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627-顾松园医镜-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将脱,宜用大剂理中汤,加白芍、大枣、乌梅,不止,佐以升提固涩之剂。病新愈后,元气已虚,邪 
热未净,或起居作劳,复发热者,谓立劳复,宜甘寒益虚清热之药,随症施治。因多食而复发者,谓之食 
复。缘脾胃气弱,不能消谷,轻则健脾消食,重则微下,或用攻补兼施之法可也。但日暮微烦者,当 
减损谷食,休养脾胃,不药自愈。以上既明伤寒,既明六经 
症治,以及合病并病坏病,过经不解,并劳复食复等症,而尤不能无言者,其治法之要,不可不悉也。 
节庵云∶伤寒治法,得其要领,易如拾芥,若求之多岐,则支离破碎,如涉海问津矣。盖脉症与理而 
已。脉以浮大数滑为阳,沉小迟涩为阴。叔和云∶指下难明者真言也,夸言通晓者,但能言而不能行 
也。余尝法节庵之秘,专以浮沉迟数大小滑涩,察其有力无力,则病之表里虚实,阴阳寒热,无遁情 
矣。证者,如获贼则证其为盗,故一经有一经之的证,如上文之所述者,皆是。如见何经之症,即发 
何经之药。仲景曰∶日数虽多,但有表症而脉浮大者,仍宜解表,日数虽少,但有里症,而脉沉实者, 
即当攻里。若同而异者明之,似是而非者辨之,用药当如盘珠,慎勿刻舟求剑。景岳云∶余尝治此症, 
多非本门正方,辄随手而应,无他,药对症而已矣。所谓理者,知其常,通其变也。得真理则治无一 
失。昔贤治伤寒立六法,曰∶汗、吐、下、温、清、补。夫表有邪,不汗之何从而出。仲景曰,凡发 
汗,温服汤药,其方虽言日三服,若病剧不解,可半日中尽三服。又曰∶凡作汤药,不可避晨夜, 
初病即治,不等早晚,则易愈。此所以汗不嫌早。但汗法有三∶一曰温散。经云∶发表不远热。又曰∶ 
寒无犯寒,故身虽大热,必用辛温。二曰凉解。炎热炽盛,表里枯涸,阴气不营,亦不能汗,宜用辛凉 
。三曰平解。病在阴阳之间,既 
不可温,又不可凉,但宜用平解表而已。二曰吐。吐者治在上也。吐中有发散之意,可祛胸中之实 
邪,若无实邪在上,不可用之。故所用既少,而法亦无多。三曰下。下者攻其里也。实邪内结,不下从 
何而去,但当察症之轻重缓急而变通用之,若非大满燥实坚者,不可轻下,此所以下不嫌迟也。四曰 
温。温者温其中也。脏有寒气,不温之何自而除。然伤寒乃传经热症,岂有中反变寒之理,或因过用 
寒凉,间有可温之者,所当详审。节庵云∶误用姜、附,令人失血发狂,辛热耗其津液,燥热助其邪热, 
庸医杀人莫此为甚。五曰清。清者清其热也。有热无结,本非下症,若不清之,热何由散,下后余邪,亦 
宜清也。六曰补。补者救其虚也,盖人受外感之邪,惟元气旺者,始能领药势以驱邪外出,所以虚弱之 
人,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去,非真取其补 
养虚弱也。即和解攻里药中,有人参之大力者居间,正气得伸,则邪气自不争而退舍,不过借之以得其平, 
亦非偏补一边之意也。而不知者,方谓伤寒无补法,邪得补而弥炽,断不敢用,以致体虚病感之人,百无 
一活!独不观古方解表,有参苏饮,败毒散,和解有小柴胡汤,白虎汤,攻里有黄龙汤,皆借人参之力, 
领出在内之邪,仲景、节庵,未尝不用,盖 
不当用参而用之杀人者,皆是与 、术、归、姜、桂、附等药同行温补之所致,不与羌、苏、柴、葛、 
芩、羔、硝、黄同用汗下和解之法所致。汗下和解药中,兼用人参,并不伤人,嘉言辨之甚明,且誓之 
曰∶今后有以汗下和解药中,不宜用人参之言误人者,死入犁耕地狱。景岳亦云∶伤寒虽其万变,虚实 
二字,可以提纲,正胜则愈,邪胜则死。正气实者,虽感大邪,其病亦轻,抗力强也。正气虚者,虽感 
微邪,其病亦重,抗力弱也。气实而病者,攻之即愈,虽不服药,经尽即安,何足虑也,所可虑者,惟挟虚 
耳。但今之人,患挟虚伤寒者,十尝六、七,而庸浅之辈,不能察其虚而为之补救,且恣意攻之,不死何 
待。又曰∶如表邪不解,屡散之而汗不出者,阴气不能达也。盖汗即水也,水既不足,汗自何来?人知汗 
