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内科学(七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用药:生石膏,知母.黄柏、连翘清热养阴;桂枝疏风解肌通络;防己,杏{仁、滑石、赤小豆,蚕砂清利湿热,通络宣痹。
热象明、薏苡
    若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生地、紫草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若发热,恶风、咽痛者,加荆芥,薄荷、牛蒡子、桔梗疏风清热,解毒利咽;若热盛伤阴,症见口渴心烦者,加元参、麦冬、生地以清热滋阴生津。如热毒炽盛,化火伤津,深入骨节,而见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疼痛剧烈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
数,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九。
 3.痰瘀痹阻证
 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冶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代表方:双合汤加减。本方有活血化瘀,祛痰通络作用,适用于痰瘀痹阻筋脉,关节重着疼痛者。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健脾化痰。
   痰浊滞留,皮下有结节者,加胆南星、天竺黄;瘀血明显,关节疼痛、肿大.强直、畸形,活动不利,舌质紫暗,脉涩,可加莪术、三七,地鳖虫;痰瘀交结,疼痛不已者,加穿山甲,白花蛇,全蝎、蜈蚣,地龙搜剔络道;有痰瘀化热之象者,加黄柏、丹皮。
 4.肝肾两虚证
 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代表方:补血荣筋丸加减。本方有滋补肝,肾,祛风湿,舒筋通络止痛作用,用于久痹之肝肾不足,筋脉失养证。
   常用药:熟地黄、肉苁蓉.五味子滋阴补肾,养血暖肝;鹿茸、菟丝子、牛膝、杜仲补肝肾,壮筋骨;桑寄生,天麻,木瓜祛风湿,舒筋通络止痛。
    肾气虚,腰膝酸软,乏力较著,加鹿角霜,续断、狗脊;阳虚,畏寒肢冷,关节疼痛拘急,加附子,干姜,巴戟天,或合用阳和汤加减;肝肾阴亏,腰膝疼痛,低热心烦,或午后潮热,加龟板、熟地、女贞子,或合用河车大造丸加减。
   各型痹证日久迁延不愈,正虚邪恋,气血不足,肝肾亏损,见有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自汗疲乏,肌肉萎缩,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可选用独活寄生汤以益肝肾,补气血,祛风除
湿,蠲痹和络。
   痹证常缠绵难愈,需长期治疗,可将药物做成膏剂,丸剂、散剂、冲剂、胶囊、酒剂等,便于病人持久服药。除内服药物治疗外,可配合针灸、推拿、膏药外敷。温热疗法、寒冷疗法,光线疗法、体育疗法等也有较好疗效。
   '预防调护'
    本病发生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暑湿之地。特别是居住寒冷地区或气候骤变季节,应注意保暖,免受风寒湿邪侵袭。劳作运动汗出肌疏之时,切勿当风贪凉,乘热浴冷。内衣汗湿应及时更换,垫褥,被子应勤洗勤晒。居住和作业地方保持清洁和干燥。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痹证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病邪人脏,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行走不便者,应防止跌仆,以免发生骨折。长期卧床者,既要保持病人肢体的功能位,有利于关节功
能恢复,还要经常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久病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容易产生焦虑心理
下篇  各论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和消化机能低下,因此,保持病人乐观心境和摄人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结  语'
    痹证是临床常见的病证,其发生与体质因素,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正虚卫外不固是痹证发生的内在基础,感受外邪为引发本病的外在条件。风,寒、湿、热、痰、瘀
等邪气滞留机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是痹证的基本病机。痹证日久,常见病理变化,一是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二是病久使气血耗伤,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和肝肾不足的证候;三是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病邪由经络而累及脏腑,出现脏腑痹的证候,其中以心痹较为常见。临床辨证应根据热象之有无,首先辨清风寒湿痹与热痹。风寒湿痹中,风邪偏盛者为行痹,寒邪偏盛者为痛痹,湿邪偏盛者为着痹。其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和舒经通络为大法。病久耗伤气血,则注意凋气养血,补益肝肾;痰瘀相结,当化痰行瘀,畅达经络;若寒热并存,虚实夹杂者,当明辨标本虚实而兼顾之。
   本病预后与感邪的轻重.患者体质的强弱、治疗是否及时以及病后颐养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痹证初发,正气尚未大虚,病邪轻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多可痊愈。若虽初发而感邪深重,或痹证反复发作,或失治、误治等,往往可使病邪深入,由肌肤而渐至
筋骨脉络,甚至损及脏腑,病情缠绵难愈,预后较差。
'临证备要'
1.止痛药物应用:肢体关节疼痛是痹证的一个突出症状,其病机为经脉闭阻不通或筋
脉失养,即所谓“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临证当根据“标本虚实兼治”原则,在辨证用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用具有止痛作用的药物,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祛风散寒止痛:适用于外感风寒之邪,痹阻经脉而致关节疼痛,通过辛温发散,温经散寒,达到祛邪通脉止痛作用,常用药物如羌活,独活、白芷、威灵仙、秦艽、细辛、川椒、桂枝等。祛风药物能发汗祛湿,多为辛温香燥之品,易伤阴耗血,用药当中病即止,阴血不足者当慎用或禁用。清热消肿止痛:主要适用于湿热蕴结,痹阻经络,流注关节,或热毒炽盛,脏腑气机失宣,热壅血瘀,导致关节疼痛、肿胀等,通过清热解毒药物祛除热毒之邪,达到祛邪止痛目的,常用药物如金银花、连翘、黄柏,丹皮、土茯苓、薏苡仁、泽泻、革藓、木防己等。此类药物多苦寒,有伤阳败胃之弊,脾胃虚寒者当慎用。活血化瘀止痛:主要适用于瘀血阻滞筋脉引起关节疼痛,常用药物如丹参、红花,赤芍,三七、川芎,三棱,莪术、桃仁、水蛭等。此类药物易耗血动血,有出血倾向者当慎用。补虚止痛:适应于痹证日久,阴虚血少,筋脉失养,“不荣则痛”,常用药物如鸡血藤、当归、熟地、丹参,芍药、甘草等。此类药物多属甘味滋补之品,有腻滞脾胃,妨碍脾胃运化之弊,脾虚便溏者,宜配合健脾助运药物。搜风止痛法:适用于痹证久病人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多用虫类搜风止痛药物,深入隧络,攻剔痼结之痰瘀,以通经达络止痛,常用药物如全蝎、蜈蚣,地龙、水蛭、穿山甲、白花蛇,乌梢蛇、露蜂房等。这些药物多偏辛温,作用较猛,也有一定毒性,故用量不可太大,不宜久服,中病即止:其中全蝎、蜈蚣二味可焙干研末吞服,既可减少药物用量,又能提高临床疗效。
   2.辨病位用药:辨病位用药是根椐痹证的病位不同,在辨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痹在上肢可选用片姜黄、羌活,桂枝以通经达络,祛风胜湿;下肢疼痛者可选用独活、川牛膝、木瓜以引药下行;痹证累及颈椎,出现颈部僵硬不适,疼痛,左右前后活动受限者,可选用葛根、伸筋草、桂枝、羌活以舒筋通络,祛风止痛;痹证腰部疼痛,僵硬,弯腰活动受限者,可选用桑寄生、杜仲、巴戟天,淫羊藿、广虫以补肾强腰,化瘀止痛;痹证两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者,可用土茯苓、车前子,薏苡仁,猫爪草以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痹证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灼热者,可选用土贝母、猫眼草、蜂房,威灵仙以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3.有毒中药的应用:在痹证的治疗中,风寒湿痹疼痛剧烈者,常用附子、川乌,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