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他们的行动慢了一点,只听一个声音道:
“此事不妥,臣下年纪尚青,相国一职,万万担当不起!”
却是王奇冷眼看到公卿大臣们的反应,主动出来谦让。
他本来也没准备真的要当相国,让张辽这样说,只不过是漫天要价,顺便再看看朝臣们的反应,到洛阳后好安排这些人的去向。
他这么一说,公卿大臣们到反而不好再说什么了。人家救了自己,现在已经在谦让了,自己难道还能再当面训斥嘛。
“这个!”刘协听了张辽的话就是一愣,他虽然年幼,但也知道相国可不能乱拜,再听到王奇主动推辞,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杨太尉!你是老臣,你觉得该如何封赏王将军!”刘协只得转求杨彪。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中) 第一百廿二章 迎帝回京
杨彪听到刘协的问话,心中也有点为难。
当初就是他提议请王奇来救驾的,王杨两家也算是世交,与情与理,自己都应该尽可能的帮助王奇获得更高的封赏。只是看今天的情形,那个匈奴中郎将似乎和王奇是一伙的,如果他刚才要求封王奇为相国,其实就是王奇本人的意思的话,那自己就是厚着这张老脸,也得忘恩负义一番了。
“陛下!老臣觉得这件事还是先问问王大人的意思才好,看看王大人想要什么封赏!”杨彪不慌不忙的对刘协答道。
还是先探探王奇的口风,也许是自己多疑了。毕竟,王允这样的忠臣,应该不大可能养出一个像董卓一样的奸臣。
“哦!对了,孤还没问问王将军的意思呢。王将军,你想要孤怎么封赏你呢?”刘协乖巧的问道。
王奇听了杨彪的话,就知道他在怀疑自己是不是想当第二个董卓,虽然现在天子和公卿全都在自己掌握之中,但河内毕竟不是自己的地盘,如果做的太过分的话,难保不出意外。
“陛下!臣来救援天子和公卿,那是臣的本分,那里敢要什么封赏!只是臣的先父,为国尽忠,清除董卓,却徒遭李郭害死,前次吕布已经以陛下之命前去吊唁,如果陛下真想封赏的话,还请陛下将封赏追赠先父!”王奇跪伏在地,声音已经有点哽咽。
王奇这么一说,那些公卿大臣们的脸上就有点好看了,不少人都参加了王允主持的行动,现在王允已经死了,自己却还在算计着他的儿子,心里自然觉得有点难堪,只是面上却还得配合着露出一片哀伤。尤其是太尉杨彪,太傅黄琬和太仆韩融等人,当日他们都参加了王允的行动,现在众人都得封高官,而王允却已身死,到真的觉得有点悲泣。
天子刘协听到王奇这样说,也是十分悲伤。当日王允杀董卓一事,他的印象到并没什么特别的,只是想想当初十常侍之乱,王允在夜间抱着自己和皇兄回京这件事,顿时也感到十分哀伤。那个白胡子老头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好了。
王奇这一张感情牌打对了!
“好!当初王司徒两次救驾,现在又王将军再次救驾,王氏一门三次救汉室于危难之中,实在是莫大的功劳,孤决定追封王司徒为相国!王将军拜为大将军!”刘协激动的道。
那幼稚的小脸上竟然露除了一丝王者气质,让人不敢正视。
此时的刘协并没有能力行使真正的权力,但并不妨碍他拥有这样的权力。虽然不能下这个命令,但既然下了,那还是得算数的。杨彪和其他的几个大臣都感到有点无奈,先是董卓摄政,后来又是吕布专权,刘协并没有真正的管理过政务。刚刚赶走了吕布,但以刘协的年龄,却并不适合直接掌管朝政,按照大臣们的意思,接下来的政务应该是由他们掌管了,那知道这边摄政的人选还没安排,那边刚进城的周瑜就以安全为由,将天子单独安置了。
对他们来说,今天朝会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把摄政的事情定下来,那想到刘协一时激动,还没问他们的看法,就已经把王奇拜为大将军了,不管今天有几个大臣们能摄政,这个位比三公的大将军,无疑将是摄政大臣中的一个实权人物。
既然已经成了事实,杨彪等人也不准备这件事情上纠缠,再次向刘协跪奏道:
“陛下,现今非常时期,朝政繁杂,还请陛下任命一二大臣暂摄政务,以辅佐陛下处理国事!”
