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08-汤液本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卷之三草部
甘草
内容:气平,味甘,阳也。无毒。 
入足厥阴经、太阴经、少阴经。 
《象》云∶生用大泻热火,炙之则温,能补上焦、中焦、下焦元气,和诸药,相协而不 
争,性缓,善解诸急,故名国老。去皮用。甘草梢子生用为君,去茎中痛,或加苦楝、酒煮 
玄胡索为主,尤妙。 
《心》云∶热药用之缓其热,寒药用之缓其寒。经曰∶甘以缓之。阳不足,补之以甘, 
中满禁用。寒热皆用,调和药性,使不相悖,炙之散表寒,除邪热,去咽痛,除热,缓正气 
,缓阴血,润肌。 
《珍》云∶养血补胃,梢子去肾中之痛。胸中积热,非梢子不能除。 
《本草》云∶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疮 ,解毒,温中下气 
。烦满短气,伤脏咳嗽。止渴,通经脉,利血气,解百药毒。为九土之精,安和七十二种石 
,一千二百种草,故名国老。 
《药性论》云∶君。忌猪肉。 
《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以补脾,能缓之也,故汤液用此以建中。 
又曰∶甘者令人中满。又曰∶中满者勿食甘。即知非中满药也。甘入脾,归其所喜攻也。 
或问∶附子理中、调胃承气皆用甘草者,如何是调和之意?答曰∶附子理中用甘草,恐 
其僭上也;调胃承气用甘草,恐其速下也。二药用之非和也,皆缓也。小柴胡有柴胡、黄芩 
之寒,人参、半夏之温,其中用甘草者,则有调和之意。中不满而用甘,为之补,中满者用 
甘,为之泄,此升降浮沉也。凤髓丹之甘,缓肾湿而生元气,亦甘补之意也。经云∶以甘补 
之,以甘泻之,以甘缓之。《本草》谓∶安和七十二种石、一千二百种草,名为国老,虽非 
君而为君所宗,所以能安和草、石而解诸毒也。于此可见调和之意。夫五味之用,苦直行而 
泄,辛横行而散,酸束而收敛,咸止而软坚,甘上行而发,如何《本草》言下气?盖甘之味 
,有升降浮沉,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泻,居中之道尽矣。入足厥阴、太 
阴、少阴,能治肺痿之脓血而作吐剂,能消五发之疮疽。每用水三碗,慢火熬至半碗,去渣 
服之。消疮与黄 同功,黄 亦能消诸肿毒疮疽。修治之法与甘草同。 
《本草》又云∶术、干漆、苦参为之使。恶远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四物。 

卷之三草部
白前
内容:气微温,味甘,微寒。无毒。 
《本草》云∶主胸胁逆气,咳嗽上气。状似白薇、牛膝辈。 
《衍义》云∶白前保定肺气,治嗽多用,白而长于细辛,但粗而脆,不似细辛之柔。若 
以温药相佐使则尤佳。仲景用。 

卷之三草部
白薇
内容:气大寒,味苦、咸,平。无毒。 
《本草》云∶主暴中风身热,肢满,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气,寒热酸疼,温疟洗洗、发 
作有时。疗伤中淋露,下水气,利阴气,益精。近道处处有之,状似牛膝、白前而短小。疗 
惊邪风狂 病。 
《液》云∶局方中多有用之治妇人,以《本经》疗伤中、下淋露故也。 
《本草》又云∶恶黄 、大黄、大戟、干姜、干漆、山茱萸、大枣。 

卷之三草部
前胡
内容:气微寒,味苦。无毒。 
《本草》云∶主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 
陈致新,明目益精。半夏为使。恶皂荚,畏藜芦。 

卷之四草部
木香
内容:气热,味辛、苦,纯阳。味浓于气,阴中阳也。无毒。 
《象》云∶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焦气结滞,须用槟榔为使。 
《珍》云∶治腹中气不转运,和胃气。 
《心》云∶散滞气,调诸气。 
《本草》云∶治邪风,辟毒疫瘟鬼,强志,主淋露,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 
毒,瘟疟蛊毒,行药之精。 
《本经》云∶主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 
;除 癖块,破也。与本条补破不同,何也?易老以为破气之剂,不言补也。 

