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机会,要明轻清成象,重浊成形。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清中清
者,清肺以助其天真;清中浊者,荣华腠理;浊中清者,荣养于神;浊中浊者,坚强骨髓。
故《至真要大论》云∶五味阴阳之用,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咸味
涌泄为阴,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各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之
平也。详见本论。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随证治病药品
内容:如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太阳,川芎;阳明,白芷;少阳,柴胡;太
阴,苍术;少阴,细辛;厥阴,吴茱萸。
如顶巅痛,须用 本,去川芎。
如肢节痛,须用羌活,去风湿亦宜用之。
如腹痛,须用芍药,恶寒而痛,加桂;恶热而痛,加黄柏。
如心下痞,须用枳实、黄连。
如肌热及去痰者,须用黄芩。肌热,亦用黄 。
如腹胀,用姜制浓朴(一本有芍药)。
如虚热,须用黄 ,止虚汗,亦用。
如胁下痛,往来潮热,日晡潮热,须用柴胡。
如脾胃受湿,沉困无力,怠惰好卧,去痰,用白术。
如破滞气,用枳壳,高者用之。夫枳壳者,损胸中至高之气,二三服而已。
如破滞血,用桃仁、苏木。
如去痰,须用半夏。热痰,加黄芩;风痰,加南星;胸中寒痰、痞塞,用陈皮、白术,
多用则泻脾胃。
如腹中窄狭,须用苍术。
如调气,须用木香。
如补气,须用人参。
如和血,须用当归,凡血受病者,皆当用当归也。
如去下焦湿肿及痛,并膀胱有火邪者,必须酒洗防己、草龙胆、黄柏、知母。
如去上焦湿及热,须用黄芩,泻肺火故也。
如去中焦湿与痛热,用黄连,能泻心火故也。
如去滞气用青皮,勿多服,多则泻人真气。
如渴者,用干葛、茯苓,禁半夏。
如嗽者,用五味子。
如喘者,用阿胶。
如宿食不消,须用黄连、枳实。
如胸中烦热,须用栀子仁。
如水泻,须用白术、茯苓、芍药。
如气刺痛,用枳壳,看何部分,以引经药导使之行则可。
如血刺痛,用当归,详上下,用根梢。
如疮痛不可忍者,用寒苦药,如黄柏、黄芩,详上下,用根梢,及引
如眼痛不可忍者,用黄连、当归身,以酒浸煎。
如小便黄者,用黄柏;数者、涩者,或加泽泻。
如腹中实热,用大黄、芒硝。
如小腹痛,用青皮。
如茎中痛,用生甘草梢。
如惊悸恍惚,用茯神。
如饮水多,致伤脾,用白术、茯苓、猪苓。
如胃脘痛,用草豆蔻。
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以缓其力也。
寒热相杂,亦用甘草,调和其性也。中满者禁用。经云∶中满者勿食甘。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用药凡例
内容:凡解利伤风,以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经云∶辛甘发散为阳。风宜辛散,防风味
辛及治风通用,故防风为君,甘草、白术为佐。
凡解利伤寒,以甘草为君,防风、白术为佐,是寒宜甘发也。或有别证,于前随证治病
药内选用,分两以君臣论。
凡眼暴发赤肿,以防风、黄芩为君,以泻火;以黄连、当归身和血,为佐;兼以各经药
用之。
凡眼久病昏暗,以熟地黄、当归身为君;以羌活、防风为臣;甘草、甘菊之类为佐。
凡痢疾腹痛,以白芍药、甘草为君;当归、白术为佐。下血先后,以三焦热论。
凡水泻,以茯苓、白术为君,芍药、甘草为佐。
凡诸风,以防风为君,随治病为佐。
凡嗽,以五味子为君;有痰者,以半夏为佐;喘者,以阿胶为佐;有热、无热,以黄
芩为佐,但分两多寡不同耳。
凡小便不利,黄柏、知母为君,茯苓、泽泻为佐。
凡下焦有湿,草龙胆、防己为君,甘草、黄柏为佐。
凡痔漏,以苍术、防风为君,甘草、芍药为佐。详别证加减。
凡诸疮,以黄连、当归为君,甘草、黄芩为佐。
凡疟,以柴胡为君,随所发时所属经,分用引经药佐之。
以上,皆用药之大要。更详别证,于前随证治病药内,逐旋加减用之。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东垣报使
内容:太阳∶羌活,下黄柏。
阳明∶白芷升麻,下石膏。
少阳∶上柴胡,下青皮。
太阴∶白芍药。
少阴∶知母。
厥阴∶青皮,上柴胡。
小肠膀胱属太阳, 本羌活是本方。
三焦胆与肝包络,少阳厥阴柴胡强。
