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98-针灸聚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经少气原多血。是动则病手心热。肘臂挛急腋下肿。甚则胸胁支满结。心中淡淡或大动。 
善笑目黄面赤色。所生病者为心烦。心痛掌热病之则。 
手经少阳三焦脉。起自小指次指端。两指岐骨手腕表。上出臂外两骨间。肘后 外循肩 
上。 
屈下至颐仍注颊。一支出耳入耳前。却从上关交曲颊。至目外 乃尽焉。斯经少血还多气。 
是动耳鸣喉肿痹。所生病者汗自出。耳后痛兼目锐 。肩 肘臂外皆疼。小指次指亦如废。 
足脉少阳胆之经。始从两目锐 生。抵头循角下耳后。脑空风池次第行。手少阳前至肩 
上。 
下加颊车缺盆合。入胸贯膈络肝经。属胆仍从胁里过。下入气冲毛际荣。横入髀厌环跳内。 
直者缺盆下腋膺。过季胁下髀厌内。出膝外廉是阳陵。外辅绝骨踝前过。足跗小指次指分。 
一支别从大指去。三毛之际接肝经。此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口苦善太息。心胁疼痛难转移。 
面尘足热体无泽。所生头痛连锐 。缺盆肿痛并两腋。马刀挟瘿生两傍。汗出振寒 疟疾。 
胸胁髀膝至 骨。绝骨踝痛及诸节。 
厥阴足脉肝所终。大指之端毛际丛。足跗上廉太冲分。踝前一寸入中封。上踝交出太阴 
后。 
脉上巅会督脉出。支者还生目系中。下络颊里还唇内。支者便从膈肺通。是经血多气少焉。 
是动腰疼俯仰难。男疝女人小腹肿。面尘脱色及咽干。所生病者为胸满。呕吐洞泄小便难。 
或时遗溺并狐疝。临证还须仔细看。 

卷四上
奇经八脉歌
属性:督脉起自下极俞。并于脊里上风府。过脑额鼻入龈交。为阳脉海都纲要。任脉起于中极 
底。 
脉并少阴之肾经。与任督本于阴会。三脉并起而异行。阳跷起足之跟里。循外踝上入风池。 
阴跷内踝循喉嗌。本足阳阴脉别支。诸阴交起阴维脉。发足少阴筑宾 。诸阳会起阳维脉。 
太阳之 金门是。带脉周回季胁间。会于维道足少阳。所谓奇经之八脉。维系诸经乃顺常。 

卷四上
流注指微赋
属性:疾居荣卫。扶救者针。观虚实与肥瘦。辨四时之浅深。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 谷。迎 
随逆 
参其法。篇篇之旨审寻。复按经而察其言。字字之功明谕。疑隐皆知。实虚总附。移疼住痛 
之有神。针下获安。暴疾沉 至危笃。刺之勿误。详夫阴日血引。值阳气留口温针。阳日气 
引。逢阴血暖牢寒濡。深求诸经十二作数。络脉十五为周。阴俞六十藏主。阳穴七二府收。 
刺阳经者。可卧针而取。夺血络者。先俾指而柔。逆为迎而顺为随。呼则泻而吸则补。浅恙 
新。用针之因。淹疾延患。着灸之由。躁烦药饵而难拯。必取八会。痈肿奇经而畜邪。歼 
馘砭瘳。况乎甲胆乙肝。丁火壬水。生我者号母。我生者名子。春井夏荥乃邪在。秋经冬合 
方刺矣。犯禁忌而病复。用日衰而难已。孙络在于肉分。血行出于支里。闷昏针运。经虚补 
络须然。疼实痒虚。泻子随母要指。想夫先贤迅效无出于针。今人愈疾岂难于医。徐文伯泻 
孕于苑内。斯由甚速。范九思疗咽于江夏。闻见言希。大抵古今遗迹。后世皆师。王纂针魅 
而立康。獭从彼出。秋夫疗鬼而获效。魂免伤悲。既而感指幽微。用针真诀。孔窍详于筋骨 
肉分。刺要察于久新腑脏寒热。接气通经。短长根据法。里外之绝。羸盈必别。勿刺大劳。使 
人气乱而神隳。慎妄呼吸。防他针昏而闭血。又以常寻古义。由有臧机。遇高贤真趣。则超 
然得悟。逢达人示教。则表我扶危。男女气脉。行分时合。度养子时刻注。穴须根据今。详定 
疗病之宜。神针法式。广搜难素之秘密文辞。深考诸家之肘函妙臆。故称庐江流注之指微。 
以为后学之模规。 
上流注指微赋。窦桂芳撰次。今自子午流注针经辑录于此。 

卷四上
标幽赋
属性:拯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 
不穷 
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 
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乎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 
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 
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 
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 
七星上应。众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定刺象木 
。或邪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羸。循机扪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然是三寸六分。包 
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岐。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拘挛闭塞。遣八邪 
而去矣。寒热痛痹。开四关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 
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阳跷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 
表之病。阴跷阴维任冲脉。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跷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 
两井。相根据而别两支。足见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伸屈而得之。或平 
直而安定。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 之间。动脉相应。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异(一作易)定。明标与本。论刺深刺 
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径。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 
别交会之道。更穷四根三结。根据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八脉 
始终连八会。本是纪纲。十二经络十二原。是谓枢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见幽微。一 
时取一十二经之原。始知要妙。原夫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识本 
经。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泻络远针。头有病而脚上针。巨刺与缪刺各异。微针与妙 
刺相通。观部分而知经络之虚实。视浮沉而辨脏腑之寒温。且夫先令针耀而虑针损。次藏口 
内而欲针温。目无外视。手如握虎。心无内慕。如待贵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 
轻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侧而多晕。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没昏。推于十干十变 
。知孔穴之开阖。论其五行五脏。察时日之旺衰。伏如横弩。应若发机。阴交阳别而定血晕 
。阴跷阳维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随俾经络接续。漏崩带下。温补使气血根据归。静以久留 
。停针待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闭塞。端的处。用大钟治心内之呆痴。大抵疼痛实泻 
。痒麻虚补。体重节痛而俞居。心下痞满而井主。心胀咽痛。针太冲而必除。脾冷胃疼。泻 
公孙而立愈。胸满腹痛刺内关。胁疼肋痛针飞虎。筋挛骨痛而补魂门。体热劳嗽而泻魄户。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眼痒眼疼。泻光明于地五。泻阴 止盗汗。治小儿骨蒸。刺偏历 
利小便。医大人水蛊。中风环跳而宜刺。虚损天枢而可取。由是午前卯后。太阴生而疾温。 
离左酉南。月朔死而速冷。循扪弹怒。留吸母而坚长。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嘘短。动退空歇 
。迎夺右而泻凉。推内进搓。随济左而补暖。慎之。大患危疾。色脉不顺而莫针。寒热风阴 
。饥饱醉劳而切忌。望不补而晦不泻。弦不夺而朔不济。精其心而穷其法。无灸艾而坏其皮 
。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针而失其位。避灸处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处而除六 。二十 
有二。抑又闻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阙而复苏。太子暴死为厥。越人针维会而复醒。肩井 
曲池。甄权刺臂痛而复射。悬钟环跳。华佗刺 足而立行。秋夫针腰俞而鬼免沉 。王纂针 
交俞而妖精立出。取肝俞与命门。使瞽士视秋毫之末。刺少阳与交别。俾聋夫听夏蚋之声。 
嗟夫。去圣愈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浅。难契于玄 
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上标幽赋。窦汉卿所撰。今自针经指南表录于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