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方
属性:x经验方∶x治汤火伤至妙,刘寄奴为末,先以糯米汤鸡翎扫疮上,后将末掺上,不
痛亦无痕。
x又方∶x以白芨末、白蔹末掺上,止痛生肌。
x又方∶x用石膏末油调敷愈。
x又方∶x慎火烂捣,捣如泥涂之效。此草一名挂壁青,高不上尺,青叶肥茎,江南人
家以盆栽之置房上,谚云避火草,而且青翠也。
x秘方∶x治火伤用大蜂房,不拘多少,为末,少用片脑香油调搽。
x又方∶x扁柏叶为末,油调敷。一方以鸡子清调尤妙。
x又方∶x黄葵花叶为末敷。
卷之七十九
竹木签刺门(药方十二道)
属性:x梅师方∶x治竹木刺入肉中不出,土牛膝茎捣烂涂之。
x又方∶x用乌羊粪研烂,水调涂之,或割象于屑津涂之,其刺头出,用指甲摘出。
x又方∶x嚼白梅肉敷之。
x又方∶x用鹿角烧末,唾津和涂之自出。
x桂蜡丸∶x治恶刺入肉不出,用桂皮为末,以黄蜡溶化和桂末作丸,如豆大,遇与刺
人一丸,置刺处,以湿纸五层扎定,用炭火炙蜡丸溶入肉刺内,其刺自出。无刺在
内者,尤见速愈,妙。
x又方∶x治刺不出者,用蓖麻子研烂,以绢帛衬伤处,为后敷药,时时看觑,若觉
刺出,即拔之,恐药太紧好肉努出也。
x又方∶x用豆豉嚼烂涂之,良。
x又方∶x用双杏仁捣烂,以车脂和涂之即出。
x又方∶x治诸竹木及针刺入肉不出者,用生姜、橘皮、盐等分,研为膏涂之自出。
x松脂方∶x治刺入肉痛闷,百理不瘥,松脂敷疮上,以帛缚三五日,当有根出,不疼不
痒,不觉自落。
卷之七十九杖疮门
药方
属性:x乳香膏x 治杖疮金疮一切打破俱好。
乳香 没药 川芎 自然铜(以上各七钱) 当归 羌活 独活 川牛膝 石膏 刘
寄奴 黑牵牛 黄柏 破故纸 白胶香 生地黄 熟地黄 赤芍药 白芍药 紫金皮 黄丹
白芷(各半两) 白蜡(一两) 麻油(四两)
上除胶、香、丹、蜡外,余药为末,入油内煎,以柳枝不住手搅。试将成膏,却入三
味,更试成膏,以生布滤净,以瓷器盛水,倾在水中,用软油单只纸贴疮上,深者,以膏涂
孔中。
x血竭膏x 治杖疮。
血竭 轻粉 干胭脂 密陀僧 乳香 没药(各等分)
上为细末,先以冷水洗净拭干,以猪脂溶调,搽在红纸上贴之。
x龙脑散x 治杖疮热毒疼痛。
龙脑(一字) 轻粉(钱半) 密陀僧(二钱) 麝香(少许) 黄丹(一两)
上为细末,每用干掺上,用青布贴之,留一孔去毒瓦斯。
x灵异膏x 治杖疮金疮跌打汤火伤,久不愈而成恶毒。
川郁金(三两) 生地黄(二两) 粉草(一两) 腊猪板油(一斤)
上锉入猪油内煎焦色,滤去渣,入黄腊四两,熬化搅匀,以净器收贮,浸在凉水中,一
日夜取起。用时先以温水洗疮,拭干,却敷膏在疮上,外以白纸贴之,止血定痛,且无疤痕,
治冻疮尤妙。
x散肿围药x 治杖疮未破,只青肿者,用此消肿定痛。
大黄 无名异(炒) 木耳(炒。各等分)
上为极细末,用蜜水调围四旁肿处。
卷之七十九杖疮门
药方
属性:x秘方∶x治杖疮不问已破未破,用生半夏为末,韭汁调敷妙,止痛止血且无痕。
x又方∶x单用大黄末一味,以鸡蛋清调敷愈。
x二黄膏∶x治杖疮奇妙,用黄丹、黄蜡、香油三味,先用香油四两,铁杓熬滚入
蜡一两,再熬化提起,入黄丹调得稀糊样为度,以油单纸摊贴,外用帛束之,不过三日愈。
x一方∶x治杖疮奇效,官粉一两,赤石脂一钱,水银一分,以麻油钵内,杵成膏,
搽疮上,盖上油伞纸,缚定立效。
x一方∶x治杖疮不作瘢痕,止痛,黍米炒黑研末,香麻油调搽患处。
x铁布衫∶x治打击不痛,未打之先服此药,再打,并不知痛。用乳香、没药、无
名异、自然铜、地龙、木鳖子去壳,先将钢 醋内淬七次,共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温酒
化下一丸,临时再酒一二盏,任打不痛。一方加草乌,以草乌入烧红土炕,醋泼蒸之
过日用。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世医号外科为易治,不过败毒敷贴而已,一切表里、轻重、虚实、攻补,弗之审
