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行热病,六七日未得汗,脉洪大或数,面目赤,身体大热,烦躁狂语欲走,大渴甚。又五六
日以上不解,热在胃中,口噤不能言,为坏伤寒,医所不能治。如死人,或精魂已竭,心下才暖,
发开其口,灌药下咽即活,兼治阳毒,x麦奴丸x。
麻黄(三分) 釜底煤 黄芩 灶底墨 梁上尘 小麦奴 灶中黄土(各一分) 芒硝 大黄
(各半两)
细末,蜜丸弹子大,新汲水三合,和一丸研服之。渴者但令冷水足意饮之,须臾当寒竟,汗出
便瘥。若日移五尺不汗,根据前法再服一丸。瘥即止,须微利。小麦奴乃小麦未熟时丛中黑麦捻之成
黑勃者是也,无,即以小麦炒黑焦,地上出火毒用之亦得。此药须是病患大渴,倍常躁盛,若小渴
者强与之为祸耳,强人每服半鸡子大。(亦治温疟。)
伤寒,连服发汗汤七八剂,汗不出者,死。如中风法蒸之,使温热之气外迎,无不得汗也,古
今用效。薪火烧地,良久去火,扫地以水洒之。取蚕沙、桃柏、荆叶、糠及麦麸皆可。同和铺烧地
上,可侧手浓,上铺席,令病患卧席上,温覆之。热月只可夹被覆,其汗立出。后周身至脚心皆汗
,乃用温粉扑止,移之上床即愈。无蚕沙即用麸糠之类,铺烧地上亦得。(温粉法,白术、
本、白芷各二两,末之,入英粉十二两,和匀用之。无英粉以 粉代之。)
伤寒瘥后,有不了了证者,谓至十日或半月二十日,终不惺惺,常昏沉以失精神,言语错谬,
或无寒热,有似鬼祟,或朝夕潮热颊赤,或有寒热如疟状,此乃发汗不尽,余毒瓦斯在心胞络间所致
也,宜x知母麻黄汤x。
知母(一两半) 麻黄(一两) 芍药 黄芩 甘草 桂枝(各半两)
咀,水二升半,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取一升三合,去滓。每温饮一大盏,半日可
相次三服,温覆令微汗。若心烦欲水,当稍与之,令胃中和则愈。未汗尽剂。
太阳病,下之后,气上冲,其脉必浮,可根据证发汗,不与汗则成结胸也。凡发汗,脉浮大,虽
大便秘,小便少者,可发汗而解也。合汗不汗,诸毛孔闭塞,闷绝而死。
卷第二
不可发汗证
属性:脉浮紧,法当身痛,当以汗解。假令尺中脉迟,为荣气不足,血少故也。(前阳明
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宜桂枝汤,不责荣不足,盖尺脉长大而迟也。此若软紧而迟,不可汗,宜
小建中汤。)
x小建中汤x
桂枝(三分) 生姜(三分) 芍药(一两半) 甘草(半两) 枣(六枚) 饴糖(二合半)
咀,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方下饴糖,煎令化。每温饮一汤盏,日进二三服。尺尚迟,
再作一剂,入人参加半两同煎最良。旧有微溏或呕者,不用饴糖也。兼治伤寒一二日,胸中悸而烦,
及汗后身疼,脉沉迟。又治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小建中汤;不瘥,与柴胡汤。
(方在和表证中。)
庞曰∶凡脉紧,病必无汗,唯濡而紧,病必自汗。勿误行桂枝,宜建中汤也。
脉濡弱,不可发汗,汗则厥而烦躁,不得眠。
诸动气在心腹上下左右,不可发汗。
庞曰∶诸脉动数微弱,不可发汗。(以上并宜建中汤。若烦躁者,宜竹叶汤。)
x竹叶汤x治虚烦,病似伤寒,身亦热而烦躁,头不痛,身不疼,脉不数者。兼治中 ,渴吐
逆而脉滑数者,及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并宜服之。
淡竹叶(半把) 石膏(四两) 半夏(三分) 人参(半两) 甘草(半两) 麦门冬(二两)
粳米(一合,淘过)
细锉,以水五升,煎二升半,米熟去滓。温饮一盏,日进三服,夜二服。呕者,
加生姜一两半,不呕不用。
虚烦或呕吐,脉弦细芤迟,手足微寒,胸满者,橘皮汤主之,兼治暴烦下利。(方在太阴证中。)
四逆不可发汗,发汗则声嘶,舌萎不得前,言乱睛眩者,命将难全。
咽中闭塞,不可发汗,发汗则吐。血气微绝,手足不能自温者,干姜甘草汤主之。(方在太阴
证中。)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必便血。
疮家,虽身痛,不可发汗,汗出则 。(以痈疮家脓血过多。)
动气在右,不可发汗,汗出则衄而渴,心苦烦,饮则吐水。(动者,谓心腹中虚气动,若误汗
有此证,先宜五苓散三服,方在可水证中。次服竹叶汤,方在前。)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出则筋惕肉 ,此为逆,难治。(但先服防风白术散,
次服建中汤,方在前。)x防风白术散x
防风(一两) 牡蛎粉(半两) 白术(三分)
细末,温米饮调下二钱,日二三服,汗出续与建中汤。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李根汤主之。
