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预防与调护'
1.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起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久坐少动。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情绪,切忌忧思恼怒。
2.消除外邪人侵和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过食肥甘、辛辣、醇酒,或忍尿,纵欲过度等。
3.老年人尽量减少使用抗胆碱类药,
4.早期治疗淋证、水肿,尿路肿块、维持体内液体的平衡。
如阿托品,颠茄等,以免癃闭的发生。结石等疾患。对疫斑热患者,要及时补充体液,
5.尿潴留需进行导尿患者,必须严格执行规范操作,避免外毒带人膀胱内。
6.保留导尿管病人,应经常保持会阴部卫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病人每日尿量在2500毫升以上。宜每4小时开放一次。当病人能自动解出小便时,尽快拔除导尿管,切忌持续引流。
'结 语'
癃闭是指小便量少,排尿困难,甚则小便闭塞不通为主症的病证。基本病理变化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且与肺,脾、肾、肝、三焦有密切关系。临床辨证首先要抓住主症,辨证求因;其次要根据证候区分虚实,掌握病情之缓急,病势之轻重。治疗原则应以通利为法。膀胱湿热、肺热壅盛、肝郁气滞,浊瘀阻塞所致膀胱气化不利者属实证,当清湿热,利气机,散瘀结,以通水道;中气下陷,肾阳虚衰而致膀胱气化无权者属虚证,宜补脾肾,助气化,气化则水行;对虚实夹杂者,应标本同治,切忌一味利尿。对水蓄膀胱之急症,内服药缓不
济急,应速用导尿、针灸等各种外治法急通小便。
癃闭病机转化迅速,病情稍有延误,常易并发水肿,喘促、心悸甚或关格等危重病证,临证应正确、及时诊治,以防变证的发生。
'临证备要'
1.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癃闭为临床最为急重的病证之一。水蓄膀胱,欲排不能,小腹胀痛难忍,甚是急迫;小便不通,水毒蓄于内,可致肿胀,喘促,心悸、关格等危重变证。因此,癃闭的治疗,必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治标之法有二:其一,对水蓄膀胱之证,内服药缓不济急,可急用导尿,针灸、少腹及会阴部热敷等法,急通小便。其二,对膀胱无尿之危证,可用中药灌肠方'生大黄30克(后下),生牡蛎30克(先下),六月雪30克,丹参30克,浓煎约120毫升),高位保留灌肠,约2小时后,用300—500毫升清水,清洁灌肠,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此法可从大便排出水毒。但只能治其标证,一旦尿出,或水毒症情有所缓解后,立即应针对不同病因,或排石,或祛瘀,或疏肝,或温补脾,肾,缓图其本,防止其旧病复发,死灰复燃。
2.下病上治,欲降先升:中医学认为小便的排泄,除了肾的气化外,尚需依赖肺的通调,脾的转输,因而本病还与肺、脾有关。当急性尿潴留,小便涓滴不下时,常可在原方基础上稍加开宣肺气,升提中气之桔梗、杏仁,紫菀、升麻、柴胡等,此为下病上治,提壶揭盖,升清降浊之法。除了内服药外,应用取嚏法,探吐法均是取其旨意。
3.谨防个别中药的肾毒性:关木通、木防己、马兜铃、益母草是中医治疗肾病的常用中药,在癃闭病证的治疗中,亦经常使用。但近年来的临床报道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上述中药大剂量或长时期使用均可产生明显的肾毒性,可产生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管酸中毒、范可尼综合征等,严重者半年内发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实验研究亦显示:上述药物大剂量使用,可产生蛋白尿,肾功能下降,肾小管坏死,肾间质纤维化。因此,对于上述药物应谨慎使用,如可用通草代替木通,或避免大剂量、长时间使用。建议木通用量5克以内,防己用量5…10克,益母草用量10—15克。因上述药物的肾毒性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即使在小剂量使用过程中,亦应密切监测肾功能,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蛋白尿或肾功能下降,应立即停药。此外,对癃闭伴血钾高的患者,应慎用含钾高的中药,如牛膝,杏仁、桃仁等。