阳明大肠兼足胃,葛根白芷升麻当。
太阴肺脉中焦起,白芷升麻葱白乡。
脾经少与肺经异,升麻芍药白者详。
少阴心经独活主,肾经独活加桂良。
通经用此药为使,更有何病到膏肓。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诸经向导
内容:r太阴经向导图pt2。bmpr
r阳明经向导图pt3。bmpr
r厥阴经向导图pt4。bmpr
r少阳经向导图pt5。bmpr
r太阳经向导图pt6。bmpr
r少阴经向导图pt7。bmpr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制方之法
内容:夫药有寒热温凉之性,酸苦辛咸甘淡之味。各有所能,不可不通也。药之气味,不比同
时之物,味皆咸,其气皆寒之类是也。凡同气之物必有诸味,同味之物必有诸气。互相气味
,各有浓薄,性用不等。制其方者,必且明其为用。经曰∶味为阴,味浓为纯阴,味薄为阴
中之阳;气为阳,气浓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然,味浓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浓
则
发热。又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凡此之味,各
有所能。然辛能散结、润燥;苦能燥湿、坚软;咸能软坚;酸能收缓收散;甘能缓急;淡能
利窍。故经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其气也。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凡此者,是明其气味之用也。若用其味,必明其气之可否;用其气
,必明其味之所宜。识其病之标本、脏腑、寒热、虚实、微甚、缓急而用其药之气味,随其
证而制其方也。是故方有君臣、佐使、轻重、缓急、大小、反正逆从之制也。
主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应臣者为使。用此随病之所宜,而又赞成方而用之。
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
也。去咽嗌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奇,下者不偶。补上治上,制之以缓;补下治下,
制之以急。急者气味浓也,缓者气味薄也;薄者少服而频食,浓者多服而顿食。
又当明五气之郁∶木郁达之,谓吐,令条达也;火郁发之,谓汗,令疏散也;土郁夺之
,谓下,令无壅滞也;金郁泄之,谓解表,利小便也;水郁折之,谓制其冲逆也。通此五法
,乃治病之大要也。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用药各定分两
内容:为君者最多,为臣者次之,佐者又次之。药之于证,所主同者则等分。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用药酒洗曝干
内容:黄芩、黄连、黄柏、知母,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咽
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在下生用。大凡生升、熟降。大黄须煨,恐寒则损胃气。至于川
乌、附子须炮,以制毒也。黄柏、知母,下部药也,久弱之人,须合用之者,酒浸,曝干
,恐寒伤胃气也。熟地黄,酒洗亦然。当归,酒浸,曝,发散之意也。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用药根梢身例
内容:凡根之在土者,中半以上,气脉之上行也,以生苗者为根;中半以下,气脉之下行也,
入土以为梢。病在中焦与上焦者,用根;在下焦者,用梢。根升而梢降。大凡药根有上中下
∶人身半以上,天之阳也,用头;在中焦用身;在身半以下,地之阴也,用梢。述类象形者
也。
卷之二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用丸散药例
内容:仲景言∶锉如麻豆大,与 咀同意。夫 咀,古之制也。古者无铁刃,以口咬细,令如
麻豆,为粗药。煎之,使药水清,饮于腹中则易升易散也,此所谓 咀也。今人以刀器锉如
麻豆大,此 咀之易成也。若一概为细末,不厘清浊矣。经云∶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
果何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