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杂病源流犀烛+清+沉金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踝之後,入足下。其别者,并於少阴,渗三阴,斜入踝,伏行出属跗,下循跗上入大指之间,渗诸络而温足胫肌肉,故其脉常动。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内经》曰:三阴之所交结於脚也,踝上各一行者,此肾脉之下行也,名曰太冲。王启玄曰:肾脉与冲脉并下行,循足行而盛大,故曰太冲。一云:冲脉起於气街,街直而通,故谓之冲。又曰:心脏在南,故前曰广明。冲脉在北,故後曰太冲。足少阴肾与冲脉合而盛大,故曰太冲。两脉相合为表里也。冲脉在脾之下,故曰其冲在下,名曰太阴。  
【冲脉相通诸经】  王海藏曰:手少阴三焦相火为一腑,右肾命门为相火,心包主亦名相火,其脉同诊,肾为生气之门,出而治脐下,分三岐,上冲夹脐过天枢,上至  中两乳间,元气所系焉。又足三焦太阳之别,并足太阳正路入络膀胱约下焉。三焦者,从头至心,心至脐,脐至足,为上中下三焦,其实真元一气也,故曰,有脏无腑。《脉诀》云:三焦无状空有名,寄在胸中膈相应。一云:其腑在气街中,上焦在胃上口,治在  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脐旁;下焦在脐下膀胱上口,治在脐。经曰:原气者,三焦之别使也。肾间动气者,真原一气,分为三路,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濒湖曰:三焦即命之用,与冲任督相通者。)  
【人身四海】  《内经》曰:海有东西南北,人亦有四海以应之。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虚之上下廉。  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前在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於说,下在风府。气海有馀,气满胸中,挽息面赤;气海不足,则气少不足以言。血海有馀,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常想其身小,狭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馀,则腹满;水谷之海不足,则饥不受食。髓海有馀,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  
【中病症治】  《内经》曰:治痿独取阳明者,何也?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主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冲脉者,经脉之海,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於宗筋,会於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於带脉,络於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治之当各补其营,而通其哄,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谓肝甲乙,心丙丁,脾戊己,王气法时月也。)李东垣曰:秋冬之月,胃脉四道,为冲脉所逆,侸下少阳脉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逆,其症气上冲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卧,宜调中益气汤加吴萸五分,随气多少用之。夏月有此乃大热之症,用黄连、黄柏、知母各等分酒洗,炒为末,白汤和丸,每服一二百丸,空心,白汤下,即以美膳压之,不令停留胃中,直至下元,以泻冲脉之邪也。说此病随四时寒热温凉治之。又曰:凡气上冲,或兼里急,或作躁热,皆冲脉逆也。若内伤病此,宜补中益气汤加炒黄连、黄柏、知母,以泄冲脉。又曰:凡肾火旺,及任督冲三脉盛者,宜用酒炒黄柏、知母,亦不可久服,恐妨胃也。又曰:凡腹中刺痛,或里急,宜多用甘草。或虚坐而大便不得者,皆属血虚,血虚则里急,宜用当归。又曰:气逆里急,膈咽不通,大便不行者,宜升阳泻热汤主之。又曰:麻木,厥气上冲,逆气上行妄闻妄见者,宜神央丸主之。又曰:暑月病甚则传肾肝为痿厥。痿乃四肢痿软,厥乃四肢如火,或如冰。心烦冲脉气逆上,甚则火逆,名曰厥。故痿厥二病,多相须也。经曰:下气不足,则痿厥心  宜以清燥去湿热之药,或生脉散合四苓散,加酒洗知、柏,以泄其湿热。李濒湖曰:湿热成痿,乃不足中之不足也,全要峻补之药。