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然也?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
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
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帝曰∶热厥何为而
然也?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
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
得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热盛于中,故热遍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 悍,肾气日衰,
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此言寒热二厥,皆损其阳气,竭其精气之所致也。四肢无气以营乏,则为厥逆。寒热虽异,虚损则同。)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岐伯曰∶阴气
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
也。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音县)
仆。阳明之厥,则颠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
热,胁痛, 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
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溺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热。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此六经之说厥状,皆有盛衰虚实,实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只以本经留呼多少而取之。
太阴厥逆, 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经脉行有左右,候其有过者取之,故云治主病
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语,治主病
者。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
逆,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
者死。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
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俯仰,
治主病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 ,治主病者。
x五脏生成论x曰∶卧出则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涩,凝于足者为厥。此
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大经队也。)故为痹厥也。
x评热病论篇x 帝曰∶有病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解,此为何病?岐伯曰∶汗出而
身热者风也,汗出而烦满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风厥。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巨阳主气,故先
受邪,少阴与其为表里也,得热则上从之,从之则厥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表里刺之,
饮之服汤。
上从之,谓少阴从太阳而上也。饮之汤,为止逆上之肾气也。
x热论篇x 帝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其愈
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
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毒者,最乘杀厉之气,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
名曰寒毒,藏于肌肤,至夏至气变为温病,夏至后变为热病,皆原于伤寒所至,故曰热病者,皆
伤寒之类也。【校正】按《伤寒论》变温变暑与王注异,王注本《素问》为说,仲景本《阴阳大
论》为说。
岐伯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寒毒薄于肌肤,阳气闭密不得发散,而
内怫结,故伤寒反病热。)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伤寒一
日,巨阳受之,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穴名)。故为诸阳主气也,故头项痛腰脊强。
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
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于脏者,故可汗而已。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
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已矣。其未满三日,可汗而已,其满三日,可泄而已。其病两
感于寒者,一日则巨阳与少
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
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六日当作三日,下文可见。)三阴
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脏不通,则死矣。帝曰∶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
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岐伯曰∶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其血气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
乃尽,故死矣。
此言两感于寒者,邪气悍暴之甚必死。
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九日少阳病衰,耳
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不满,舌干已而嚏。十二
日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大邪气也。)皆去,病日已矣。
此言不两感者,六日之后,邪气从始次第而自退,病日愈。
帝曰∶热病已愈,时有所遗者何也?(所遗,邪气未尽去也。)曰∶诸遗者,热甚而强食之,
故有所遗也。若此者,皆病已衰而热有所藏,因其谷气相搏,两热相合,故有所遗也。曰∶治遗
奈何?曰∶视其虚实,调其逆从,可使必已。曰∶病热当何禁之?曰∶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
食则遗,此其禁也。
此言遗禁者皆病愈不知禁谨而复作热,故曰遗也。
凡病伤寒而成瘟者,先夏至日者为病瘟,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x评热论篇x 帝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
为何?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
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已出而
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裨也。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且夫热论曰∶汗出而
脉尚躁盛者死。今脉不与汗相应,此不胜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是失志,失志者死。今见三
死,不见一生,虽愈必死也。
汗出脉躁,不胜其病,狂言失志,此三死也,乌能生?
x疟论篇x 帝曰∶夫 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岐伯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
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痛如破,渴欲冷冻饮料。
此论疟病之形状也,下皆发明此节之意。
帝曰∶何气使然?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阳兼疟邪
而言,谓疟邪随阳气而入于阴分。)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痛;
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内
外皆热则喘而渴,故欲冷冻饮料也。
此释上文阴阳交争,随经而作寒热也。
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此荣气之所舍也。(舍,犹居也。)
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
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搏,是以日作。曰∶其
间日而作者何也?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指疟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
出,是以间日而作也。夫疟气者,并于阳则阳胜,并于阴则阴胜,阴胜则寒,阳胜则热。疟者,
风寒之气不常也,病极则复。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
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
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曰∶此
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
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