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医内科学(七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诊断依据
    1.多见形神衰败,身体羸瘦,大肉尽脱,食少厌食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症。若病程较长,
   2.具有引起虚劳的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其它病证中的虚证。
二、病证鉴别
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悴久虚不复,症状可呈进行性加重。
    1.虚劳与肺痨
   在唐代以前,尚未将这两种病证加以区分,一般都统括在虚劳之内。宋代以后,对虚劳与肺痨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两者鉴别的要点是:肺痨系正气不足而被痨虫侵袭所致,主要病位在肺,具有传染性,以阴虚火旺为其病理特点,以咳嗽,咯痰,咯血,潮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症状;而虚劳则由多种原因所导致,久虚不复,病程较长,无传染性,以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其基本病机,分别出现五脏气、血、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2.虚劳与其它疾病的虚证
   虚劳与内科其它病证中的虚证在临床表现、治疗方药方面有类似之处,两者主要区别有二:①虚劳的各种证候,均以出现一系列精气亏虚的症状为特征,而其它病证的虚证则各以其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现。例如:眩晕一证的气血亏虚型,虽有气血亏虚的症状,但以眩晕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水肿一证的脾阳不振型,虽有脾阳亏虚的症状,但以水肿为最突出,最基本的表现。②虚劳一病程较长,程度更重,往往涉及多脏甚至整体。其它病证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中的虚证虽然也以久病属虚者为多,但亦有病程较短而呈现虚证者,且病变脏器单一。例如泄泻一证的脾胃虚弱型,以泄泻伴有脾胃亏虚的症状为主要表现。
三、相关检查
    虚劳涉及的病种甚多,有必要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针对主症有选择地做相应的检查,以便重点掌握病情。
   一般常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x线摄片、免疫功能测定等检查。特别要结合原发病做相关检查。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故对虚劳
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候为目。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虚损痨瘵源流》说:“五脏虽分,而五脏所藏无非精气,其所以致损者有四,曰气虚,曰血虚,曰阳虚,曰阴虚”,  “气血阴阳各有专主,认得真确,方可施治”。由于气血同源,阴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致两虚,由一脏而累及它脏,使病情趋于
复杂和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2.辨有无兼夹病证
   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论治时还应注意有无兼夹病证,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等。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二、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损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原则。在进行补益的时候,一是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二是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①重视补益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②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气的作中医内科学
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③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辨证结合辨病,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三、证治分类
虚劳的证候虽繁,但总不离乎五脏,而五脏之伤,又不外乎阴、阳、气,血,因此现以血,阴、阳为纲,五脏虚证为目,分类列述其证治。
(一)气虚
面色咣白或萎黄,气短懒言,语声低微,头昏神疲,肢体无力,舌苔淡白,脉细软弱。1.肺气虚证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面白。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表虚不固。治法:补益肺气。代表方:补肺汤加减。本方补益肺气,肃肺止咳,适用于肺气虚短气息促,咳嗽无力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无咳嗽者,可去桑白皮、紫菀;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固表敛汗;若气阴两虚而
当扶正祛邪,
2.心气虚证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倦,自汗。证机概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治法:益气养心。代表方:七福饮加减。本方补益气血,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气不足者。常用约: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养心;熟地、当归滋补阴血;酸枣仁
远志宁心安
    自汗多者,可加黄芪.五味子益气固摄;饮食少思,加砂仁、茯苓开胃健脾。
   3.脾气虚证
   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
   证机概要:脾虚失健,生化乏源。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加味四君子汤加减。本方益气健脾除湿,适用于脾气亏虚而夹湿者。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茯苓,扁豆健脾除湿。
   胃失和降而兼见胃脘胀满,嗳气呕吐者,加陈皮,半夏和胃理气降逆;食少运迟而见脘t:司腹胀,嗳气,苔腻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胃;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而兼见腹痛即泻,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温中散寒。
下篇  各论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脘腹坠胀,气短,脱肛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陷。
   4.肾气虚证
   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证机概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无权。
   治法:益气补肾。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本方补益肾气,适用于肾气不足之证。
   常用药: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熟地、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神疲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加菟丝子、五味子、益智仁补肾固摄;脾失健运而兼见大便溏薄者,去熟地,当归,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固涩。
   在气,血,阴,阳的亏虚中,气虚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其中尤以肺、脾气虚为多见,而心,肾气虚亦不少。肝病而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脉弱等气虚症状时,多在治肝的基础上结合脾气亏虚论治。
(二)血虚
唇、舌,指甲色淡,头晕目花,肌肤枯糙,舌质淡红苔少,
    1.心血虚证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华。
   证机概要:心血亏虚,心失所养。
   治法:养血宁心。
   代表方:养心汤加减。本方益气生血,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血虚证。
   常用药: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益气生血;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血宁心;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以助气血之生化。
   失眠、多梦较甚,可加合欢花,夜交藤养心安神。
   脾血虚常与心血虚同时并见,故临床常称心脾血虚。除前述的养心汤外,归脾汤为补脾与养心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具有补益心脾、益气摄血的功能,是治疗心脾血虚的常
用方剂。
   2.肝血虚证
   头晕,  目眩,不华。
胁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或惊惕肉困,妇女月经不凋甚则闭经,面色
证机概要:肝血亏虚,筋脉失养。治法:补血养肝。
    代表方:四物汤加减。本方补血调血,加味后适用于肝血虚证。
   常用药:熟地、当归补血养肝;芍药,川芎和营调血;黄芪、党参,白术补气生血。
   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鸡血藤增强补血养肝的作用;胁痛,加丝瓜络、郁金香附理气通络;目失所养,视物模糊,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