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以困矣。”
《医学心悟?三消》:“三消之症,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夫上消清胃者,使胃火不得伤肺也;中消滋肾者,使相火不得攻胃也;下消清肺者,滋上源以生水也,三消之法,不必专执本经,而滋其化源,则病易痊矣。”
小临证指南医案?三消》邹滋九按语:“如病在中上者,膈膜之地而成燎原之场,即用景岳之五女煎,六味之加二冬,龟甲,旱莲,一以清阳明之热,以滋少阴,一以救心肺之阴,而下顾真液。如元阳变动而为消铄者,即用河间之甘露饮,生津清热,润燥养阴,甘缓和胃是也。至于壮水以制阳光,则有六味补三阴,而加车前,牛膝导引肝肾。斟酌变通,斯诚善各沦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第五节 自汗、盗汗
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 “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绝汗等。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并指出其它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渭: “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白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血府逐瘀汤所治之症目》中补
充了针对血瘀所致自汗,盗汗的治疗方药,
自汗、盗汗作为症状,既可单独出现,出现的自汗盗汗。至于由其它疾病引起者治。
也常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本节着重讨论单独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可参考本节辨证沦
又有少数人由于体质关系,平素易于出汗,而不伴有其它症状者,则不属本节讨沦范围。正如《笔花医镜?盗汗自汗》说:“盗汗为阴虚, 自汗为阳虚,然亦有禀质如此,终岁习以为常,此不必冶也。”
西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白汗、盗汗亦可参考本节辨证论冶。
'病因病机'
出汗为人体的生理现象。在天气炎热,穿衣过厚、饮用热汤.情绪激动、劳动奔走等情况下,出汗量增加,此属正常现象。外感病邪在表时,出汗又是驱邪的一个途径,需要发汗以解表。
自汗,盗汗的病因主要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五?中医内科学
个方面…其病机主要是阴阳失凋,腠理不固,以致汗液外泄失常。
一、病因
1.病后体虚
素体薄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肺与皮毛相表里,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自汗。或因表虚卫弱,复加微受风邪,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出。
2.情志不调
思虑烦劳过度,损伤心脾,血不养心,心不敛营,则汗液外泄。或因耗伤阴精,虚火内生,阴津被扰,不能自藏而汗泄。亦有因忿郁恼怒,气机郁滞,肝郁化火,火热逼津外泄,而致白汗盗汗者。
3.嗜食辛辣
嗜食辛辣厚味,或素体湿热偏盛,以致湿热内盛,邪热郁蒸,津液外泄而致汗出增多。
二、病机
汗由津液化生而成:上述几方面的病因,归纳言之,主要是通过以下两方面的原因而形
成汗证:一是肺气不足或营卫不和,以致卫外失司而津液外泄;二是由于阴虚火旺或邪热郁蒸,逼津外泄。病机总属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营卫失和,汗液外泄失常。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虚多实少,一般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属实证者,多由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虚实之间每可兼见或相互转化,如邪热郁蒸,久则伤阴耗气,转为虚证;虚证亦可兼有火旺或湿热。虚证之间白汗日久可伤阴,盗汗久延则伤阳,以致出现气
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候:
汗为心之液,由精气所化,不可过泄,若汗证持续时间较长,常发生精气耗伤的病变,以致小现神情倦怠,肢软乏力,不思饮食等症。
单独出现的自汗、盗汗,一般顶后良好,经过治疗大多可在短期内治愈或好转。伴见于其它疾病过程中的自汗,尤其是盗汗,则病情往往较重,治疗寸应着重针对原发疾病,且常需侍原发疾病好转、痊愈,自汗,盗汗才能减轻或消失。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晌,或四肢、全身出汗者,昼日汗出溱溱,动则益甚为白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为盗汗:
2.除外其它疾病引起的自汗,盗汗:作为其它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自汗,盗汗,因疾病不同,各具有该疾病的症状及体征,且出汗大多不居于突出地位。
3.有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嗜食辛辣等易于引起自汗、盗汗的病因存在…
二、病证鉴别
F篇 各论 第六章 气血津液病证
1.自汗、盗汗与脱汗
脱汗表现为大汗淋漓,汗出如珠,常同时出现声低息微,精神疲惫,四肢厥冷,脉微欲绝或散大无力,多在疾病危重时出现,为病势危急的征象,故脱汗又称为绝汗。其汗出的情况及病情的程度均较自汗、盗汗为重。
2.自汗、盗汗与战汗
主要出现于急性热病过程中,表现为突然恶寒战栗,全身汗出,发热, 口渴,烦躁不安,为邪正交争的征象。若汗出之后,热退脉静,气息凋畅,为正气拒邪,病趋好转。与阴
阳失调,营卫不和之自汗、盗汗迥然有别。
3.自汗、盗汗与黄汗
黄汗汗出色黄,染衣着色,常伴见口中黏苦湿热内郁之症。可以为自汗盗汗中的邪热郁蒸型
渴不欲饮,小便不利,苔黄腻,脉弦滑等但汗出色黄的程度较重。
三、相关检查
作血沉、抗“O”、l、T4、基础代谢,胸部x线摄片、痰涂片等检查,以排除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肺痨等疾病引起的出汗增多。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
应着重辨明阴阳虚实。一般来说,汗证属虚者多。自汗多属气虚不固,盗汗多属阴虚内热。但因肝火,湿热等邪热郁蒸所致者,则属实证。病程较久或病重者,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自汗久则可以伤阴,盗汗久则可以伤阳,出现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二、治疗原则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此外,由于自汗、盗汗均以腠理不固,津液外泄为共同病变,故可酌加麻黄根、浮小麦、糯稻根.五味子,瘪桃干,牡蛎等固涩敛汗之品,以增强止汗的功能。
三、分证论治
1.肺卫不固证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体倦乏力,周身酸面色咣白少华,苔薄白,脉细弱。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表虚失固,营卫不和,汗液外泄。治法:益气固表。中医内