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16-普济方·针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四针灸门
足厥阴肝经
属性:足厥阴之脉。起于大指聚毛之际(聚毛。大敦穴分也。素问曰。厥阴之根。起于大敦)。 
上循 
足跗上廉(太冲穴在焉)。去内踝一寸(中封之位也)。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足厥阴行足 
太阴之前。上踝八寸。而厥阴复出太阴之后也)。上 内廉(曲泉穴分也)。循股阴入毛中。 
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足厥阴为肝之经故其脉属于肝也)。络胆(胆者肝之维故肝脉络 
于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顽颡(灵枢经曰。顽颡者。分气之泄池)。连目 
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中(足厥阴自此行入手太阴)。是动则病(足厥阴常多血少气。今气先病。是谓是动也)。腰痛 
不可以俯仰(素问所谓腰脊痛不可以俯仰者。三月一振。荣华万物。一俯而不仰也)。丈夫 
疝。妇人少腹肿(素问所谓 疝。妇人少腹肿者。厥阴者。辰也。三月阳中之阴邪在中。故 
曰疝少腹肿也)。甚则嗌干(素问所谓甚则嗌于热中者。阴阳相搏而热。故嗌干也)。面尘 
脱色(面如有尘。而去其色脱去也)。是主肝。所生病者(血受病于气。是气之所生。故云。 
所生病也)。胸满。呕逆洞泄(凡中其经。内于肝。肝气乘脾。故为洞泄矣)。狐疝(狐夜不得 
尿日出方得。人之所病与狐同候。故曰狐病)。遗溺。闭癃(遗溺谓不禁。闭癃谓不行也)盛 
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 
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热。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足厥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上结于内踝之前。上循胫。上结内辅之下。上循阴股。结 
于阴 
器。络诸筋。其病足大趾支内踝之前痛。内辅痛。阴股痛。转筋。阴器不用。伤于内。则不 
起。伤于寒。则阴缩和。伤于热。则纵挺不收。治在行水清阴。其病转筋者。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曰季秋痹也。 
邪客于足厥阴之络。令人暴疝。卒痛。刺足大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 。男子立已。 
女子有顷已。左刺右。右刺左。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KT KT 。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 
捕之 
取其经厥阴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肝病热者。小便先黄。腹痛多 
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庚子甚。甲乙大汗气逆。则庚辛死 
刺足厥阴。 
足厥阴肝经。从足走胸中。长六尺五寸。左右共一丈三尺。凡二十六穴。 
大敦二穴。行间二穴。太冲二穴。中封二穴。蠡沟二穴。中都二穴。膝关二穴。曲泉二 
穴。阴包二穴。五里二穴。阴廉二穴。章门二穴。期门二穴。 

卷五针灸门
井荣俞经合部分
属性:凡人两手足各有此三阳三阴之脉。合为十二经脉。每一经中。各有井荣俞经合。皆出于 
井。 
入于合。经云。所出者为井。所流者为荣。所注者为俞。所行者为经。所入者为合。井者。 
东方春也。万物之始生。故言所出为井也。合者。北方冬也。阳气入藏。故言所入为合也。 
故春刺井。夏刺荣。季夏刺俞。秋刺经。冬刺合者。圣人所谓。因其时而取之。以泻邪毒出 
也。 
井荣所属。阴井木。阳井金。阴荣火。阳荣水。阴俞土。阳俞木。阴经金。阳经火。阴 
合水 
阳合土。昔圣人先立井荣俞经合。配象五行。则以十二经中各有子母。故刺法云。虚则补 
其母。实则泻其子。假令肝自病。实则泻肝之荣。属火。是子。若虚。则补肝之合。属水。 
是母。余皆仿此。若他邪相乘。阴阳偏胜。则先补其不足。后泻其有余。此为针医之大要 
若深达洞明。则为上工者也。 
足取膝下三阴三阳脉穴流注。手取臂下三阴三阳脉穴流注。用其针刺法遂有过补虚泻实 
如其施兵伐叛也。 
六十首俞穴。细而审之。各逐其藏府。井荣俞经合。常以五行定。方无一失也。以逐日 
取六 
十首。为井荣俞经合。足不过膝。手不过臂。当时克者谓之关。可以针。医无不愈疾也。时 
刻未至者谓之阖。无能愈其疾也。 
贾氏云。凡六十首者。原有二种也。有外行脉经六十首。又有内行血脉六十首。此法微 
妙。 
古圣人隐之。恐世人晓会。只载一说。今不传。愚自少岁。索隐井荣之法。始可着题。或曰 
因何名曰六十首也。答曰。谓气血一昼夜。行过六十俞穴也。各分头首。十日一终。营运 
十干。皆以五子建元日时为头是也。明广今辄将贾氏各分头首营运十干。六十首注穴之法。 
集其枢要。述之。庶令览者易悉。第一包括五脏五腑。各至本时相生五度。注穴之法。第二 
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刚柔相配相生注穴之法。人多只知阳干注府。阴干注藏。刺阴待阴 
干。刺阳候阳时。如是者。非秘诀云。假令甲日甲戌时。胆引气出为井。甲中暗有其己。 
乙中暗有其庚。故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归。夫有气则妇从夫。妇有气则夫从妇。故甲戌时 
胆出气为井。脾从夫行。脾亦入血为井。如是。则一时辰之中。阴阳之经。相生所注之穴皆 
有。他皆仿此。阳日气先脉外。血后脉内。阴日血先脉外。气后脉内。交贯而行于五藏六府 
之中。各注井荣俞经合无休矣。或不得时。但取其原亦得。 

