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脉浮而细滑,伤饮。 
【注】 
凡饮病得脉浮而细滑者,为痰饮,初病水邪未深之诊也。 
【集注】 
李□曰:饮脉当沉,今脉浮者,水在肺也。 
@@@ 
脉沉者,有留饮。 
【按】 
此条系在四肢历节痛之下,今分在此。 
【注】 
凡饮病得脉沉者为留饮,水邪将深之诊也。 
【集注】 
程林曰: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故脉沉者为水饮。 
李□曰:经云:沉,潜水蓄是也。 
@@@ 
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 
汤主之。 
【按】 
「此为留饮欲去故也」句,当在「利反快」之下,必传写之□。 
【注】 
凡饮病得脉伏者,为伏饮,水邪已深之诊也。凡病饮之人,欲自下利,利后通快,此 
为所留之饮,欲自去而愈故也。若虽利,利反不快,心下续有坚满,乃所留之饮盘结 
不欲去也,宜攻之以甘遂半夏汤。方中反佐甘草以激之,意在所向无前,即潜伏难攻 
,水结未有不破者;因自下利,故又佐芍药以约束之。防胜后穷追不止也。 

卷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甘遂半夏汤方
属性: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十二枚 芍药五枚 甘草(炙) 
如指大一枚 
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去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集解】 
程林曰:留者行之,用甘遂以决水饮,结者散之,用半夏以散痰饮。甘遂之性直达, 
恐其过于行水,缓以甘草白蜜之甘,收以芍药之酸,虽甘草、甘遂相反,而实有以相 
使,此酸收甘缓,约之之法也。『灵枢经』曰:约方犹约囊。其斯之谓欤! 
尤怡曰:甘草与甘遂相反,而同用之者,盖欲其一战而留饮尽去,因相激而相成也。 
芍药、白蜜不特安中,亦缓药毒耳! 
@@@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问曰:四饮何 
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下, 
欬吐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欬逆倚息,气短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注】 
设问曰:夫饮,不止于留饮伏饮也,而世谓饮有四者何也?师曰:留饮、伏饮,言饮 
病新久深浅之理也,今世所谓四者,有痰饮、悬饮、溢饮、支饮,言饮病之情状也。 
四饮亦不外乎留饮、伏饮之理,但因其水流之处,特分之为四耳!由其状而命之名, 
故有四也。痰饮者,水饮走肠间不泻,水精留膈间不输,得阳煎熬成痰,得阴凝聚为 
饮,凡所在处有声,故在上则喉中有漉漉之声,在下则肠间有沥沥之声,即今之遇秋 
冬则发,至春夏则止,久欬嗽痰喘病也。悬饮者,饮后水流在□下,不上不下,悬结 
不散,欬唾引痛,即今之□下有水气,停饮□痛病也。溢饮者,饮后水流行归于四肢 
,当汗出而不汗出,壅塞经表,身体疼重,即今之风水、水肿病也。支饮者,饮后水 
停于胸,欬逆根据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水肿状,即今之停饮,喘满不得卧之病也。 
【集注】 
赵良曰:水行走下,而高原之水,流入于川,川入于海,塞其川则洪水泛溢,而人之 
饮水亦若是。『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今所饮之水,或因脾气而不上散,或因 
肺气而不下通,以致流溢,随处停积,而为病也。 
程林曰『内经』云:土郁之发,饮发于中。以其性流衍不常,治法亦有汗下温利之异 
。 
李□曰:夫饮有四,而此独以痰饮名,总之水积阴或为饮,饮凝阳或为痰。则分而言 
之,饮有四,合而言之,总为痰饮而已。 
尤怡曰:素盛今瘦,知其津液尽化痰饮,故不复外充形体,而反下走肠间也。饮水流 
溢者,水多气逆也,其流于□下者,则为悬饮;其归于四肢者,则为溢饮;悬者悬于 
一处,溢者溢于四旁。其偏结而上附心肺者,则为支饮,支饮者,如水之有派,木之 
有枝,附近于藏而不正中也。欬逆倚息不得卧者,上迫肺也。 
@@@ 
水在心,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 
重。水在肝,□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 
【按】 
心下悸之「心」字,当是「脐」字,必传写之□。 
【注】 
四饮之水,或留膈间,或留肠间,或留□下,或留肢体,或留胸中,然不能尽水之为 
病也。故又发明水之在心者,心下坚□,短气而悸,不欲饮水也;水之在肺者,吐涎 
沫,渴欲饮水也;水之在脾者,少气身重也;水之在肝者,□下支满,嚏而痛也;水 
之在肾者,脐下悸也。医者以此触类而通之,则水之病,自无遁情矣。 
@@@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按】 
支饮胸满之「胸」字,当是「腹」字,若是胸字,无用承气汤之理,是传写之□。 
【注】 
支饮胸满,邪在肺也,宜用木防己汤、葶苈大枣汤。支饮腹满,邪在胃也,故用厚朴 
大黄汤,即小承气汤也。 
【集注】 
尤怡曰:胸满疑作腹满,支饮多胸满,此何以独用下法?厚朴大黄与小承气汤同,设 
非腹中痛而闭者,未可以此轻试也。 

