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抑勤且工矣。书成遣人邸中。丐余一言以传。余以为昔人读尔雅不熟。为蟛蜞所误。考白泽不审。陷 囊于
亡然。则非有易牙之口。不能辨淄渑之水。非有师旷之聪。不能 劳薪之味。故古人不三折肱。不称良医。吾与
子固无所用其患矣。特以告夫来者。
朱彝尊高士李君塔铭曰。君先世曰尚衮。曰中立。皆举进士。尚衮未授官。中立为大理寺右评事。
〔贾氏(所学)药品化义〕十三卷 存
李延 序曰。古谓用药救生。用兵救乱。其事急。其义一也。故处方犹之五花八阵。而药者特其甲仗之属。
借以克敌。若甲仗朽钝。是以卒予敌也。更或长短异宜。先后倒
置。直可以不战而败。救乱云乎哉。则将以救生者。亦可以肃然惧惕然悟矣。着本草者。自神农以来。不下数十
家。多繁简失中。读者尝苦其不适于用。余甲申游禾中。偶得贾君九如所着药品化义。其为区别发明。诚一世之
指南。问其里人。有不闻其姓氏者。嗟乎。岂九如精技入神。世人不见贵重。故名没于州党。抑所号圣医者。学
不必如九如。而已足擅名。皆不得而知也。是书藏之笥中甚久。戊午客浙西。伏暑中曝书。复见九如本。如逢故
人。乃命儿子汉征。较正重梓问世。凡善读此书者。当处方之际。直令垒壁一新。岂独为九如重关生面也乎。
按是书。题曰赵郡李延 期叔着。朱彝尊高士李君塔铭。又有补撰药品化义之目。然据李序。则全出于贾氏
者也。
卷十四
本草(六)
属性:〔杜氏(文燮)药鉴〕二卷 存
龚氏(廷贤)本草定衡 医藏目录十三卷 未见
〔姚氏(浚)药品征要〕未见
按上见于江南通志。
〔亡名氏药性辑要〕一卷 未见
按上见绛云楼书目。
〔邢氏(增捷)本草辑要〕未见
新昌县志曰。邢增捷少习儒不就。遂精素问内经丹溪东垣诸书。治剂无不立活者。其于证之险。方之奇左验。
着医案心法数卷。又着本草辑要。伤寒指掌详解。脉诀删补。为岐黄家指南。性冲和不计赠遗。尤善导引。盖养
生以生人。有仁人之术者也。
〔吴氏(文献)药性标本〕十卷 未见
婺源县志曰。吴文献字三石。花桥人。幼好岐黄术。既补邑诸生。犹不废方书。久而曰。古人不为良相。则
为良医。竟辞博士籍。殚精百家医。及素问等书。所着有三石医教四十卷。药性标本十卷。洪侍御觉山余司徒中
宇序之。
〔梅氏(得元)药性会元〕三卷 存
陈性学序略曰。春三月。以岁清囹圄之役。奔走沅卢辰溆间。会平溪经幕钱塘梅元实。持所辑药性会元三卷。
谒予
于舟次。卒业之。词简而详。理约而明。指实而核。族类以部而分。方所以产而别。性味以品而殊。燮之以阴阳。
别之以经络。济之以水火。参之以君臣佐使。附之以畏恶忌反。析明验于方施。识成功于已试。不必远稽古籍。
近搜旁门。惟按类随索。如持左券。殆照心之方诸。辨昧之指南也。肘后神奇。至今珍之。此胡可秘。因授渠阳
备司周南王君。梓以传焉。元实才如操割。谭如悬河。只以数奇。博官戎幕。初抵廨。值平溪亢阳疫甚。施药救
之。所全活无算。甲午入棘闱供事。有分试刘司理疾笃。微息垂绝。群医视之。却步而走。元实植方进剂。起死
回生。效捷于响。甫旬日康复如初。斯固医神药神。而实此书辨性之功神也。
〔许氏(兆祯)药准〕(吴秀医镜序。作药径。)二卷 存
〔吴氏(昆)药纂〕未见
按上见于鹤阜山人小传。
〔沈氏(愚)药能〕未见
按上见于松江府志艺文部。
〔万氏(全)本草拾珠〕未见
〔卢氏(复)本草考汇〕二卷 未见
〔杨氏(崇魁)本草真诠〕二卷 存
〔张氏(懋辰)本草便〕二卷 未见
〔亡名氏本草图形〕四卷 未见
按上见于淡生堂书目。
〔徐氏(凤石)本草大成药性赋〕五卷 存
〔倪氏(朱谟)本草汇言〕二十卷 存
凡例云。是书先尊神农本经。次录陶弘景别录。次唐本。唐新定本草。次甄权药性本草。次孙思逊千金食治。
次
陈藏器本草拾遗。次孟昶本草。次宋开宝本草。次宋嘉 本草。次日华本草。次东垣用药法象。次丹溪衍义补遗。
