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肿满。有真中者,有兼中、似中者。阳病身热,阴病身凉,乌、附行经,不可概用。
口眼 斜语话难;
风邪初入反缓,正气反急,牵引口眼 僻
,或左或右。急掐人中,拔顶发,炙耳垂珠,粟米大艾三五壮。外用南星、草乌各一两,白
芨一钱,僵蚕七枚为末,姜汁调涂 处,正
。内用正舌药,白附子、僵蚕、全蝎等分为末,酒调服二钱。不语有数端,有风中心脾者
资寿解语汤;有风中心经者,小续命汤去桂、附加菖蒲;有痰塞心窍者,导痰汤加菖蒲、
人参、竹茹,或芩、连;有舌本强硬,语言不正者,用蝎梢二钱半,茯苓一两,薄荷二两,为
末,酒调服二钱,或擦牙尤妙。又有风热壅者,有血虚、气虚者,有肾虚及老人忽言不出者
,十全大补汤去桂,加菖蒲、远志。
痰塞喉中声噫噫,
同上卒倒歪斜,不语名风喑,身软有汗者生,汗不出身直者死。痰由水化制火,
闭塞心窍不语。热者,凉膈散加黄连,或牛黄清心丸;虚者,星香散、三生饮、导痰汤、小
省风汤。
半身(或只一肢)不遂(此名偏枯,言不变,智不
,病在肤腠之间,温卧取汗)四肢瘫;
此名风痱,智乱不能言者,难治。其证身体无痛,缓则四肢不举,急则一身皆仰
,或左瘫右痪,或一臂不随,时复转移一臂。驱风化痰,调气养血为主,换骨丹、黑虎丹、
神仙飞步丹。有脾实者,膏粱之疾,非肝肾虚痿,搜风顺气丸;有脾虚者,十全大补汤、
独活寄生汤、万宝回春汤。
又有五痹类风状(见后),四证(风喑、风痱、偏
枯、痹风)全无莫浪猜。
中暑、中寒、中湿、痰厥、气厥、食厥、热厥、虚晕等证,皆卒倒不语,但风必
有歪斜搐搦之证为异,虽内伤兼中亦然。但四证见一便作风治,惟有轻重缓急之分。轻者发
过如故,或口舌无恙、手足颤拽者,大省风汤加人参、没药等分,水煎热服,得汗即愈。
或四肢无恙,口 语涩者,古防风汤,入麝
一厘调服;
或自醒能言能食,惟身体不遂者,地仙丹。
西北(风高)真中宜分治,东南(地湿)兼中(似中)审实虚;主火(河间)主气
垣)或主湿(丹溪),内伤兼(中)似
三子所主虽殊而实同也,况湿则中气不运而生痰,痰因火动而生风,又兼二子之见也。
气衰贼邪容易袭,
气血壮盛,腠理致密,邪不能入。惟中年气血始衰,腠理空疏,加以七情劳役饮
食,内伤元气,门巷贼风,乘虚袭入脏腑血脉,故有兼中者,东垣所谓非外邪径伤,乃本气
病也。有醉后当风,头面多汗善渴者,名曰漏风,宜黄 六一汤,加参、术、牡蛎、干葛。
有房劳中风,下体多汗,曰内风,十全大补汤加附子、防风。如入风府,曰脑风;入系头,曰
目风;在腠理,为泄风,与漏风同,但身尽疼耳;久则为肠风;食后曰胃风,又名夹食中风
,久则为下血。有伤食变为暴厥,亦类中风,但停食则胸中满闷,须探吐及理脾胃。有酒湿
病,亦类中风,当分消以泻湿毒。有内伤热证似中风者,有杂病虚证似中风者,均不可以风治。
火动气中无涎污。
中气脉沉身凉无痰涎为异耳。如思虑肉脱,忧愁肢废,悲哀筋挛,过喜皮槁,盛
怒腰瘠,即河间所谓将息失宜,五志过极,则心火暴甚,肾水难制,热气拂郁昏倒,筋骨不
用,久则瘫痪,忌服风药,宜藿香正气散合星香散。虚者,八味顺气散;实者,四七汤。
真中中腑着四肢,
手足拘挛,或中身前、身后、身侧,可治。脉浮有表,面见五色,恶寒,宜小续
命汤,或排风汤,风从汗散,通因通用是也。如脉浮不语者,用防风、黄 煎水一担,置床
下,熏入鼻中,良久能言进药。
中脏(闭)塞(九)窍多昏危;
中脏之络者,口眼俱闭,可治。如入脏深者,心绝口开,肝绝眼闭,脾绝手散,
肺绝痰如拽锯、鼾睡,肾绝遗尿,或大吐大泻,下血吐血者皆死。宜三化汤、搜风顺气丸、麻
子仁丸。凡攻里,忌脑、麝、牛黄引风入骨,芫花、甘遂损伤气血。如汗多尿少者,忌渗利
,荣竭无以制火,烦热愈甚,候热退汗止,小便自利。
中血脉(络也)则歪口眼,
或近于腑,外亦有六经形证,则从小续命汤加减微汗。或近于脏,内亦有便溺阻