卷之四草部
知母
内容:气寒,味大辛。苦寒,味浓,阴也,降也。苦,阴中微阳。无毒。 
入足阳明经,手太阴、肾经本药。 
《象》云∶泻足阳明经火热,补益肾水膀胱之寒。去皮用。 
《心》云∶泻肾中火,苦寒,凉心去热。 
《珍》云∶凉肾,肾经本药,上颈行经,皆须用酒炒。 
《本草》云∶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疗伤寒,久疟烦 
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多服,令人泄。 
东垣云∶入足阳明、手太阴,味苦,寒润。治有汗骨蒸,肾经气劳,泻心。仲景用此为 
白虎汤,治不得眠者,烦躁也。烦者,肺也;躁者,肾也。以石膏为君主,佐以知母之苦寒 
,以清肾之源。缓以甘草、粳米之甘,而使不速下也。经云∶胸中有寒者,瓜蒂散吐之。又 
云∶表热里寒者,白虎汤主之。瓜蒂、知母味皆苦寒,而治胸中寒及里寒,何也?答曰∶成 
无己注云∶即伤寒寒邪之毒为热病也。读者要逆识之,如《论语》言∶乱臣十人,书言唯以 
乱民,其能而乱四方。乱,皆治也,乃治乱者也,故云乱民,乱四方也。仲景所言“寒”之 
一字,举其初而言之,热病在其中矣。若以“寒”为寒冷之寒,无复用苦寒之剂。兼言白虎 
证“脉尺寸俱长”,则热可知矣。 

卷之四草部
贝母
内容:气平,微寒,味辛、苦。无毒。 
《本草》云∶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疗腹中结实 
,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 
仲景∶寒实结胸,外无热证者,三物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有贝母也。别说 
,贝母能散胸中郁结之气,殊有功。 
《本草》又云∶浓朴、白薇为之使,恶桃花,畏秦艽、 石、莽草,反乌头。 
海藏祖方,下乳三母散∶牡蛎、知母、贝母三物为细末,猪蹄汤调下。 

卷之四草部
黄芩
内容:气寒,味微苦,苦而甘。微寒,味薄气浓,阳中阴也。阴中微阳,大寒。无毒。 
入手太阴经之剂。 
《象》云∶治肺中湿热,疗上热,目中赤肿,瘀肉壅盛,必用之药。泄肺受火邪上逆于 
膈上。补膀胱之寒不足,乃 
滋其化源也。 
《心》云∶泻肺中之火。 
洁古云∶利胸中气,消膈上痰。性苦寒,下痢脓血稠粘,腹疼后重,身热,久不可者。 
与芍药、甘草同用。 
《珍》云∶除阳有余,凉心去热,通寒格。阴中微阳,酒炒上行,主上部积血,非此不 
能除。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本草》云∶主诸热黄胆,肠 泄痢,逐水,下血闭,恶疮疽蚀,火伤,疗痰热,胃中 
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小儿腹痛。 
东垣云∶味苦而薄,中枯而飘,故能泻肺火而解肌热,手太阴剂也。细实而中不空者, 
治下部妙。 
陶隐居云∶色深坚实者好。又治奔豚、脐下热痛。飘与实,高下之分,与枳实、枳壳 
同例。黄芩,其子主肠 脓血。 
《本草》又云∶得浓朴、黄连,治腹痛;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 、 
白蔹、赤小豆,疗鼠 。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牡丹、黎芦。 
张仲景治伤寒心下痞满,泻心汤四方皆用黄芩,以其去诸热、利小肠故也。又,太阳病 
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黄芩黄连汤。亦主妊娠,安胎散内多用黄芩,今医家常用有效者,因 
着之。《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减三黄丸,疗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 
下、手足寒热者。久服之,得行及奔马。甚验。 
陶隐居云∶黄芩,圆者名子芩,仲景治杂病方多用之。 

卷之四草部
黄连
内容:气寒,味苦。味浓气薄,阴中阳也,升也。无毒。 
入手少阴经。 
《象》云∶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必用药 
也。仲景治九种心下痞, 
五等泻心汤皆用之 
《心》云∶泻心经之火,眼暴赤肿,及诸疮,须用之。苦寒者主阳有余,苦以除之。安蛔, 
通寒格,疗下焦虚,坚 
肾。 
《珍》云∶酒炒上行,酒浸行上头。 
《本草》云∶主热气,目痛 伤泣出,明目。肠 腹痛下痢,妇人阴中肿痛。五脏冷热 
,久下泄 脓血,止消渴大惊,除水利骨,调胃浓肠,益胆,疗口疮。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