卷五针灸门
十二经脉各至本时刚柔相配内行注穴
属性:十经血气。皆出于井入于合。各注井荣俞经合无休矣。或曰。脉有十二经。又因何只言 
十经 
其余二经不言者何。答曰。其二经者。三焦是阳气之父。心包络是阴血之母也。此二经尊 
重。不系五行所摄。主受纳十经血气养育。故只言十经阴阳二脉。逐日各注井荣俞经合各五 
时辰毕。则归其本。此二经亦各注井荣俞经合五穴。方知十二经遍行也。 
x三焦经x 
x关冲x(阳井)。液门(荣)。中渚(俞)。阳池(原)。支沟(经)。天井(合)。每日遇阳干 
合处。注此六穴。如甲日甲戌时。至甲申时。为阳干合也。 
x心包经x 
x中冲x(阴井)。劳宫(荣)。太陵(俞)。间使(经)。曲泽(合)。每日遇阴干合处。注此 
五穴 
假令甲日甲戌时。胆气初出为井。己巳时脾出血为井。阴阳并行。阳日气先血后。阴日气 
后血先。己巳时至己卯时为阴干合也。余干日辰。皆根据此。 
连前共六十穴。合成六十首。每一穴分得一刻六十分六厘六毫六丝六忽六秒。此是一穴 
之数 
六十穴合成一日百刻。每一时辰相生养子五度。各注井荣俞经合五穴。昼夜十二时辰。气 
血行过六十俞穴也。欲知人气所在。用五子建元日时。可见六十首是活法。根据此井荣刺病甚 
妙。 

卷五针灸门
五子元建日时歌
属性:甲己之日丙作首。乙庚之辰戊为头。丙辛便从庚上起。丁壬壬寅顺行流。戊癸甲寅定时 
候。六十首法助医流。 

卷五针灸门
五藏六府井荣俞经合
属性:甲日 甲与己合 
胆。胆为井(窍阴)。小肠为荣(前谷)。胃为俞(陷谷)。胆为原(邱墟)。大肠为经(阳溪) 
膀胱为合(委中)。 
胆引气行 木原在寅 
甲日甲戌时胆为井(金)。丙子时小肠为荣(水)。戊寅时胃为俞(木)。并过本原邱墟穴。 
木原在寅。庚辰时大肠为经(火)。壬午时膀胱为合(土)。 
甲申时气纳三焦。谓甲合还原化本。 
胆。窍阴为井胆中行。胁痛烦热及头疼。喉痹口干并臂痛。一针难步却须行。 
小肠。前谷为荥属小肠。喉痹颔肿嗌咽干。颈项臂痛汗不出。目生翳膜并除痊。 
胃。陷谷胃俞节后边。腹痛肠鸣 疟缠。面目浮肿汗不出。三分针入得获全。 
胆(原)。邱墟为胆是为原。胸胁满痛疟安缠。腋肿髀枢腿酸痛。目生翳膜并除痊。 
大肠。阳溪为经表腕边。颠狂喜笑鬼神言。心烦目赤头风痛。热痛心惊针下痊。 
膀胱。委中合穴 纹中。腰脊沉沉溺失频。髀枢痛及膝难屈。取其经血使能平。 

卷五针灸门
五藏六府井荣俞经合
属性:乙日 乙与庚合 
x肝。x肝为井(大敦)。心为荣(少府)。脾为俞(太名)。肺为经(经渠)。肾为合(阴 
谷)。化本包络。 
肝引血行。 
乙日乙酉时肝为井(木)。丁亥时心为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