半夏(半两) 桂枝 当归 芍药 黄芩 甘草 人参(各一分) 茯苓(三分)
粗末,每五钱水二盏,姜三片,甘李根白皮一团,如鸡子黄大,煎八分,通口,日三五服。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心中大烦,骨节苦痛,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先服大
橘皮汤;得吐止,后服建中汤。x大橘皮汤x(亦主手足冷呕哕。)
橘皮(一两半) 生姜(二两) 枣(二十四个) 甘草(半两) 人参(一分) 竹茹(半两)
咀,水三升,煎一升半,去滓。温服一盏,食顷再服。不当汗而强汗之,则津液枯槁而死。
卷第二
四逆证
属性:四逆汤治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瘥,身体疼痛者;脉浮迟,表热里寒,下
利清谷者;汗出热不去,内拘急,支节疼,四逆者;下利厥逆,恶寒者;下利腹胀满,身疼脉浮者。
先用四逆温里,得利止,乃可随证用药攻表也。
甘草(一两) 附子(半个) 干姜(三分)
咀,以水一升半,煮取六合,去滓,温分作二服。
手足厥,脉微欲绝者,x当归四逆汤x主之。
当归 桂枝 芍药 细辛(各一两半) 枣(三十六个) 甘草 木通(各一两)
咀,以水四升半,煮二升二合,去滓,每温一盏服。
卷第二
和表证
属性: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难、腹满而喘者,x小
青龙汤x主之。
麻黄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 桂枝(各一两半) 半夏(三分) 五味子(半两)
咀,以水六升,先煮麻黄数沸,去上沫,内诸药,煮一升,去滓,每温服一盏。若渴者,去
半夏,加栝蒌根一两半;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一鸡子大,炒赤;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
炮;小便不利、小腹满者,去麻黄,加赤茯苓二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一两一分。无荛花,以
桃花一鸭子大,不炒代之。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
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吐下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解也,
以其不能得小汗出,其身必痒,宜x桂枝麻黄各半汤x。
桂枝汤末 麻黄汤末(各三分)
以水一升半,枣三个,生姜三片,煎减半,去滓,温饮一盏。未有小汗,再服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证候不改者,服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状,日再发者,宜x桂
枝二麻黄一汤x。
桂枝汤末(一两) 麻黄汤末(半两)
以水一升半,姜三片,枣三个,煎减半,去滓,温饮一盏。未有小汗,再服之。
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脉洪大者,白虎汤加人参主之。(方在厥阴证中。)
庞曰∶伤寒,已得汗,身和脉弦细,谵语妄见,此为津液不和,与小柴胡去人参加桂枝汤服之,
津液和自愈;未瘥,与调胃承气汤下之。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x柴胡桂枝汤x主之,兼
治寒疝腹痛。
柴胡(一两) 桂枝 黄芩 人参(各半两) 半夏(四钱一字) 芍药(半两) 甘草(一钱
一字) 大枣(九枚) 生姜(半两)
咀,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七合半,去滓,温饮一盏。
x小柴胡汤x 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
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微热,或咳者。
柴胡(二两) 甘草 黄芩 人参(各三分) 半夏(六钱一字) 生姜(三分) 大枣(三枚)
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再煎取一升半,温作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