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名:子午流注针经
作者:何若愚撰、阎明广注
朝代:金
年份:撰年不详
序
属性:窃以久习医业,好读难素,辞理精微,妙门隐奥,古今所难而不易也。是以针刺之理,
尤为
难解,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穷而通之,积有万端之广。近世指病直刺,不务法者多矣。近
有南唐何公,务法上古,撰指微论三卷,探经络之源,顺针刺之理,明荣卫之清浊,别孔穴
之部分,然未广传于世。又近于贞元癸酉年间收何公所作指微针赋一道,叙其首云,皆按指
微论中之妙理,先贤秘隐之枢机,复增多事,凡百余门,悉便于讨阅者也,非得难素不传之
妙,孰能至此哉。广不度荒拙,随其意韵,辄申短说,采摭群经,为之注解。广今复采难素
遗文,贾氏井荥六十首,法布经络往还,复针刺孔穴部分,钤括图形,集成一义,目之曰流
注经络井荥图歌诀,续于赋后,非显不肖之狂迷,启明何氏之用心,致验于人也。自虑未备
其善,更祈明智,乃恳续焉。常山闫明广序。
(据《普济方》补)
卷上
流注指微针赋
属性:(以针医诀式流注指微为识)
x疾居荣卫,x荣者血也,卫者气也,由肠胃受谷化血气所为也。上焦出气,以温分
肉,
而养筋通腠理;中焦出气如露,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为血,血和则孙脉先
满,乃注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阴阳以张,因息乃行,行有纪纲,周有道理,与天协议,
不得休止,切而调之。调护失度,致生其疾,疾者百病之总名也。百病之始,皆因风寒暑温
饥饱劳逸而得之,或起于阴,或起于阳,所伤各异,虚实不同。或着孙脉,或着络脉,或着
经脉,或着于冲、任脉,或着于肠胃之膜原,邪气浸淫,不可胜论。
x扶救者针。x救疾之功,调虚实之要,九针最妙,各有所宜。热在头身宜 针;肉
分气
满宜圆针;脉气虚渺宜 针;泻熟出血、发泄固疾宜锋针;破痈肿出脓血宜铍针;调阴阳去暴
痹宜圆利针;治经络中病痹宜毫针;痹深居骨节腰脊腠理之间宜长针;虚风舍于骨节皮肤之
间宜大针。
x观虚实与肥瘦,x经云∶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若虚实不明
,投
针有失,圣人所谓虚虚实实。若明此,则无损不足益有余之过。观肥瘦者,用针之法,必先
观其形之肥瘦,方明针刺之浅深。若以身中分寸肥与瘦同用,是谓深浅不得,返为大贼也。
故肥人刺深,瘦人刺浅,以与本脏所属部分齐平为期,所以无过不及之伤也。
x辨四时之浅深。x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夏冬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春气在毫毛,
夏气
在皮肤,秋气在分肉,冬气在筋骨。经云∶春夏刺浅,秋冬刺深,各以其时为则;又肥人宜
深刺之,瘦人宜浅刺之。
x取穴之法,但分阴阳而溪谷;x阴者,阴气也;阳者,阳气也。谓阳气起于五指之
表,
阴气起于五指之里也。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分肉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
会大气。溪谷有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故取穴之法,分其阴阳表里部分,溪谷远近,
同身寸取之,举臂拱手,直立偃侧,皆取穴法也。逐穴各有所宜。
x迎随逆顺,须晓气血而升沉。x经云∶迎随者,要知荣卫之流行,经脉之往来也,
随其经
逆顺而取之。《灵枢》曰∶泻者迎之,补者随之。若能知迎知随,令气必和,和气之方,必
通阴阳升降上下源流。手之三阴从脏走至手;手之三阳,从手走至头。足之三阳,从头下至
足;足之三阴,从足上走至腹。络脉传注,周流不息,故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以荣于
身者也。本论云∶夫欲用迎随之法者,要知经络逆顺浅深之分。诸阳之经,行于脉外,诸阳