隔,则从三化汤加减微利。
又有中经亦要知。内(无便溺阻隔)外无(六经形
)证从中治(不可汗下),
盖风本于热,热胜则风动,宜养血以胜燥,大秦艽汤分经加减,或天麻丸、羌活
愈风汤。如欲微汗,愈风汤加麻黄;欲微利,愈风汤加大黄。中腑虽宜汗,汗多则亡阳;中
脏虽宜下,下多则亡阴。若脏腑兼见者,或先汗而后利,或表里兼攻者,防风通圣散。
口不能言肢不持;
手足不能运动,乃血弱不能营筋与舌也。
左为死血(留滞经络)与少血,
四物汤少加防风、羌活主之。瘀血,加桃仁、红花。
痰与气虚身右居。
血虚则痰火流注于左而为瘫,气虚则痰火流注于右而为痪,急治则愈,久则痰火
郁结难治。痛者为实,先以二陈、省风之类治痰,后以防风通圣散、泻青丸之类泻火;不痛
为虚,血虚者,四物汤俱姜汁炒过,加竹沥、姜汁。肥人湿痰,少加附子行经;瘦人火动,
加黄柏;气虚者,四君子汤;虚甚,遗尿声鼾睡者,浓煎参、 ,加附子、姜汁;劳伤者,
补中益气汤加竹沥,兼治右痪。痰盛者,二陈汤加姜汁、竹沥;能食者,换荆沥。此丹溪杂
病通法也。
通治(南北)开关化涎沫,
开关散,吹鼻有嚏可治,无嚏者死。牙关紧急,入药不得者,用南星五分,龙脑
一字,端午日午时合,每用一字至五分,擦牙热自开。痰甚者,宜量虚实吐之。虚者,稀涎
散微微吐出冷涎。实者,用瓜蒂炒黄末五分或一钱,入全蝎末半分,吹入鼻中立吐;如不吐
,用酸齑汁调下;如再不吐,用热齑汁投之,此药不可轻用。吐后,宜服降火利气、安神定
志之药。吐法见伤寒,但中风大吐涎出,久则手足骨节皆枯,不能转动滑利,以药压下,
再归骨节可也,小儿惊搐亦然。
顺气活血风自祛。
风证,皆痰为患,故治以开关化痰为先,急则祛风,缓则顺气,久则活血。如真
气渐复,痰饮渐消,或尚有风邪未退,羌活愈风汤调之。实者,川芎茶调散;虚者,万宝回
春汤,未可全以风治也。抑论旧以西北风高,真中宜分脏腑经络调治;东南地湿,兼中、
似中宜分气血虚实、痰火多少调治。然真中、兼中,南北互有,且治脏腑者,可不分气血之
虚实乎?治气血者,又可不分脏腑经络之邪多少乎?大抵外感重而内伤轻者,先须分表里法,
祛风为主,次用气血痰法调治;内伤重而外感轻者,先用调补气血痰法为主,次分脏腑经络
祛风,此活法也。
若觉肤顽肌蠕动,
凡觉手足麻木,肌肉蠕动,如有虫行,心抑愦乱,宜乌药顺气散。
如眉棱骨痛者
,风之兆也,宜古防风汤加芩、连。
预防之法亦堪推。
御风丹、五参散、史国公浸酒方、单 丸。
冒风恶风多属肺,
肺主皮毛,通膀胱,最易感冒。新咳嗽恶风,鼻塞声重喷嚏是也,柴胡半夏汤、
参苏饮,寒月麻黄杏仁饮。重者,头疼身痛,寒热,咽干音哑,柴胡桂枝汤、防风冲和汤。
头痛甚者,川茶芎调散;痰多者,金沸草散;挟热,人参败毒散、升麻葛根汤;挟寒,十神
汤;挟寒湿,消风百解散;挟湿,神术散;挟暑,香葛汤;时行,柴胡升麻汤。
挟内慎勿专攻外;
服食过浓,素有痰火,时常鼻塞流涕,声重咳嗽,略被外感则甚者,防风通圣散
,或大黄、黄芩等分为丸,白水下。素虚者,只用防风、羌活、川芎,随宜加入补药、痰药
中。伤食,加白术、陈皮、青皮、山楂、麦芽;挟形寒饮冷,加姜、桂;挟房劳,加参、术
、归、地;挟劳役伤气者,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风虚甚者,羌活丸、加味乌荆丸。
重则传变轻不传,
风重传里,一同伤寒治法。
久甚能为气血害。
风能燥血散气,故古用桂附、八物等汤。久不愈者,只宜三白汤加减敛之,切忌
疏泄,虽初起,非寒月无汗,麻黄禁用。
外集·卷四杂病提纲
外感
属性:中寒无汗肢僵仆,
伤寒循经渐入,中寒不问冬夏,或当风取凉,或坐地受冷,肃杀之气自皮肤卒于
脏腑。昏倒,四肢拘挛强直厥冷,与中风相似,牙紧,四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