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之中。所以成乎坎也。内经并无命门之经。何以循经而见脉于寸口乎。)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吴注。
浮取之而脉沉。为病在里。)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沉取之而脉浮。为病在表。)推而上之。上而不下。腰足
清也。(上部盛而下无阳气。升而不降。故腰足冷。)推而下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下部盛而上无阳气。降而不升。
故头项痛。甲乙经作推而上之。下而不上。推而下之。上而不下。文尤顺而义同。昂按。此即五常政大论所谓上取下取。
内取外取。以求其过是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脉少血少。故有腰痛脊痛。不仁不用等病。)(脉
要精微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以五脏之脉。为决生死之纲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始。病源也。母应时旺气也。)
所谓五决者。五脉也。(即五脏之脉。)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相。犹色也。)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
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赤(色赤。)脉之至也。喘(脉来喘急。)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
(心
肺藏高。故皆言喘。喘为心气不足。坚为病气有余。痹者。藏气不宣行也。)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
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金火相战。)得之醉而使内也。(酒味辛热。助火
克金。加之使内。则肾气虚。虚必盗母气以自养。肺金益衰。而不能行气。故气积于胸中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
(长而弹手。为弦紧为寒。)有积气在心下。支 。(支主 胁。肝主胁。胁近心。故曰心下。)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
疝同法。(肝脉络阴器。故疝亦属肝病。)腰痛足清头痛。(肝脉所过。阴脉者。下行极而上。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
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王注。若肾气逆上。则为厥疝。不上则但为脾积。)女子同法。(女子亦有疝。
但不名疝而名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脾主四肢。风木克土。)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上字未详。马注。尺
脉之上。坚而且大。)有积气在少腹与阴。(阴器。)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湿气趋下。必归于肾。)(五脏生成
论)
天地之至数。合于人形气血。通决死生。为之奈何。曰。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九为奇数之极。)一者天。
二者地。三者人。因而三之。三三者九。以应九野。故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
疾。上部天。两额之动脉。(额两旁动脉。王注。足少阳脉气所在。)上部地。两颊之动脉。(鼻之两旁。近巨 之分动脉。
足阳明脉气所行。)上部人。耳前之动脉。(耳前陷中动脉。手少阳脉气所行。)中部天。手太阴也。(谓肺也。寸口中经
渠穴动脉。)中部地。手阳明也。(谓大肠。手大指次指歧骨间。合谷之分动脉。)中部人。手少阴也。(谓心脉。掌后锐
骨之下。神门之分动脉。)下部天。足厥阴也。(谓肝脉。毛际外羊矢下一寸半陷中。五里之分阴股中动脉。女子取太冲。
在足大趾本节后二寸陷中。)下部地。足少阴也。(谓肾脉。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太溪之分动脉。)下部人。足太阴也。
(谓脾脉。足鱼腹上。越两筋间。阴股内箕门之分动脉。)故下部之天以候肝。地以候肾。人以候脾胃之气。中部天以候
肺。地以候胸中之气。(肠胃。)人以候心。上部天以候头角之气。地以候口齿之气。人以候耳目之气。三而成天。三而
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藏。故神藏五。形藏四。合为九藏。(王注。肝藏魂。肺
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肾藏志。是谓神藏五。一头角。二耳目。三口齿。四胸中。是谓形藏四。张注。形藏四。谓胃
大小肠膀胱。藏有形之物也。胆无出无入。三焦有名无形。皆不藏有形者也。于理亦通。但于本文欠贯。马注。古人诊
脉。凡头面手足之动脉。无不诊之。犹伤寒论多以趺阳脉言之也。其九候法。亦以三部中有天地人。与后世之浮中沉不
同也。颇得古义。)必先度其形之肥瘦。(大抵肥人脉沉。瘦人脉浮。)以调其气之虚实。(肥人血实气虚。瘦人气实血虚。)
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此言刺法。统肥瘦而言。)必先去其血脉。(刺去留邪。)而后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形盛
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喘满。)者死。(形气不相得。)形气相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
候。皆相失者死。目内陷者死。(诸脉皆属于目。)察九候独小者病。(九部之中。一部独小。下同。)独大者病。独疾者
病。独迟者病。独热者病。独寒者病。独陷下者(吴注。沉伏。)病。(此九候中。又有七诊之法。)九候之脉。皆沉细悬
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寒热病者。以平旦死。(吴注。寒死夜半。热死日
中。平旦为阴阳交会之中。)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火旺于午。)病风者。以日夕死。(风属卯木。日入申酉。属金。
金克木。)病水者。以夜半死。(水旺亥子。)其脉乍疏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死。(辰戌丑未土日。脾绝故也。)形
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
不死。(风病之脉。有独大独疾者。经血不足。有独小独迟者。)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者死矣。必发哕噫。(胃为哕。
呃逆也。心为噫。嗳气也。)(三部九候论)
色多青则痛。多黑则痹。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皮部论)
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曰。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皆为变也。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子
病及母。)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木邪克土。)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惊则气乱。神无所根据。故
喘出肺而伤心。)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水气通肾。)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故曰。诊病之
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故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
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经脉别论)
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心志不乐。营血不生。)尝富后贫。名曰失精。(富
则膏粱。贫则藜藿。藏液不生。)五气留运。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内无可求。外无可验。)诊之
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恶寒之貌。)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营。(王
注。血为忧煎。气随悲减。)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治之一过也。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
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逆气上行。满于经络。使神气离散。)
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病能论。奇恒者。
言奇病也。)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失势。)及欲
侯王。(妄念。)故(旧也。)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 为挛。(不
得志而气血伤。筋骨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委曲随顺。)乱至失常。病不能移。此治之四过也。凡诊者。
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吴注。始病今病。以及余事。)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王注。男阳气多。左大为顺。女阴气多。
右大为顺。)离绝菀(郁。)结。忧恐喜怒。(王注。离。间其亲爱也。绝。断其所怀也。菀。思虑郁积也。结。怫郁不解
也。忧则志苦。恐则气下。喜则惮散。怒则逆乱。)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