之络,行于脉内;诸阴之经,行于脉内,诸阴之络,行于脉外,仍各有所守之分。故知皮毛
者,肺之部;肌肉者,脾之本;筋者,肝之合;骨髓者,肾之属;血脉者,心之分。各刺其
部,无过其道,是谓大妙。迎而夺之有分寸,随而济之有浅深。深为太过,能伤诸经;浅为
不及,安去诸邪。是以足太阳之经,刺得其部,迎而六分,随而一分;足太阳之络,迎而七
分,随而二分。手太阳之经,迎而七分,随而二分;手太阳之络,迎而九分,随而四分。手
阳明之经,迎而九分,随而四分;手阳明之络,迎而八分,随而三分。足阳明之经,迎而一
寸,随而五分;足阳明之络,迎而六分,随而一分;手少阳络,迎而七分,随而二分。足少
阳经,迎而八分,随而三分;足少阳络,迎而一寸,随而五分。手太阴经,迎而九分,随而
四分;手太阴络,迎而七分,随而二分。足太阴经,迎而一寸,随而五分;足太阴经,迎而
迎而七分,随而二分;手少阴络。迎而六分,随而一分;足少阴经,迎而六分,随而一分;足少阴络,迎而一分,随而
五分。手厥阴经,迎而七分,随而二分;手厥
迎而九分,随而
四分。斯皆经络相合,补生泻成不过一分。针入贵速,既入徐进;针出贵缓,急则多伤。明
须慎之,勿为殆事。男子左泻右补,女子右泻左补,转针迎随,补泻之道,明于此矣。
x原夫指微论中,赜义成赋;x《指微论》三卷,亦是何公所作。探经络之赜,原
针
刺之理,明荣卫之清浊,别孔穴之部分,然未广传于世。今于论内自取其义,以成此赋。
x知本时之气开,说经络之流注。x本论云∶流者行也,注者往也。流谓气血之流行
也,
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如流水走蚁,涓涓不息,不可暂止。
又云∶流而为荣卫,彰而为颜色,发而为音声。速则生热,迟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
痈疽,故知流者不可止,若人误中,则有颠倒昏闷之疾。又云∶注者住也。谓十二经络各至
本时,皆有虚实邪正之气,注于所括之穴。所谓得时谓之开,失时谓之合,气开当补泻,气
闭忌针刺。圣人深虑此者,恐人劳而无功,岂可昧气开流注之道哉。其气开注穴之法,七韵
中说之矣。每披文而参其法,篇篇之理可 寻;覆经而察其言,字字之明谕其隐,皆知虚实
总附。夫披文覆经者,学人之不情也,既穷其理,赜其义,知其根,得其源,以见圣人
之心乎?观何公作流注之赋,玄辞妙话。可谓达理,非是自炫也。
x移疼住痛如有神,针下获效;x得其针刺之要,移疼住痛,获效如神。
x暴疾沉 至危笃,刺之勿误。x沉 久病,虚弱之人,忽暴感疾于荣卫,传于脏腑
,其
病必危笃而重也。明者是时深虑损益,慎勿轻勿,自恃聪俊,当须察其何经所苦,补泻针刺
,去之勿误也。
x详夫阴日血引,值阳气流;x贾氏云∶阳日气先脉外,血后脉内;阴日血先脉外,
气后
脉内。交贯而行于五脏五腑之中,各注井荥俞经合五穴,共五十穴。惟三焦受十经血气,次
传
包络,又各注五穴,通前十二经,共六十穴,才合得十六难内六十首也。越人言∶三部九候
,各有头首也。及《素问》言六十首,今世不传。既言不传,其文不载六十首字也,故圣人
留此六十首法,令后人穿凿也。余以所过为原六穴,即便是阴阳二气出入门户也。则阳脉出
行二十五度,阴脉入行二十五度,则皆会此六穴中出入也。其五脏五腑收血化精合处,便是
逐经原气也。其余精者,助其三焦,受十经精气,则以养心包络,始十二经血气遍行也。
如一
经精气不足,则便成病也。既然有病,即不根据此行度也。至今诸经失时,又更引毒瓦斯遍行,
所流到处,即各见本经脉候,或大或小,或浮或沉,病患或寒或热,或轻或重,因证取之耳
。
x口温针暖,x凡下针,先须口内温针令暖,不唯滑利而少痛,亦借己之和气,与患
者荣卫无寒暖之争,便得相从,若不先温针暖,与血气相逆,寒温交争,而成疮者多矣。
x牢濡深求。x经云∶实之与虚者,牢濡之意,气来实牢者为得,濡虚者为失。凡欲
行其补泻,即详五脏之脉,及所刺穴中,如气来实牢者可泻之,虚濡者可补之也。
x诸经十二作数,络脉十五为周;x手足各有三阴三阳之脉,合为十二经脉。每一经
各一
络脉,余有阳跷之络,阴跷之络,脾之大络,合为十五络脉。周者,谓十二经十五络二十七
气,周流于身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