“陛下!如今吕布远遁,尚未捕获,此事还是还都之后再议为好!”王奇连忙出奏道。
现在可不能让杨彪他们分权,在河内是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的。到了京师洛阳,一切就由不得他们了。
听到王奇这样说,杨彪到对自己先前的看法有点不好意思,此时如果群臣摄政,最大的获益者应该就是王奇了,但王奇竟然推托摄政,看来他还是真心效忠朝廷的呀。
群臣见状,自然不敢再上奏了。
“好!既然这样,那就请大将军赶快会送孤回京!”刘协兴奋的道。
这儿的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和洛阳的繁华根本不能相比,要是回到了洛阳,自己一定要好好的玩一玩。
“陛下!”正当刘协在卫士的示意下准备宣布退朝时,一个大臣又出列奏道:“董卓和吕布的同党李儒,鸩杀少帝,绢杀太后,犯下亘古未有之大罪,还请陛下下旨将此人处死!”
王奇本来以为这件事会被他们疏忽掉了,想不到竟然还是出来了,只得示意张辽出来。
“那李儒百死不足与惜,只是前日他以天子和众公卿为挟,才不得不答应饶他性命,如今如果再要追究,恐失信与人!”张辽不温不火的道。
他本人也不喜欢李儒这样的人,但听说这些大臣们竟然出尔反尔的要求处死李儒,反倒对这些大臣更反感了。
“这个……”刘协很为难,要按他脾气,当然是直接将李儒处死了,但张辽说的也比较有道理,自己并不想让人说自己这个天子是出尔反尔的人。
他还比较聪明,从刚才杨彪他们的话中,知道此时的自己还不能完全的行使自己权力,所以准备先问问众公卿大臣的意见。
“大将军以为该如何处理李儒此人?”
很明显,现在刚刚被任命为大将军的王奇已经在他心目中有了重要的地位,成为他最重要的依靠。
“陛下!既然当初答应绕李儒性命,陛下和张将军再追究的确有失信之虑,但臣并没有答应。那李儒所行之事的确天怒人怨,决不能再留在朝中,臣以为看在他投降的份上,赐鸩酒处死即可!”王奇恭敬的道。
他这样既照顾了天子的颜面,又顾及了公卿的感情,当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了。群臣立刻觉得王奇是站在他们一边的,天子也觉得可以。到并没有怀疑会王奇会动手脚,毕竟说起来李儒勉强还算是王奇的仇人呢。
当王奇把喝了曼陀萝酒,丝毫没有反应的李儒抬给群臣看的时候,群臣只是叫太医鉴定一下,知道他没脉搏就算了,根本没仔细检查。(为了今后便于称呼,李儒就不改名了!大家知道有这么假死一事就行!)
再商量了一下回都事宜,封张辽为镇北将军,列侯,对太尉杨彪等人也进行了封赏,朝会就算是散了。
王奇推托掉上前示好的小官,只是向王允的昔日好友杨彪黄琬等人告了一下罪,表示现在忙着去处理回京事宜,等有空再去拜访,就匆匆的带着手下的众将离开了。
有件比较重要的事情王奇必须要处理,赵云虽说是自己的结义兄弟,但当初他可是全力支持刘备的,不知道他的政见是不是也和刘备的相同。
具体的行军事宜自然由黄忠关羽他们处理,王奇粗略的交待了一番,就回到自己的临时的驻地。
“看来那些大臣对二哥并不是很信任呀!”周瑜和赵云并未能参加朝会,听到王奇的叙说,自然也有一番看法。
“哼!这那是信不信任的问题,当初诏我救驾,也只是想利用我!如果我今天表现的稍微差强人意一点,他们现在就应该忙着拉拢我手头的那些将领了!”王奇不客气的道。
“这是为何?”赵云对于阴谋诡计不在行。
“那些大臣还不是想做第二个董卓!”周瑜是完全的站在王奇这一边的。
“呵呵!当董卓到不一定,想当霍光到是真的!”王奇笑道。
这些大臣只是好权,并没有称帝的野心。
赵云武艺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