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7-医学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发表攻里温里之方,扶阳助阴抑阴之义。 
此阴阳,指表里言。病者为虚,不病者为实。表病里和,则邪出于外而为阳虚阴盛,故发表不远热,而用 
辛甘之剂,所以扶阳也。里病表和,则邪入于内而为阴虚阳盛,故攻里不远寒,而用酸苦之药,所以扶阴也。 
若阴经自受寒邪,则为脏病投阴,阳气将脱,急宜辛热回阳抑阴。故曰∶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 
乃亡。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医杀之耳。此汗、下之杼机。 
法以得中为贵,不及愈于太过; 
法,谓汗、吐、下、温、解五法,各有不同。汗有大汗发表,微汗解肌,以别轻重。下有急下、少与、微 
和、渗利,以厘清浊。温有兼补者。 
吐有宣涌、探引,或只宽利而不敢吐者。和解则一而已。或曰伤寒无补法,热气得补复盛,更复下之,是重困 
也,惟虚烦里寒阴证,不在此例。得中者,五法洞中恳剧;太过者,粗工猛进;不及者,中工从缓从轻。凡伤 
寒汗下药,一服中病即止,不必尽剂,与杂病不同。伤寒不过汗吐下三证,若用之得当,有何传变,全在医者 
精明审处之耳。 
证有似是而非,不识宁可不治。 
伤寒题目未定之时,不知有无风湿、劳役、痰食等项相兼,似是而非,最宜详辨,故不知者,宁可不治。 
班固有言曰∶有病不治得中医。倘一药之误,悔将噬脐。噫!古以医药救夭札,今以医药治其生,治生可也, 
而误人于死,岂不与谋劫者同哉!慎之!慎之! 
上一段论表里阴阳汗吐下温解法。 

外集·卷三(病机)外感
伤寒
属性:伤寒恶寒,无汗而手足微冷; 
霜降后,春分前,人有冲斥道途,履霜踢冰,冒犯寒气,即发为病,名曰伤寒。必先恶寒,头痛甚,鼻无 
涕,其声前轻后重,口中和。虽不食亦不恶食,手足不热。病深重者,必身痛发热,冬月,麻黄汤;轻浅者, 
陶氏麻黄汤;虚者,人参顺气散;三时,羌活冲和汤、小柴胡汤;通用,麻黄杏仁饮。此专辨无汗为伤寒, 
盖风、暑、湿皆有汗,惟寒泣血无汗。至于初证、传变、杂证,俱详后段。 
伤风恶风,自汗而手足微烦。 
伤风初证,惟头疼、口和、不恶食与伤寒同。缘寒乃阴邪,风乃阳邪,所以伤寒郁而后能发热,伤风即 
能发热;伤寒手足微厥,伤风手足背皆热;伤寒鼻无涕,伤风鼻流涕,其声如自瓮中出;伤寒面惨身痛,伤风 
面光身重;伤寒无汗恶寒不恶风,伤风有汗恶风不恶寒,甚者自汗出不止,洒洒恶风,复啬啬恶寒。冬月,桂枝 
汤;自汗小便数者,芍药甘草汤;自汗小便利脚蜷急者,桂枝汤加参、附;轻者,柴胡桂枝汤;自汗渴而小便 
难者,邪渐传里,五苓散;自汗不渴者,邪在表,茯苓桂甘汤;三时,防风冲和汤、柴胡桂枝汤,或败毒散去茯 
苓;鼻塞,通关散;通用,柴胡半夏汤。古立六经伤风方,见后桂枝汤下。但三阴药皆辛热,似非伤寒家法, 
仲景治伤寒、伤风表证,分有汗、无汗,里证同于和解、通利,更无分别,今详桂附八物。恐亦风邪直伤阴分, 
其人素虚,或房室后伤风则可,若概作表药,误人多矣。盖伤风发表,辛热不如辛温,辛温不如辛凉也。或疑 
六淫,仲景独详于风寒而略于暑湿,且不及燥火,何也?盖暑火同气,燥湿同源,风寒传变六经,暑湿性偏, 
着人五脏,壮者气行则已,怯者乃着为病故耳。前所谓啬啬,不足也;洒洒,洒淅也,皆恶风之貌。 
治表里急,治里表急,阴同于阳为两感; 
两感者,半入于阳,半入于阴,阴阳两感,脏腑俱病。一日太阳与少阴俱病,头疼,为太阳邪盛于表; 
口干而渴,为少阴邪盛于里。二日阳明与太阴俱病,身热谵语,为阳明邪盛于表;不欲食腹满,为太阴邪盛于 
里。三日少阳与厥阴俱病,耳聋为少阳邪盛于表;囊缩而厥,为厥阴邪盛于里也。五脏六腑俱病,欲治表而里 
急,欲治里而表急,必死之证。但禀气实而感邪浅者,或挟异气、风温、风湿之类,犹可救疗,所以仲景有治 
有先后,发表攻里之说。法当审其表里缓急虚实何如?如表里俱急者,大羌活汤主之。如阳证阳经先受病,身 
