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459-伤寒总病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作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 
人参,加栝蒌半个。若渴,去半夏,加人参成二两二钱半、栝蒌 
根二两。若腹中痛,去黄芩,加芍药一两半。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二两。若心下悸、小便 
不利,去黄芩,加茯苓二两。若不渴、外有微热,去人参,加桂枝一两半,温覆微汗愈。若咳,去 
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一两一分,干姜一两。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不必悉具。凡以柴胡证而下之,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 
复发热汗出而解也。 
病十日以上,脉浮细嗜卧者,为已安候,小柴胡和之,细而迟者勿与。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自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 
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必自 
愈。(先宜小柴胡汤,不愈,可刺期门。) 
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 
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取之。 
阳明病,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如,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又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 
者,亦宜服之。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 然汗出而解。 
阳明中风,脉浮弦大而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 
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瘥,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 
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卷第二
可下证(血证附)
属性:大法秋宜下。 
阳明病,发热不恶寒,汗多者,急下之。 
凡脉沉细数,为热在里。又兼腹满咽干,或口燥舌干而渴者,或六七日不大便,小便自如,或 
目中瞳子不明,无外证者,或汗后脉沉实者,或下利,三部脉皆平,心下坚者,或连发汗,已不恶 
寒者,或已经下,其脉浮沉按之有力者,宜x大承气汤x。 
大黄(半两) 浓朴(一两) 枳实(一枚) 朴硝(半两) 
咀,以水四升,先煮浓朴、枳实至三升,下大黄,煮取一升半,去滓,下朴 
硝烊化。每温一盏服,利即止。后服如作煮散煎,每服浓朴、枳实末共三钱,水二盏,煎一盏半, 
下大黄末一钱,煎一盏,绞去滓,下朴硝末一钱,烊化服之。 
阳明与少阳合病而利,脉不负者,为顺也。负者,失也,互相克为负也。脉滑而数者,有宿食, 
当下之。(宜大承气汤。阳明土,其脉大,少阳木,其脉弦,若合病,土被木贼克,更利,为胃已 
困。若脉不弦,为土不负。弦者,为土负,必死。) 
脉双弦而迟,心下坚,或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病者烦热汗出,如疟状,日晡则发 
潮热者,属阳明,其脉必实,当下之而愈。 
病患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宜下之。 
伤寒,若吐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以上,至十余日,日晡则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 
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妄撮,(常见有此撮空候,故改之。)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 
者生,脉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可下之。一服利,止后服。 
过经谵语者,可下之。 
病患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此有燥屎,故不大便,可下之。(以上并宜大 
承气汤。) 
太阳病未解,其脉阴阳俱停者,必先振栗汗出而解。阳微者,先汗之而解;阴实者,先下之而 
解。下之,宜x大柴胡汤x。 
柴胡(四两) 黄芩 芍药(各一两半) 枳实(二枚) 生姜(二两半) 半夏(一两一分) 
大枣(六个) 大黄(一两)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每温一盏服。 
因下之后,潮热而微利者,此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而有表证,仍胸膈满而呕者,先服小 
柴胡汤,后服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在和表证中。)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伤寒十余日,结热在里,往来寒热者,宜大柴胡汤。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疾者,x小承气汤x主之。 
大黄(二两) 浓朴(一两) 枳实(二枚) 
咀,水二升半,煎至八合,去滓,放温时饮一盏,以利为度。凡大便秘闷,恐有表证者,但 
少少饮之,微下为度,不可饮多,恐大泄利也。虚弱人可作煮散煎服。 
太阳病,若吐下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难者,与小承气汤利之则愈。(此太阳阳明证也。)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初一服,谵语止;若更衣者,停后服,不尔,尽与之。 
(更衣即登厕也,非颜师古注《汉书》更衣之义。《集验方》痔有更衣挺出,颇妨于更衣,更衣出 
清血,故以知之。)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方在太阳证中。) 
发汗后,恶寒者,虚也;不恶寒,但热者,实也,当和胃气,宜调胃承气汤。 
伤寒十三日,过经谵语者,此有热,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盒饭硬,反下利而脉调和者, 
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 
为内实也,宜调胃承气汤。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此时极吐下者, 
与调胃承气汤,不尔,可与之。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属调 
胃承气汤。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属调胃承气汤。 
x茵陈汤x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其身无汗,剂颈而还, 
小便不利,渴而饮水者,以瘀热在里,身必发黄。 
茵陈蒿(三两) 大黄(一两半) 栀子(二十个,大者七枚) 
咀,水二升半,先煮茵陈至一升,内二味,煮取一升二合半,去滓。温饮一盏,日三服。小 
盒饭利,尿如皂角沫,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出。 
x十枣汤x治太阳病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其人 汗出,发作有时,头痛, 
心下痞硬满,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和里未和也。 
芫花 甘遂 大戟(等分,异杵筛,秤末合之,入臼再杵二三百下。) 
先以水一升,煮肥枣十枚,擘碎,煮取半升,去枣,用煎汤少半,调末一钱匕,羸人半钱,再 
单饮枣汤送之,平旦服。若下少而病不除,明旦加药一钱半,如前服之。服之必利,利后糜粥自养。 
咳而胁下痛,此为有饮,宜十枣汤。 
x调中汤x治夏月及秋初,忽有暴寒,折于盛热,热结四肢,则壮热头痛,寒伤于胃,下利或 
血或水,或赤带下,壮热且闷,脉数宜下之。久年肠风,下之亦瘥。 
大黄(三分) 葛根 黄芩 芍药 桔梗 茯苓 本 白术 甘草(各半两) 
咀,水三升,煎至二升,下大黄,取一升二合,去滓。温温饮一盏,移时勿膈食再服之,得 
快下,壮热便歇,其下利亦止。凡秋夏早热积日,或有暴寒折之,热无可散,喜搏着肌中,作壮热 
气也。胃为六腑之表,最易为暴寒所折故也,虚人亦不发壮热,但下利或霍乱,不宜用此。实人有 
服五石人,喜壮热, 
与别药下则加热,喜闷而死矣。是以宜以此下,和其胃气。(调中汤又治阳病因下,遂协热利 
不止,及伤寒不因下而自利,表不解,脉浮数者,皆可去大黄,加葛根成一两煎服之,殊验也。) 
x茵陈丸x疗瘴气及黄病 疟。 
茵陈 栀子 鳖甲 芒硝(各一两) 大黄(二两半) 豉(二合半) 常山 杏仁(各一两半) 
巴豆(半两) 
细末,蜜丸梧桐子大。初得时气,三日内平旦米饮服二丸,如人行十里久,或吐或利,或汗出, 
不尔,更服一丸,以热粥投之,老少以意加减丸数服。若黄病痰癖,时气伤食 疟,小儿惊热欲发 
痫,服之无不瘥者。疗瘴神验,赤白痢服之亦效。春初有宿热,根据上法服之,取吐利,当年不忧热 
病。(有性杀药者,每服七丸、五丸。) 
x抵党汤x治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乃热在下焦,小腹 
当硬满;小便反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血在里故也。(小腹满而小便不利者, 
非血证。) 
水蛭 虻虫(各十枚) 桃仁(七枚) 大黄(一两) 
咀,以水二升半,煮至一升二合半,去滓,温温分四服。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