属阳分,升阳可以解表,而不知汗生于阴,补阴最能发汗,今有饮水而汗出者,即其验也。又如内热不 
解,屡清之而火不退者,阴不足也。人知惟寒凉可以祛热,而不知壮水方能熄火也。故人伤于寒而为热, 
则阳胜阴伤,是当补阴,所以伤寒偏死下虚人者,以邪传少阴,热涸残阴也。沈氏云∶人有房劳伤其 
阴,复遇风寒乘虚感入肾间,即病身热似火燎,口渴烦躁,经谓是人阴气虚,阳气盛,少水不能制盛 
火,而阳独治,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也。 
必以大剂先滋其阴,俾阴气不绝,然后疏表,始为合法。知此六者,用药即握伤寒之要,不必求之多 
岐矣。至若观病法则之精,无过节庵,姑举其所言,而补其所未备。凡治伤寒,先问始于何日,以知 
久近;起于何因,以知病本,时下所见何症,根据经断为何病。次问饮食之喜恶多寡,二便之滑涩有 
无,以察其肠胃之乖和。口之渴与不渴,饮水之多与不多,以察其津液之存亡。然后观神色,以定其 
吉凶。目赤为热甚,目黄为疸症,但发黄有湿热瘀血之不同。次看唇齿润燥,以及舌上有无苔状,辨里 
热之轻重,听其声之清浊长短若何,识其在中之虚实。后以手按其心胸至少腹有无痛处,如按之而痛, 
当审其气结胸胃与瘀血之异。更当究其服过何药,效与不效,并平素有无宿疾病症,一一详明,参之以 
脉,则有是病,即用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无不桴鼓附应矣。但杂症之类伤寒者甚多,嘉言虽云类 
伤寒名目一出,则头上安头,愈求愈失,其言果善。然后学失此辨症之一法,似为缺文,故仍为拈出以 
明之。夫类伤寒,节庵分为五症。一曰痰饮。中脘伤痰,亦能憎寒发热自汗,胸膈满闷喘逆,但头不痛, 
项不强,与伤寒异耳。二曰食积。胃中伤食,亦身体发热,间有头痛,但身不痛,必左脉平和,右脉有 
力,有嗳腐吞酸,痞胀满痛等症,与伤寒异耳。三曰虚 
烦。谓诸虚烦热,如劳倦伤脾,亦发热自汗,但不头痛,亦不恶寒,必左脉和平,右脉无力,少气懒 
言,四肢倦怠。又如纵欲伤肾,亦微寒发热,或头胀微痛,但其发时,必在午后子前,有五心烦热,腿 
胫酸软,肾虚诸症,与伤寒异耳。四曰瘀血。因斗殴跌仆,负重闪挫,血瘀在外,或即发,或久远而 
发,亦寒热自汗,但心胸或胁下,或少腹,按之满痛为辨耳。五曰香港脚。足受湿气,亦头痛发热,恶寒 
呕逆,但起于脚胫肿痛为异耳。伤寒虽重症,能明六经症治,合病并病诸病,以及六法治要,观病准绳, 
更详审类伤寒诸症,如是投剂,而犹误杀人者,吾未之前闻。虽云大略,孔子曰∶举一隅当以三隅反。 
易曰∶变而通之,神而明之,存乎其人。所谓由浅而入深,由博而反约者,其在斯乎。学人慎勿忽诸。 

卷六·射集
温热
属性:温热病者,乃感冒时令之温邪热邪为病,发于三、四五、六月者是也。世俗不知,概以春夏秋三 
时感冒,俱称为伤寒,辄用仲景节庵诸书,发表温里之法,误杀苍生,不得不辨。今将四时感冒症脉 
病名,逐一详明,庶不误治。夫伤寒者,乃大雪以后为终之气,足太阳寒水司令,冰冻严寒,触冒寒 
邪,即头疼发热恶寒,身疼腰痛,脊强无汗,脉浮而紧,此寒邪伤于太阳营分,故谓伤寒,麻黄汤主 
之。若头疼发热恶风,自汗脉浮而缓,此风邪伤于太阳卫分,即为伤风,桂枝汤主之。若头疼发热恶 
寒,身疼腰疼脊强,无汗烦躁,脉浮而紧,此风寒两伤营卫,大青龙汤主之。三证总为伤寒,此则宜 
遵二氏之书治法,喻嘉言之《尚论篇》,陶节庵之《家秘的本》,《杀车槌法》所并宜深玩也。立 
春以后为初之气,厥阴风木司令,或初春寒气应去而未去,如见上项太阳诸症,仍为伤寒,宜以前汤 
小剂发表,或用 
九味羌活汤加减治之。若值天气温暄,微温之风,人感即病,谓之风温症。显往来寒热,头痛恶风, 
口苦咽干,目眩耳聋,胸胁肋髀俱痛,不能转侧,或恶心呕吐,胃脘当心而痛,自汗脉弦,邪在足少阳 
也,当以辛凉轻散,小柴胡汤加减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