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在鼻,伤寒鼻塞,伤风流涕,虽不能食而亦知味。内伤气口脉大,外伤人迎浮紧。 
外感风寒,则人迎脉缓或紧,而大于气口一倍或两三倍。内伤饮食,则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伤之重者, 
过在少阴则两倍,太阴则三倍,此内伤饮食之脉。若劳役过甚,心脉变见于气口,是心火刑肺,其肝木挟心火 
之势,亦来薄肺,故气口脉急大而数,时一代而涩也。涩者,肺之本脉;代者,元气不相接,脾胃不及之脉; 
洪大而数者,心脉刑肺也;急者,肝木挟心火而反克肺金也。若不甚劳役,唯右关脉数而独大于五脉,数中显 
缓,时一代也。如饮食不节,寒暑失所,则先右关胃脉损弱,甚则隐而不见,唯内显脾脉之大数微缓,时一代 
也。宿食不消,则独右关脉沉而滑。 
若显内证多者,则是内伤重而外感轻,宜以补养为先。若显外证多者,则是外感重而内伤轻,宜以发散为 
急,此医之大关键也。奈何业者,不学妄行,凡病莫分内外,专以发散为先,实实虚虚,可胜叹哉! 

外集·卷三内伤(饥饱劳役饮食积聚)
内伤辨(新纂)
属性:内伤劳倦饮食之证,固与风寒暑湿之病 
不同矣,然劳倦伤与饮食伤,又岂无可辨者哉!以劳倦言之,经云∶阴虚生内热。又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 
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熏胸中,故内热,此内伤之原也。然人身阴阳,有以表里言者,有以 
上下之分言者,有以升降呼吸之气言者。此所谓阴虚之阴,盖劳过则气化为火,水谷之味因而少入,是故阳愈 
盛,阴愈衰也 盖指身中之阴气,与水谷之味耳。夫劳倦饮食损伤气分,既有阴气阳气之分,则思虑色欲损伤 
血分,又岂无有阴血阳血之异乎?以此见,血阴气阳者,分阴分阳之义也;气血各自有阴阳者,阴阳互为其根 
之理也。大法阳气虚者,宜桂、附、兼参、附峻补;阴气虚者,参、术、甘草缓而益之;阴分血虚者,生地、 
玄参,龟版、知母、黄柏补之;阳分血虚者,茯苓、参、归、远志之类补之。论至于此,东垣、丹溪之功大矣哉 
或以下焦阴分为言,或以肾水真阴为言,皆非也。夫有所劳倦者,过动属火也;形气衰少者,壮火食气也;谷 
气不盛者,劳伤元气则少食而气衰也;上焦不行者,清阳不升也;下脘不通者,浊阴不降也。夫胃受水谷,惟阳 
升阴降,而后变化出入以滋荣一身,今胃不善纳而气衰少,则清无升浊无降矣。故曰上焦不行,下脘不通。然 
非谓绝不行不通也,但比之平人则谓之不行不通耳。上不行下不通则郁矣,郁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胃居上焦下脘 
两者之间,故胃气热,热则上炎,故熏胸中而为内热也。内伤始病热中,末传寒中,阴盛生寒中,多因调治差 
误,或妄下之所致。遇寒则四肢厥冷,心胃绞痛,冷汗自出,乃胃之脾胃虚也,宜辛热温药理中下二焦 劳则 
气耗气短,喘且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矣。气耗则火旺,火旺则乘其脾土,脾主四肢,烦热无力,懒于语言, 
动作喘乏,表热或表虚恶寒,心烦不眠。劳役初病,少食,小便赤黄,大便或闭或结或虚坐,只见些少白脓, 
时有下气,或泄白或黄如糜,苦心下痞塞,或加胃脘当心而痛如刀割之状,有时上支两胁痛,必脐下相火上行, 
使阳明经气逆胸中,甚则高喘,但病每互出不并作,与外感异耳。宜安心静养,心之意即真土,意虑不宁, 
则脾劳矣 以甘寒泻其热火,以酸味收其散气,以甘温补其中。经言,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是也。平人脉大 
为劳脉,极虚亦为劳。夫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热,春夏剧秋冬瘥。脉大者,热邪也;极虚者,气损也; 
春夏剧者,时助邪也;秋冬瘥者,时胜邪也。以建中补中治之,亦温之之意也。经曰∶湿能除大热,是也。 
虽然,劳倦亦有二焉,劳力纯乎伤气而无汗者,补中益气之旨也。夫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甚而乘其 