察,其不误人也几希。前代虽有外科等书,亦不深着明切。自薛新甫氏《心法》《发挥》,
及汪省之氏《理例》等书一出,然后集外科者颇知本源,由内而外,发表攻里,虚补实
泻,各有条纲,则有辨之而未详尽也。甫集二氏之要领,附于《医统》,俾业是者以为考
据之便云。
卷之八十外科理例上
外科引
属性:外科冠痈疽于杂病之先者,变故生于顷刻,性命悬于毫芒故也。夫痈疽之名,虽有
二十余证,而其要有二,何则?阴阳二证而已。发于阳者,为痈、为火、为实;发于阴者,
为疽、为郁、为虚。故阳发则皮薄、色赤、肿高,多有椒眼数十而痛浅;阴发则皮浓、色
淡、肿硬,状如顽肤,隐木而痛深。又有阳中之阴,似热而非热,虽肿而实虚,若亦而不
燥,欲痛而无脓,既浮而复消,外盛而内腐;阴中之阳,似冷而非冷,不肿而实,赤微
而燥,有脓而痛,外虽不盛,而内实烦闷。阳中之阴,其人多肥,肉紧而内虚;阴中之阳,
其人多瘦,肉缓而内实。而又有阳变而为阴者,草医凉剂之过也,阴变而为阳者,大方热
药之骤也。然阳变阴者,其证多,犹可返
于阳,故多生;阴变而阳者,其证少,不能复为阳矣,故多死。然间有生者,此医偶
合于法,百中得一耳。所谓发者,积于中而发于外也。大抵人之一身皆本于五脏,五
脏之气皆本于胃气,胃气为五脏之根本。故胃受谷,脾化之以生气,脾主肌肉,胃气传五脏,
而行血脉,以经络一身而昼夜一周。虽痈疽有虚实寒热,皆由气郁而成。其因有三∶内
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候于人迎,人迎者,左关是也。(人迎指左关,误也。内因
当候于胃脉之人迎。胃为五脏六腑之源,故主内因也。)外因候于气口,气口者,右关
是也。(以气口专指右关,误也。两手皆为气口,经曰∶气口者,太阴也。太阴肺司
皮毛腠理,故以外因候气口明矣。)人迎、气口脉和平,则为不内不外因也。其源
有五∶一、天行时气,二、七情内郁,三、体虚外感,四、身热搏于风冷,五、食炙爆、
饮酒、服丹石等热毒。以此五者为邪气,郁于胃中,胃气盛而体实,则邪气相搏而流注
于经络,涩于所滞血脉,会聚壅结而成痈。胃气弱而体虚,则邪气盛而宿于经络,凝
滞留积,血脉不朝,内腐而成疽。故曰∶外形如粟,中可容谷;外貌如钱,里可养拳。
恶毒脓管,寸长深满;脓血胶粘,用药可痊。臭秽无丝,血败气衰;阳绝阴盛,神仙难
医。医之用,当酌其宜,量人虚实,察病冷热,推其所因,究其所原,而后治之。治内外
相应,不可一概而施治矣。如病发于阳而极热,则当有顺其气,匀其血,气顺则邪毒宣通
而不滞,血匀则血脉流动而自散。盖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病者自安。外则用凉药
而触之,热盛则气得凉而易散,不散则热已痿而血凝于凉,此阳变而阴之渐,乃坏烂
之根也。急以温凉以治,解其外,攻四围之血路,出其中间已成之脓毒,然后根据法以收
其功也。如病发于阴而极冷,则内用平补之药,以宣其气,滋其血,助其元阳,健其脾
胃,待其饮食进,精神回,然后顺气匀血如常法;外用热药以朝会一身之气血,回死
肌,拔毒瓦斯,然后用温药以散之。其极冷者,或又为凉药所误,不得已用三建而回阳,则
病必旁出再作,方为佳,此阴变为阳之候,更生之兆也。若内阳不回,外证不见,是为独阳
绝阴,不可为矣。盖阳者气也,阴者血也。阳动则阴随,气运则血行;气不运则血死,血
死则肌死,肌死则病死矣。冷证则用热药者,不过行气血也,气血遇热则行,凉则止也。虽
然,冷热之药用之固妙,尤当先乳香、豆粉救其心,护其膜。盖
心为一身之膜;为五脏之囊 ,病之初发,毒必上攻心胞络,故先呕逆而后痈疽,或
先痈疽而后呕者。胞络根于心者,苟治之不早,则心主受毒,神无守舍,元气昏瞑矣。
病之初发,毒沁膀胱、肌肉,苟治之不早,则毒瓦斯透膜,膜透则元气泄,脏腑失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