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 汤 芍药、当归—平肝养血——阿胶
贝母、桔梗、甘草—清金化痰——百部、白芨
鳖甲、知母—滋阴清热
秦艽鳖 秦艽、地骨皮、青蒿、柴胡—清热除蒸
甲 汤 当归—补血和血
乌梅—敛汗止汗
加减——火旺较甚—加胡黄连、黄芩、黄柏
咯血—加丹皮、栀子、紫珠草、醋大黄、煅人中白,或和十灰散
血色紫暗成块,伴胸胁刺痛—花蕊石、三七粉、血余碳、郁金
盗汗—煅龙牡、瘪桃干、麻黄根、浮小麦
3.气阴耗伤
症状——咳嗽无力,气短声低—肺脾两虚
咯痰清稀色白,量较多—气不化津
偶或夹血,或咯血,血色淡红—肺络损伤
午后潮热、盗汗、颧红、舌质淡红,脉细数—肺阴亏耗
怕风、畏冷、神倦、自汗、纳少、腹胀、便溏、面色恍白舌边有齿痕
—肺脾气虚
证机概要——阴伤气耗,肺脾两虚,肺气不清,脾虚不健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方解——党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补益肺脾之气,培土以生金
当归、白芍、生、熟地黄—滋阴养血
天、麦冬—养阴清热
柴胡、地骨皮、知母、黄柏—清热除蒸
五味子—敛肺补肾
莲子心—清心除烦 保真汤补气养阴,兼清虚热,主治肺脾
陈皮—理气化痰 气阴耗伤,形瘦神倦,咳而短气,劳热
姜、枣—和营卫 骨蒸等
参苓白术散—健脾补气,培土生金,主治食少腹胀,便溏,短气,面
浮,咳痰清稀等症
加减——方中加百部、白芨补脾杀虫 苏子、紫菀、冬花—止咳化痰
夹痰湿—半夏、橘红、茯苓
咯血量多—山萸肉、仙鹤草、煅龙牡、参三七
劳热、自汗、恶风—桂枝、白芍、红枣合参、芪、草和营固表
骨蒸、盗汗—牡蛎、乌梅、鳖甲、地骨皮、银柴胡
纳少、腹胀、便溏—白扁豆、苡仁、莲子、橘白
4.阴阳两虚
症状——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肺虚气逆
或夹血丝,血色暗淡—肺络损伤
声嘶或失音—声道失润,金破不鸣
面浮肢肿,肢冷,五更泄泻—脾肾阳虚
心悸、唇紫—肺病及心,心营不畅
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痿,女子经少、经闭—阴虚形体
失充,冲任失养
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阴阳两虚之征
证机概要——阴伤及阳,精气虚竭,肺、脾、肾三脏俱损
治法——滋阴补阳
代表方——补天大造丸 温养精气,培补阴阳,用于肺痨五脏俱伤,
真气亏损之证
方解——人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补益肺脾之气——五味子
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培育阴精—麦冬、生地、阿胶、山萸肉
紫河车、龟板、鹿角—阴阳并补,厚味填精
远志、枣仁—宁心安神
加减——肾虚气逆,喘息—冬虫夏草、诃子、钟乳石(摄纳肾气)
心悸—紫石英、丹参、柏子仁
五更泄泻—补骨脂、煨肉蔻,去地黄、阿胶等
临证备要——本证属于肺痨后期,正气耗竭,阴阳并亏,治疗大法虽为滋阴补
阳,平调气血,但处方用药时应掌握以下三个原则:①本着有“胃
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原则,注意患者的食纳情况,分别采取
平补或峻补。应佐以健脾和胃之品,如陈皮、砂仁、谷麦芽等。 ②
补剂既要持平,又要有所侧重。如阴虚为主者,补阳药宜减,以
防虚火上浮;阳气虚者,滋阴药应减,以免阴气虚陷而洞泄。③
勿忘祛邪,同时抗痨杀虫
常用抗痨中药
大蒜、银杏、律草、黄芩、黄连、地榆、石榴皮、猫爪草、连翘、苦参、
玉竹、黄精、穿破石、百部、夏枯草、金银花、大蓟根、蜈蚣、酒花素片、石吊兰素片。
专方辨证论治
1. 芩部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方)
黄芩18g百部9g丹参9g。用于空洞型肺结核痰菌反复阳性者。可作汤剂,或依此比例制成浓缩膏剂或片剂。