土位,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 最多,人参、甘草次之。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 以益皮毛而闭腠理, 
不令自汗上喘气短;损其元气,人参以补之∶心火乘脾,炙甘草之甘温以泻火热而补脾胃中元气。若脾胃急痛, 
腹中急缩者,宜多用之。经曰∶急者缓之。白术苦甘温,除胃中热,利腰脐间血。胃中清气在下,升麻、柴 
胡以引之,引黄 、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二味苦平,味之薄 
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也。气乱于胸中,为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又能助阳气之升,以散滞气,助 
诸甘辛为用也。脾胃气虚,不能升浮,为阴伤其生发之气,荣血大亏,营气不荣,阴火炽盛,是血中伏火日渐 
煎熬,气血日减。心主血,血减则心无所养,致使心乱而烦,病名曰 。 者,心惑而烦闷不安也。故加辛甘 
微温之剂生阳气,阳旺则能生阴血,更以当归和之。伤之重者,一日连进二服,得阴阳和而汗自出,病可已矣, 
然非发散之谓也 劳心兼伤乎血,而有汗者,黄 建中之义。心力俱劳,气血俱伤者,双和散之所由名也。凡 
诸益气汤、保元汤之类,皆自补中、建中而推之也。凡归脾汤、养心汤,及节斋新立二方之类,皆自双和而推 
之也 又房劳伤肾,证与劳倦相似;均一内伤发热证也,劳倦因阳气之下陷,宜补其气以升提之; 
房劳因阳火之上升,宜滋其阴以降下之。一升一降,迥然不同矣(详发热)。七情动气,脉与饮食无二,盖饮 
食七情,俱能闭塞三焦,熏蒸肺胃,清道肺为气主,由是而失其宣化之常,所以气口独紧且盛,其证呕泄痞 
满腹痛,亦太相似。但伤食恶食,七情虽作饱亦不恶食,临时消息问察 俱不可不细辨之。兹述其略,尚当于 
各类融会而贯通之可也。以饮食伤者言之,经云∶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饱食,筋脉横解,则肠癖为痔。盖饮 
者,无形之气,伤之则宜发汗,利小便,使上下分消其湿,解醒汤、五苓散之类是也。酒之气味俱阳,若以大 
热大寒之药下之,是无形之气受伤,而反下有形阴血,致损真水,阳毒太旺,愈增阴火冲上,元气消亡,七神 
何根据?虽不即死,而虚损之病成矣。所以酒疸不许下,下之久久成黑疸,盖以此也,食者,有形之物,伤之则 
宜损其谷,其次莫若消导,丁香烂饭丸、枳术丸之类主之;稍重则攻化,三棱消积丸、木香见 丸之类主之; 
尤重者,则或吐或下,瓜蒂散、备急丸之类主之,此大法也。条分缕析,其间有大饥伤饱而无停滞者,或饮食 
不调之后加之劳力,或劳力过度之后继以不调,皆谓之不足,而当补益者也。有自己喜食,或与人斗食而停滞 
者,此为有余,而当消导者也。又有伤生冷硬物者,有伤辛辣热物者,或热物多而寒物少,或寒物多而热物少, 
或先食热物而后食冷物,以致前食热物亦不消化,所伤之不同如此,安可以执一乎?况人之气禀盛衰,每每相 
反,有物滞气伤,必补益消导兼行者;有物暂滞而气不甚伤,宜消导独行不须补益者;有既停滞而复自化,不 
须消导,但当补益,或亦不须补益者。洁古、东垣枳术丸之类,虽曰消导,固有补益之意存乎其间。方以白术 
甘苦温,甘温补脾之元气,苦味除胃中之湿热,利腰脐间血,故先补脾胃之弱,过于枳实克化之药一倍。枳实 
味苦寒,泄心下之痞闷,消化胃中所伤,此药下胃,其所伤不能即去须待一、两时辰许则消化,是先补其虚, 
而后化其所伤,则不峻利矣。荷叶中空象震,震者,动也,人感之生。足少阳甲胆者,风也,生化万物之根蒂 
也。《内经》云∶立端于始,序则不愆,人之饮食入胃,营气上行,即少阳甲胆之气也。其手少阳三焦经之司, 
胃气、谷气、元气,甲胆上升之气一也。荷叶空青而象风木,食药感此气之化,胃气何由不上升乎?更以烧饭 
和药,与白术协力滋养,令胃浓再不至内伤。若伤热用丁香、巴豆热药,伤冷用大黄、牵牛寒药,不但遗留药 
毒,重泻元气,又且饮食伤中焦,而反泻上焦清气,暗损人寿,不得终其天年,但人不自觉耳 其他如木香分 
气丸、导气枳实丸、大枳壳丸之类,虽无补益,然施之于物暂滞,气不甚伤者,岂不可哉!但不宜视为通行之 
药尔。且所滞之物,非枳术丸之力所能去者,亦安可泥于消导而弗之变乎?故备急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