《千金方》曰:咳唾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其面翕热如醉,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寸脉沉,尺脉微,宜茯苓五味子汤,以治其气冲,胸满者去桂。治冲病诸药要品及方十三    冲逆宜降气泄热(陈皮  当归  沉香  木香  吴茱萸  黄    地黄  槟榔  白术  川黄连  黄岑  黄柏  知母)    理中汤    ”寒逆〔    加味补阴丸    ”火逆〔  黄柏  知母各四两  牛膝  杜仲  巴戟  熟地  山萸各三两  苁蓉  茯苓  杞子  远志  山药  鹿茸  龟板各二两  蜜丸,盐汤下八九十丸。此方补阴虚泻阴火。    五苓散    ”右动〔    防风白术牡蛎散    ”左动〔  防风  白术  牡蛎粉  等分,每末二钱,酒或米饮下,日二三服。    此方专治动气误发汗,筋惕肉俽者。    甘李根汤    ”上动〔  李根皮五钱  桂枝钱半  当归  白芍  茯苓  黄岑各一钱  半夏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大橘皮汤    ”下动〔  陈皮三钱  竹茹二钱  人叁  甘草各一钱  姜五片  枣三枚    调中益气汤    ”厥逆〔  黄  二钱  人叁  苍术  炙甘草各一钱  陈皮  升麻  柴胡各四分  木香二分  水煎服。    补中益气汤    ”内伤〔  黄    人叁  当归  白术  陈皮  甘草  升麻  柴胡    升阳泻热汤    ”气冲〔  柴胡  陈皮  升麻  赤苓  枳壳  香附  甘草  白芍    神央丸    ”又〔    生脉散    ”燥热〔  人叁  麦冬  五味子    四苓散    ”又〔  茯苓  猪苓  白术  泽泻    茯苓五味子汤    ”气逆〔  茯苓  五味子各二钱  肉桂  甘草各一钱2
 任脉病源流    (任脉起於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此与冲脉主身前之阴。)    古人以任脉为阴沉之海,以其起於中极之下会阴也。按其脉之所到,既上中极,即与足厥阴、太阴、小阴之脉并行,循关元,历石门、气海,又会足少阳冲脉於阴交,历建里,再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之脉於中  ,以上喉咙,再会阴维之脉於天突、廉泉,至目下之中央承泣而终。是任脉固起於真阴,而阴无阳不生,犹地之统於天,而地气之上通,必由天气之下降,两相济而後能通。不然,窍阴冱寒,必至成痞闭也。人身之有天癸,乃天之元气,降则为精气以充於地,则真阴自生,既生而渐至於充,然後地气通,太冲脉由是始旺,月事以时下,而易於有子。若无子者,必其任脉虚,以致中衰血竭地气不通故也。然而真阴最难充满,非年岁既至,谷气充实,天元必不坚定,故天癸亦不至,然则真阴之盛,有不由於真阴之实者乎。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言乎阳极而衰,为阴所袭,故曰阴半。说此阴已为窍阴,非真阴也。此虽真阴衰,实真阳衰也。故任脉为病,非阴之自病,实由於阴中无阳。如经云: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皆原结阴之故耳。若经又云:脉来丸丸横於寸口者,为任脉。此脉已为阴气所袭,故动苦少腹绕脐下,引横骨,阴中切痛(宜夺命丹、一捏金散。)又苦腹中有气如指,上抢心,拘急不得俯仰也(宜木香顺气散、和气汤。)则此虽为无阴之症,何莫非无阳之症乎。所谓真阴之盛,必由於真阳之实,益可见矣。  
【任脉经行诸穴】  《脉经》曰:任为阴脉之海,其脉起於中极之下,少腹之内,会阴之分(在两阴之间,)上亍而外出循曲骨(横骨上毛际陷中,)上毛际至中极(脐下四寸,膀胱之募,)同足厥阴、太阴、少阴并行腹里,循关元(脐下三寸,小肠之募,三阴为任脉之会,)历石门(即丹田,一名命名,在脐下二寸,三焦之募、)气海(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会足少阳、冲脉於阴交(脐下一寸,当膀胱上口,三焦之募,)循神阙(脐中央、)水分(脐上一寸,当小肠下口,)会足太阴於下  (脐上二寸,当胃下口,)历建里(脐上三寸,)会手太阴、少阳、足阳明於中  (脐上四寸,胃之募也,)上上  (脐上五寸、)巨阙(鸠尾下一寸,心之募也、)鸠尾(蔽骨下五分、)中庭(  中下一寸六分陷中、)  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玉堂(紫宫下一寸六分、)紫宫(华说下一寸六分、)华说(璇玑下一寸、)璇玑(天突下一寸,)上喉咙,会阴维於天突、廉泉(天突在结喉下四寸宛宛中,廉泉在结喉上,舌下中央,)上颐循承浆与手足阳明、督脉会(唇下陷中,)环唇,上至下龈交复出,分行,循面系两目下之中央,至承泣而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