升; 分温三服; 取微汗; 汗不出; 食 
顷须啜热粥发之。 
【集注】喻昌曰: 伤寒方中; 治项背几几; 用桂枝加葛根汤矣。 彼之 
汗出恶风; 其邪在表; 而此之太阳证; 罔不具备; 其邪之亦在于表可 
知也。 但以脉之沉迟; 知其在表之邪为津液内竭所召; 不当从风寒之 
表法起见; 故不用葛根之发表解肌; 改用栝蒌根之味苦入阴; 擅生津 
液之长者为君; 加之桂枝和营卫; 养筋脉而治其痉; 乃变表法为和法 
也。然既君以栝蒌根当增之; 桂枝为臣当减之。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水解散
属性: 治天行时气; 初起头痛; 壮热等疫。 
大黄四两 白芍二两 黄芩 甘草 ( 炙 )  桂心 麻黄各三两; 右 
为粗末; 每撮一两 ; 水煎服。 汗下不再服。 

卷三删补名医方论
二圣救苦丹 
属性:川大黄 ( 生 ) 一斤 皂角 ( 猪牙者; 去皮弦; 微炒 ) 四两; 右为 
末;和匀; 水泛为丸; 每服三钱; 无根水下。 弱者减服。 
【注】天行时气; 即四时不正之气; 感而为病者; 初不名疫也。 因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