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阳明土,三里穴也。)
风者,解表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方言》曰∶南楚疾愈或谓之瘥,或谓之了。)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太阳病,自汗,四肢难以屈伸,若小便难者,可与阳旦汤内加附子一枚,炮,去皮尖,八破,
同煎服之。(阳旦即桂枝汤异名。)若小便数者,慎不可行此汤,宜用芍药甘草汤。若误行桂枝附
子汤攻表,则咽干、烦躁、厥逆、呕吐者,作甘草干姜汤与之,以复阳气;若厥愈足温,更与芍药
甘草汤,其脚即伸;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微溏则谵语止。
x芍药甘草汤x 主脉浮而自汗,小便数,寸口脉浮大。浮为风,大为虚,风则生微
热,虚则两胫挛。小便数,仍汗出,为津液少,不可误用桂枝汤,宜补虚退热,通治误服汤后病证
仍存者。(按古之三两,准今之一两。古之三升,今之一升。若以古方裁剪,以合今升秤,则铢两
升合之分毫难以从俗。莫若以古今升秤均等,而减半为一剂,稍增其枚粒,乃便于俗尔。且仲景方
云,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减半之剂,此古方一剂又加其半,庶可防病未尽而服之也。有不禁
大汤剂者,再减半亦得。《肘后》所谓或以一分为两,或以二铢为两,以盏当升可也。贫家难办,
或临时抄撮皆可。粗末每抄五钱,水二平盏,煎八分服之。有姜枣者,每服入姜三片,枣三枚,
一日三服,未中病可六七服也。有不可作煮散者,是病势大,宜根据古方行之。凡汤一剂,有附子一
枚,增半之剂,合用附子一枚半。古方不析枚者,是枚力要完也。半两以上大附子,可当一枚半;
四钱以上者,可用一枚为准。枚伤多不妨,仲景云强人可加附子成一枚是也。)
芍药 甘草(各一两半)
细锉,水一升半,煎七合半,去滓,温温分再服。
x甘草干姜汤x
甘草(二两) 干姜(一两)
煎如前方。
x调胃承气汤x
大黄(一两) 甘草(半两) 芒硝(一大合)
细锉,水一升,煎上二味至五合,去滓,下芒硝烊化,暖服一盏,微溏为度。如难利者,再与
一剂。
太阳病汗证,反下之,遂利不止,脉促,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x葛根黄芩汤x主之。
黄芩(三钱) 黄连(三两) 甘草(半两) 干葛(二两)
细锉,水一升半,煎七合半,去滓,温饮一盏,日三服。
卷第一
阳明证
属性: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痛鼻干,不得卧。
(此证恶寒可发汗,若恶寒罢,反自汗恶热者,为胃家实,属正阳明,宜调胃承气汤,方在太阳证
下。)
庞曰∶有三阳阳明者,其太阳阳明,本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
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也;少阳阳明者,本传到少阳,因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大便
难也;正阳阳明者,病患本风盛气实,津液消铄,或始恶寒,汗出多,寒罢而反发热,或始得病便
发热狂言也。
凡阳明证俱宜下,唯中寒恶寒为病在经,与太阳合病属表,可发其汗。
二阳合病,脉必浮大而长,外证必头痛腰疼,肌热目疼鼻干也。浮大者,太阳受病也;长者,
阳明也。头腰太阳也,肌目鼻阳明也。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 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大承气汤下之则愈。(方
在可下证中。)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时,发其汗,汗先出复不彻,因转属阳明,自微汗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
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者可小发其汗。设面色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蒸之。若汗出不彻,
当短息,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出而不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宜麻黄汤更
发其汗即愈。何以知其汗不彻,其脉涩故知也。(方在可汗证中。古本字多差误,以从来所见病患
证候中,符合如此,故改正。)阳明病,能食为中风,不能食为中寒。
阳明病中寒,脉浮无汗,其人必喘,发汗则愈,宜麻黄汤。(方在可汗证中。)
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方在可汗证中。)若不
恶寒,为外欲解,手足 然汗出者,大便已硬,宜大承气汤。(方在可下证中。)
阳明病有不可攻者,谓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攻之利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阳明病,或发汗,或自汗,大便虽硬,小便少者,未可攻,津液恐还入胃,必先硬后溏也。小
便自如,乃可攻之。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其脉浮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此证必
无汗,与后证相似,且恶寒无汗为异,以咽干腹满,亦不宜正与汗药,别与消详也。)
阳明病,脉浮而紧,咽干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而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烦躁
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 ,苔生舌上
者,x栀子香豉汤x主之。
肥栀子(十枚) 香豉(二合)
水二升,煮栀子减半,下豉再煮八合,去滓,温服一盏。得快吐者,止后服。
脉浮紧,必无汗,而反有汗,咽燥,腹满,恶热,法当下之;而又脉浮紧,不当下,此恐变风
温,宜细详。
阳明病,口鼻燥,但漱水而不欲咽者,必衄。
卷第一
少阳证
属性: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二三日发,以其脉上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足少阳
胆属木,弦者,细长如琴弦状。仲景云∶脉浮而紧曰弦。非谓此弦脉也,凡伤寒脉浮紧相载,皆属
弦之类也。有属太阳,有属阳明者。少阳正得弦脉,体是小弦长大脉也,多宜和表,鲜有汗证。)
少阳之证,口苦,咽干,目眩也。
此三阳经皆病,未入于脏,可汗而解。(仲景少阳证,唯小柴胡乃和表药耳。)
弦细,头痛发热,属少阳,宜小柴胡汤。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不和则
烦而躁,宜调胃承气汤。此属少阳、阳明证也。(方在太阳证中。)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可吐下,脉紧者,小柴
胡汤主之。(少加牡蛎。)
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小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知犯何逆
者,犯四种温病,坏候也。)
少阳中风,两耳微闻,目赤,胸中满而烦,不可吐下,吐下则惊悸,小柴胡汤主之。(方在和
表证中。)
三阳合病,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合目则汗。(不言弦者,隐于长大也。)
三阳合病,面垢谵语,腹满身重,不能转侧,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
若自汗者,宜白虎汤。(方在厥阴证中。)
伤寒四五日,或六七日,无大热,其人躁闷,此为阳去入阴也。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病到阴必吐利。)
伤寒三日,少阳脉小者,欲愈也。(小而平匀者也。)
卷第一
太阴证
属性: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日发,其经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宜大承气汤
下之。(方在可下证中。)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自利不渴者,
属太阴,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以四逆辈。)
伤寒三日,太阳脉弱,至四日,太阴脉大。(脉大而胸满多痰者,宜吐之;无此证者,宜汗之。)
伤寒脉浮缓,(亦大之类。)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五苓散加茵陈主之。)
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橘皮汤主之。
x五苓茵陈汤x
以茵陈浓煎,汤调五苓散二钱服之,日三四,黄从小便下,以小便清为度。
x橘皮汤x
橘皮(一两) 生姜(二两)
细锉,水一升半,煎七合去滓,分二服,稍热呷,未瘥再作服。
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x桂枝芍药汤x主之。
桂枝(一两半) 芍药(三两) 甘草(一两) 大枣(六枚) 生姜(一两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每温一盏,日三服。(注云∶小建中汤不用饴糖,故芍
药为君,止痛复利邪故也。)
卷第一
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