2.律草合剂(《实用中医内科学》)
律草1500g,百部、白芨各500g夏枯草250g 白糖2000g,反复加水蒸馏浓缩至5000ml,每天50ml,分3次服。用于各型肺结核。
3.抗痨丸(《江苏中医杂志》)
沙参、麦冬、五味子、人中白、百部、白芨、胡黄连、生地、白术、甘草。用于浸润型肺结核。
4.铁破汤(《实用中医内科学》)
铁包金、穿破石、各30…60g 阿胶、白芨、栝楼、杏仁、百部、紫菀、枇杷叶各10g。用于各型结核。
5.壁虎粉胶囊(《浙江中医杂志》)
壁虎放瓦上焙干,研细,装胶囊,每服3…6粒,日3次。用于肺、肺门淋巴结核及胸椎、腰椎结核。
6.白芨散(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方)
白芨、百部、牡蛎、炮山甲,等份研细,每服3…5g,日3次。用于病情稳定者。
7.鱼百片(《实用中医内科临床手册》)
鱼腥草、百部、穿心莲、干蟾皮、金荞麦。制片,每片0。35g,每次4…6片,日4次。用于各型肺结核。
8.养阴固肺汤
百部、北沙参、麦冬、玉竹、山药、花蕊市各15g 白芨、百合各30 g 黄芩、栀子、酒大黄各9 g 生地、玄参各12g 三七3g(冲)。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0剂。功用:养阴润肺,清热止血。
9.肺宁汤
马齿苋、忍冬藤、白茅根、连翘、瞿麦、紫石英、蒲公英、茺蔚子各12g 百部9g 大黄2g 木通3g。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功用:杀虫解毒,滋阴散结,祛邪通便。
10.益气疗肺汤
党参、白蔹各150g、白术、当归、紫菀、川贝母、天麦冬、茜草、熟地各80g 白芨200g 黄芪、百部、山药各100g 砂仁60g 胡黄连30g 蛤蚧1对 蜂蜜2000g。诸药共研细末过筛,炼蜜为丸,每丸约15g重,每日3次,1次1丸。空腹服,1剂为1个疗程。功用:益气补精,滋阴润肺。
11.复方蜈蚣散
蜈蚣600条 参三七100g 白芨、紫河车各200g 百部、猫爪草各2000g 其中前4味研粉制成胶囊服用,后2味水煎,以上为100天1个疗程剂量。功用:抗痨扶正,活血散结。
预防与调护
应防重于治,接触患者时,身配安息香,或用雄黄擦鼻;
饮食适宜,不可饥饿,体虚者,可服补药。
既病之后—重视摄生,禁烟酒,慎房事,怡情志,体育锻炼,忌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物。
第七节 肺 胀
定义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上气,咳嗽痰多,烦躁,心悸,面色晦暗,或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等。严重者可出现神昏、惊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历史沿革
1.《灵枢?经脉篇》首先提出肺胀病名,并指出病因病机及证候表现,指出本病是一虚实相间的复杂证候。如《灵枢?胀论》:“肺胀者,虚满而喘咳。”《灵枢?经脉篇》:“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
2.《金贵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指出本病的主症是“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依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并提出治疗方药: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3.《诸病源候论?咳逆短气候》提出肺站胀是由久病肺虚,又感外邪所致。
后世医家多将本病附载于肺痿、肺痈之后,有时又散见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