卷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厚朴大黄汤方
属性: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 
心下有痰饮,胸□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详出其证,以明其治也。心下有痰饮,谓痰饮之水流在膈间,故胸□支满; 
支满则阻碍阳气,不得上通于头目,故目眩也。主以苓桂术甘汤者,利水而通阳气也 
。 
【集注】 
李□曰:胸□支满,痰饮停滞于中也;目眩,阻遏阳气不上升也。茯苓淡渗以利水饮 
,桂枝宣导以行阳气,白术去湿健脾,甘草和中益气,同为补土制水之剂。 

卷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苓桂术甘汤方
属性:(见上) 
@@@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已椒苈黄圆主之。 
【注】 
此又承上条互详其证,以别其治也。心下有痰饮,喉间有漉漉声,肠间有水气,肠中 
有沥沥声者,用苓桂术甘汤,即温药和之之法也。若更腹满,则水结实矣,口舌干燥 
,则水不化矣。故以防己、椒目、葶苈、大黄,前后分攻水结,水结开豁,则腹满可 
除。水化津生,则口燥可滋。小服而频,示缓治之意。稍增者,稍稍增服之。口中有 
津液渴者,乃饮渴也。加芒硝者,以峻药力耳! 
【集注】 
李□曰:腹满,水聚于胃也。肠间有水气,则湿渍中焦,津液不为灌溉,故口舌干燥 
。前云水走肠间,沥沥有声为痰饮,此肠间有水气,即痰饮也。 

卷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圆方
属性:防己 椒目 葶苈(熬) 大黄各一两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 
芒硝半两。 
【集解】 
程林曰:防己、椒目导饮于前,清者从小便而出;大黄、葶苈推饮于后,浊者得从大 
便而下也。此前后分消,则腹满减而水饮行,脾气转而津液生矣。若渴则甚于口舌干 
燥,加芒硝佐诸药,以下腹满而救脾土。 
@@@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注】 
沉主里,弦主饮,悬饮之病,属饮停里,故主悬饮内痛也。 
@@@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注】 
此承上条,以明其治也。主以十枣汤,亦形气实者宜之,若形气稍虚,又当临证斟酌 
也。 
【集注】 
赵良曰:脉沉病在里也。凡弦者,为痛、为饮、为癖,悬饮结积在内作痛,故脉见沉 
弦。 

卷三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十枣汤方
属性: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枣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 
匕,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服半钱,得快利后,糜粥自养。 
【集注】 
李□曰:三物皆味苦,苦以泄之,能直达水饮窠囊之处,但恐峻利泄人真元,故加大 
枣甘以缓之,且枣为脾果,补土所以制水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