4.水蓄膀胱急症处理:对于水蓄膀胱之急症,为图速效,以防水毒上泛之各种变证的出现,可用以下诸法速通小便,以解燃眉之急。(1)取嚏或探吐法:打喷嚏或呕吐,能开肺气,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通利小便的方法。其方法是用消毒棉签,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可用皂角末0.3—0.6克,吹鼻取嚏。(2)外敷法:①独头蒜头1个,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部,良久可通。②食盐250克,炒热,布包熨脐腹,冷后再炒热敷之。③葱白500克,捣碎,人麝香少许拌匀,分2包,先置脐上1包,热熨约15分钟,再换1包,熨亦15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3)流水诱导法:使病人听到水声,即可有尿意,而随之排出小便。此法适用于神经官能症病人所引起的尿闭。(4)导尿法:若经上述治疗无效,而小腹胀满特甚,叩触小腹膀胱区呈浊音,当用导尿法,以缓其急。
'医案选读'
病案一杨某,男,70岁。初诊:1978年8月30日。主诉:小便点滴,排出困难,畏冷,大便溏。诊查:神疲气弱,腰酸膝软,面色咣白,脉沉细治法:先宜益肾气之虚衰。
舌苔白。
处方:云茯苓12克 山萸肉9克 山药12克 熟地12克 泽泻9克 肉桂I.5克片4克 丹皮3克 车前子9克 补骨脂9克 牛膝4克 4剂。
二诊:9月4日。服上方药后,小便已利,惟便后尚有余沥,大便成形原方去丹皮,加淡苁蓉6克,继服7剂。(张小萍等编.中医内科医案精选?肾膀胱病证.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杜病案三郭某,男,34岁,工人。1975年9月10日就诊。
该患因被制砖机绞伤左下肢,股骨和胫腓骨骨折,住院2天后突感头晕乏力,食少纳
呆,恶心呕吐。诊见:面色咣白,精神萎靡,气短喘促,全身浮肿,两腿肿势按之没指,舌暗紫,边有瘀点,苔灰腻而干,脉沉涩。查体:体温36℃,脉搏115次/分,呼吸28次/分,血压11/7.8kPs。血检:白细胞17.5x10。几,中性0.86,淋巴0.14,血钾5.5mmol几,二氧化碳结合力15.8mm01几。肾功能:尿比重1.026,尿素氮29.5mmol几,肌酐4.2mg/dl。尿量200nd/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6—10/m√,白细胞4—8/m一3,颗粒管型3—5个。
诊断:急性肾功能衰竭。证属瘀血凝滞,败精阻塞之瘾闭,治以逐瘀散结,通腑泻浊,清利水道。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即:当归20克,白茅根、桃仁各25克,川芎8克,赤芍、桔梗、红花、枳实、柴胡、大黄各10克,甘草5克,丹参30克,瞿麦15克,大腹皮50克,天麻10克,半夏8克。水煎服。服2剂,尿量达1000—1600nd/日,浮肿减,呕吐止,喘促平。去天麻;、半夏,加黄芪35克,继服8剂,神清纳香寐安,面色红润,浮肿消退,尿量
正常,经各项理化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病愈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
(田元祥等.内科疾病名家验案评析?泌尿系统疾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0)
'文献摘要'
《灵枢?本输》:“三焦者,……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诸病源候沦?小便不通论》:“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热人于胞,热气大盛,故结涩令小便不通。”
《干金要方?卷二十?膀胱腑》:“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内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便愈。”
《丹溪心法?小便不通》:“小便不通有气虚、血虚、有痰、风闭,实热。……气虚,用参下篇 各论 第五章 肾系病证
芪,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芪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或芎归汤中探吐亦可:痰多,二陈汤,先服后吐;若痰气闭塞,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之。”
《谢映庐医案?癃闭门》: “小便之通与不通,全在气之化与不化,然而气化二字难言之矣。有因湿热郁闭而气不化者,用五苓、八正、禹功、舟车之剂,清热导湿而化之;有因上窍闭而下窍之气不化者,用搐鼻法,探吐法,是求北风开南牖之义,通其上窍而化之;有因阴无阳而阴不生者,用八味丸、肾气汤,引入肾命,熏蒸而化之;有因无阴而阳无以化者,用六味丸、滋肾丸,壮水制阳光而化之;有因中气下陷而气虚不化,补中益气,升举而化之;有因冷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