以至会编蒙筌,并元明旧本。不下四十余种。最后李氏濒湖本草纲目。该博倍于前人。第书中兼收并列。已尽辨
别之功。后贤证验确论。每多重载。谟更加甄罗补订。删繁去冗。名曰汇言。志核也。志纯也。一本草诸书。可
云渊广。然历考之。主其说。而古今人有不然者。是知用药之神妙。非可执一。不容 弗辨也。谟搜辑往代名
言。庶无渗漏。复自周游省直。于都邑市廛。幽岩隐谷之间。遍访耆宿。登堂请益。采其昔所未详。今所屡验者。
一一核载。校李氏原本。稍有减增。用供国手之取裁。殊有大裨。一论药集方。必见诸古本有据。时贤有验者。
方敢信从。每论每方。必注姓氏出处。公诸天下。犹恐字有讹脱。贻误于人。复再三考订而存之。缔观旁注。略
见苦心。至于芟繁汰复。尤不待言。一神农尝百草而定药。故其书曰本草。意必先以草为正。嗣后果木金石禽鱼
等继之。故集中先列草部。然取药求其切于治病耳。方士家谓可以供炉鼎服食。如先贤韩柳。历陈服钟乳金丹之
误。不止一人。下及砒石可化热痰。生漆可补脑髓。一切荒诞之谈。误听之而横夭者多矣。概屏不录。所以正道
术辟邪说也。
浙江通志曰。倪朱谟字纯字。少沉默好古。治桐君岐伯家言得其阃奥。治疾奇效。多奔走而延致之。不得则
怨。朱谟乃集历代本草书。穷搜博询。辨疑证误。考订极其详核。名之曰本草汇言。子洙龙刻之行于世。世谓李
之本草纲目得其详。此得其要。可并埒云。
〔顾氏(逢伯)分部本草妙用〕十卷 存
自序曰。尝闻用药如用兵。余读兵书。而知兵之水土有
异也。伎俩不同也。南人习于水战。北人习于陆战。山川利于峻险。边境利于沙漠。或有长于剑戟。长于弓弩。
长于矛盾。长于火攻。长于车战者。假使驱陆战者而攻水。则先溺之于波涛矣。驱平原者于险地。则先危之于垒
卵矣。易弓弩而戈矛。则措手下能支。易车战而火攻。则倒施自陷。至于天时地利之不可违。彼己虚实之早宜量。
此又因时权变者也。予读医书。而知用药亦犹是尔。心肝脾肺肾。药之性也。各走其脏。寒温补泻平。药之能也。
各效其灵。引经谬则生克颠倒。补泻差则证候反剧。至于阴阳气运之更改。五方燥湿之不一。表里虚实异形。风
寒暑湿异证。又宜因天时人事。而灵应之者也。妙得其机。而适投其窍。药之灵奇也。不犹亚夫武穆之军。有令
人不可测识也哉。予故以本草一书分为脏。犹兵之有五部也。其兼经杂药。犹兵之有擅众长堪令使者。类序其寒
温补泻。犹兵之各善其长。而各利一方者。昭列于前。井然不乱。俟识者得其性知其能。而各奏其效也。不犹王
家之兵。听之能将将。能将兵者之调遣也耶。至于以阴阳五行之微。运用乎草木金石之药。宜是知彼将识九天九
地之机。而操纵如神者。噫。当我世而安得医师如赤松卧龙者哉。非曰能之。愿学焉。崇祯岁次庚午一阳日。古
吴友七散人顾逢伯君升父题于赞育斋。
〔李氏(中梓)本草通元〕二卷 存
〔雷公炮制药性解〕六卷 存
四库全书提要曰。雷公炮制药性解六卷。旧本题明李中梓撰。凡金石部三十三种。果部十八种。谷部十一种。
草部九十六种。木部五十七种。人部十种。禽兽部十八种。虫鱼部二十六种。每味之下。各有论案。其称雷公云
者。盖采炮
炙论之文。别附于末。考宋雷 炮炙论三卷。自元以来。久无专行之本。惟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之差详。是编所
采。犹未全备。不得冒雷公之名。又江南通志。载中梓所着书。有伤寒括要。内经知要。本草通原。医宗必读。
颐生微论。凡五种。独无是书。卷首有太医院订正姑苏文喜堂镌补字。亦坊刻炫俗之陋习。殆庸妄书贾。随意裒
集。因中梓有医名。故托之耳。
〔吴氏(武)雷公炮制便览〕五卷 存
〔张氏(光斗)增补药性雷公炮制〕八卷 存
〔卢氏(之颐)本草乘雅半偈〕十卷 未见
杭世骏名医卢之颐传略曰。之颐字繇生。明熹宗时。号晋公。又自称芦中人。父复字不远。精于医理。从
游者众。会父复着纲目博议。有椒菊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