体痛而不下利者,为表急,先以葛根、麻黄发表,后以调胃承气攻里。如阴证阴经先受病,身体痛而下利不止 
者,为里急,先用四逆救里,后以桂枝救表。阴阳未分者,陶氏冲和汤探之。古法,一日太阳少阴,五苓散主 
之,头痛加羌活、防风;口渴加黄柏、知母。二日阳明太阴,大柴胡汤。三日少阳厥阴,危甚,大承气汤 
加川芎、柴胡救之。《活人》不分阴阳,专用 
四逆、桂枝,先辈皆以为谬。大抵两感,脉从阳可治,从阴难治。 
伤风见寒,伤寒见风,脉不合证而相反。 
先伤寒而后伤风者,证伤寒也,而见伤风之脉;先伤风而后伤寒者,证伤风也,而见伤寒之脉。此乃荣卫 
俱实,故无汗而烦躁,大青龙汤。不烦躁者,桂麻各半汤。通用,大羌活汤,九味羌活汤加人参、大枣,或神 
术散、香苏散。 
三阳合病,自利而汗下,审在经入腑; 
或一阳先病,一阳随病,或二阳同病,或三阳同病,不传者谓之合病。自利者,下利溏泄。三阳合病,寒 
邪甚而里气不和也。气行下则利,气逆上则呕。太阳合阳明自利,恶寒者,升麻葛根汤;恶热者,白虎汤。 
太阳合少阳自利者,黄芩汤;呕者,并加半夏、生姜。阳明合少阳自利最重,小柴胡合升麻葛根汤。有宜下者, 
本太阳病,因汗下渗亡津液,胃腑燥实,转属阳明,谓之太阳阳明,脾约丸润之。本少阳病,因汗渗,热入胃 
腑,大便燥者,大柴胡微下之。本阳明经病,热盛传入胃腑,谓之正阳阳明,乃本经自病也,宜调胃承气汤 
从中治之。盖太阳少气,少阳少血,惟阳明居二阳之中,气血俱多,所以从中治阳明,而不敢犯太阳、少阳也, 
又三阳合病,面垢,腹胀满,身重难转侧,谵语遗溺,口燥不仁,大便难者,白虎加参汤主之,不可汗下, 
亦中治法也。有宜汗者,表证头疼、恶寒未除,为太阳尚未过经,尤宜发汗。如太阳阳明,喘而胸满者,麻 
黄汤。太阳少阳,麻黄汤合小柴胡汤。通用,九味羌活汤加石膏、知母、枳壳。盖在经则汗,过经宜下也。 
三阳并病,可汗而攻通,必传胃归根。 
并者,催并逼迫之意。始初二阳合病,后一阳气盛,一阳气衰,并归一经独重,初证亦不解罢。阳明并 
太阳者,太阳证未解,阳明证又至,麻黄汤合升麻葛根汤。如太阳证重,加太阳经药;阳明证重,加阳明经药, 
后仿此。少阳并太阳者,太阳证未解,少阳证又至,麻黄汤合小柴胡汤。头痛项强,眩冒如结胸状者亦宜。通 
用,九味羌活汤。少阳并阳明者,为木克土,难治,小柴胡汤合升麻葛根汤、柴胡升麻汤救之。是并病,在表 
者皆可汗。若太阳证罢,乃入胃腑者,谓之传经,非并也,宜量体攻下。旧云∶三阴无合、并二病。然三阴 
亦有自相合并者,但非两感,必无阴经与阳经合并之理。 
但闻疫疠能传染, 
疫,疾如有鬼疠相似,故曰疫疠,又曰时气。春应暖而反清,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大热,冬应寒 
而反大温,非其时而有其气。凡感之者,即发头疼身痛寒热,一方长幼病皆相似。治与伤寒微异者,春清责肝, 
升麻葛根汤;夏热责心,二香散、调中汤;秋湿责肺,白虎加苍汤、茵陈五苓散;冬寒责肾,葳蕤汤、甘桔 
汤;土旺四季,随经取之。治与伤寒同者,表证,败毒散;半表里,小柴胡汤;里证,大柴胡汤;挟内伤者, 
宜补、宜散、宜降,人中黄丸是也。经曰∶疫气不拘于诊,更当于运气求之。凡人疫家,用麻油服之,或纸捻 
蘸麻油并雄黄、朱砂末,探入耳鼻内,最能避秽毒之气,遍满乡村,善用如意丹亦妙。 
岂知正气亦多愆。 
经曰∶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其有伤于四 
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大概春伤于风,夏必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疟痢;秋伤于湿,冬必咳嗽;冬伤于寒, 
春必 疟。 者,二日一发;疟者,一日一发。秋伤于湿不即发者,及冬风寒相搏,痰涎生而为咳嗽。冬伤 
于寒不即发者,及春温气相搏,变为温病。是四时正气,亦能愆和如此。皆因发动之时,逆推致病之源,非 
受伤之时,预拟今日之病,故有久而消散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